首页 >> 决策参考

大学排行的研究价值?

撰稿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11-01 浏览量:2964

大学排行的研究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沈玉顺

关键词 大学排行 高校评价 高等教育评估 高等教育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以提供有关高校比较性“质量信息”自许的各种大学排行不仅因此备受媒体的青睐,而且引起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06年收录的论文中,用“大学排行”或“大学排名”作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分别有218篇和 247篇文章讨论大学排行问题,其数量占同期以“高等教育评估”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结果的半数以上。在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如此多的研究聚焦于大学排行,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现象。大学排行是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金矿吗?本文基于作者对1985年以来我国大学排行研究文献的了解,讨论对大学排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价值。

一、“大学排行研究”研究了什么?

我国的大学排行现象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1],第一篇有关大学排行的文章出现于1986年,甚至早于我国第一个大排行榜诞生的时间。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大学排行研究”并不活跃。自1985年、1月至2000年8月,只检索到73篇有关研究文献,其中11%的文章作者是大学排行榜的制作者。1999年以后,有关大学排行的研究开始升温。[2]笔者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主题检索得到的数据表明,2001-2006年,有关大学排行的文章年均41篇以上。如此众多的有关大学排行的研究,究竟研究了什么?根据笔者对有关文献的了解,2001年以后我国的“大学排行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大学排行概念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什么是大学排行。

2.大学排行目的、功能和意义研究。主要讨论如何认识大学排行现象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如何认识和选择大学排行的功能和价值。

3.大学排行方法比较研究。主要讨论西方国家的大学排行有哪些经验以及如何借鉴。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大学排行研究”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属于对国外大学排行方法和结果的介评及未经深思的推崇。

4.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中国大学排行方法、排行结果及排行方法改进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谁适合对大学排行,如何为中国大学排行,排行结果是否科学、公平、公正,是否可信、有效,排行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现有大学排行方法等。这类文献在“大学排行研究”文献中占了绝大部分,而且往往聚焦于国内影响较大的少数几个排行榜,如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等人发布的年度“中国大学评价”、民营网站网大发布的年度“中国大学排行榜”等。批评中国大学排行的几乎所有文章,都是从讨论这些排行榜的排行方法开始的。

5.大学排行效果研究。研究者普遍相信,大学排行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单独讨论这一问题的文章并不多见,但多数文章通常都会用一定的篇幅探讨大学排行对高等教育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6.大学排行榜使用方法研究。主要讨论如何根据大学排行榜提供的信息提高高校的“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尽管这类文章数量不多,但其清楚地反映了大学排行可能对高校发展产生的影响。

7。大学排行领域政府责任问题研究。面对我国大学排行榜日益增多、各行其是的现象,许多研究者呼吁政府承担建立和维持大学排行正常秩序的责任,探讨政府发挥规范作用的可能途径。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这一点是我国大学排行研究中独有的现象。

8.大学排行伦理与相关法律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大学排行榜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其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大学排行对公众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排行榜编制、宣传和使用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其可信性、有效性及其社会效果受到一些研究者的重视和仔细的检查,这种检查往往伴随着对排行榜编制者的道德评判甚至是严厉的道德批判。[3]

上述“大学排行研究”的各个主题,均在 2000年以前大学排行的研究文献中讨论过。有关大学排行中政府作用和排行伦理问题,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并不突出,但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4]就研究主题而言, 2001年以来的“大学排行研究”,只是对已有的研究主题进行更多、更细致的讨论。[5]从学术角度看,近年来貌似繁荣的“大学排行研究”,几乎没有形成任何新的研究课题。

二、“大学排行研究”研究出了什么?

