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两岸城市小学生国际观之研究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9-29 13:02:00 人气:

两岸城市小学生国际观之研究
嘉义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吴焕烘教授
嘉义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发展研究所 黄月纯副教授
嘉义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发展研究所 张宇梁助理教授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探究两岸城市小学生的国际观,研究对象为台北市国小六年级学生与上海市六年级学生。在全球化时代拥有国际观相当重要,甚至培养国际观应该从小开始。但是何谓国际观?国际观的概念并不容易界定,许多学者从拥有国际观应该具备哪些特质或态度来界定国际观,如外语能力、对国际事物的兴趣、对国际文化的敏感度、对国际局势的了解等;或者有的学者定义国际观代表的是一种开阔的心胸、不执着地域、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以及博爱的精神,广结善缘的生活态度等(李振清,2007;林文程,2005;刘必荣,2008)。本研究为建构能够符合国小学童的国际观知觉量表,经过文献探讨并参酌多份量表(王惠玲,2004;莫丽贞,2006;Hayden, Rancic, & Thompson, 2000; Sampson & Smith, 1957)建构「两岸城市小学生国际观知觉问卷」,本问卷经过国民小学教师10位进行量表初稿设计、七位大学教育相关专家学者内容适切性评鉴,以及随机抽取台北市国小与上海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学生共计220人为预试对象。预试资料经信度与效度分析后,删除与修改部分题目而成正式问卷。正式问卷以台北市国小与上海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级学生共计1,111人为研究样本,以进行研究数据之搜集与后续比较分析。本研究获得两岸城市小学生国际观知觉情形,并加以比较,以提供未来两岸中小学课程与教育国际化的设计与发展之参考。

关键词:国际观、上海市六年级学生、台北市国小六年级学生

点评:两岸城市小学生国际观之研究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傅禄建特级教师


刚才论文报告的主题正好是我们当前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我想从四个方面展开点评。

首先,当前这个话题的意义。我们交流有14年了,而这是第一次两岸共同合作开展调研的项目。我希望这只是一个起点,以后可以开展更多这样的合作。从长远来看,这类研究体现了一种历史责任,即如何培养我们孩子具有国际的视野和未来的责任感。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大命题,是需要我们及后代要努力的。这个研究是摸清了情况,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第二,本研究是非常严谨的。研究有一个严格的试测,保证调查的效度。研究报告中数据统计与处理比较规范。有一点遗憾的是,样本量还略显少,很难推总体特征。

第三,本研究提出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结论。报告中发现上海浦东新区学生国际观的素养得分最高。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同样文化背景、教育政策、教育方式之下区域之间差异如此之大?国际观素养不平衡的现象是否与教育政策、教育实施有关系呢?值得深入研究。报告中有一个结论,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对学生国际观素养的影响差异不大,是否与当前社会总体对教育的高期望有关?第三,为什么男女生的国际观差异显著?是否可以有一种解释,国际观问题与学生兴趣、关注领域有关系的。第四,调查中发现国际观与学生经历有关,如出国经历、交友情况等。这说明国际观素养与家庭社会经济水平有一定关系。这背后是否有教育公平的问题存在?第五,为什么互联网的运用在两岸城市学生国际观的影响上存在不同。我感到对这五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第四,提出一点建议。第一,当前调查集中在外部环境,最大的遗憾是缺少对学校教育作用的调查。上海有很多学校运用校内科技节、文化节等了解国际观相关知识;第二,