长达6年,众多研究者投入并产生了数百篇文献的我国“大学排行研究”,究竟发现了什么?众多的研究对高等教育知识的增长做出了什么贡献?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了解,尝试对近年来我国“大学排行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概括如下:

1.反复说明了什么是“大学排行”。

2.大学排行现象的产生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大学排行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政府应该介入大学排行领域,采取包括行政、法律在内的各种手段加强对大学排行的管理,引导大学排行向着规范、有序、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也有个别学者认为大学排行有弊无利,目前没有存在的价值。

3.当前我国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排行榜的排行方法有合理的部分,但还存在不少缺陷,需要认真研究改进。没有一个排行榜是科学的,有些排行榜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缺乏社会公信力,不值得信赖。改进的方法包括端正排行态度,明确为高等教育和公众服务的导向,分类为大学排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排名技术,保证排行数据源的质量,以及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大学排行方祛等等。

4.理论上,大学排行榜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积极影响,有助于社会和公众了解高等教育质量,有助于个人和机构做出有关高等教育的决策,但这些观点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持。与此同时,还有相当部分研究者认为,我国某些大学排行活动既损害了高校的利益,也损害了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5.大学排行提供的信息有一定的价值,高校、社会和个人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利用这些信息做出符合自己目的的决策。

6.粗制滥造、缺乏社会公信力、以牟利为目的的大学排行误导政府、大学和公众,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

上述研究成果,事实上重复或用更丰富的证据印证了2001年以前大学排行研究文献中的结论。[6][7][8][9]细节的丰富是否代表着“大学排行研究”的繁荣和进步?能否证明大学排行研究的学术价值?笔者将在下面回答这个问题。

三、“大学排行”值得继续研究吗?

大学也许是当代社会最复杂的机构,而大学排行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方法论基础自诞生以来迄今没有多少变化,排行的方法和技术也相当简单明了。[10]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为复杂的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用一种价值标准衡量使命、任务不同的众多高校,本身就是一件极不合理的事情。对排行意义的论述,改善排行环境、改进排行方法的努力,并不能使排行本身变得更合理,对有关政策法律问题的讨论、对排行技术细节问题的探讨,也因此变得没有意义。试问北京大学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与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思想与实践孰优孰劣,孰高孰下?探讨为两者分出高下的方法、技术对两所大学来说究竟有多少实际意义?

在笔者看来,大学排行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它试图比较不同大学的质量水平的高低,也不在于用一种价值偏好衡量众多个性迥异的大学——这种做法的不合理性是显然的,也是学界公认的。大学排行的问题主要在于,它坚持使自己用不合理的方法为大学排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借助媒体使自己成为一种影响政府、高校、社会和公众判断高校质量的信息源,成为一种能够对高校的利益产生重要影响的力量,排行榜编制者的利益由此得以实现。大学排行是一种为排行者利益服务的活动,高校被迫适应它们存在的现实,许多高校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对排行结果做出反应。大学排行对高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公共关系领域,与校内的教学、科研等高等教育的核心活动并无直接联系。迄今为止,除了利用大学排行暗示的方法提高学校在排行榜上的位次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大学排行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学排行研究”的繁荣,扩大了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并无助益的大学排行的社会影响,增强了它影响高校的力量,对大学排行在我国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排行研究”事实上成为一种服务于“排行”而非“大学”的活动。

而从近年来我国的“大学排行研究”文献的内容看,众多研究者在前述的研究主题领域,用同样或相似的方式,反复讨论着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众多的文章,用不同的语言,反复论证着相同或相似的观点,不约而同地走向相同或相似的结论。研究活动的表面繁荣和研究结论的实质雷同,恰好说明了“大学排行”作为研究领域的贫瘠。

参考文献

[1]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综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8)

[2][4][6]童康,大学排行研究:已知与未知,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4)

[3]顾海兵,陷入误区且步入禁区的大学排名,中国高等教,2003(7)

[5]谢安邦、童康,我国大学排行研究与实践的进展及评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6)

[7][10]沈玉顺.中国大学排行:真相与假象,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4)

[8]戚业国,大学排行:需要与可能,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4)

[9]代蕊华,大学排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4)

 

(文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年第2期)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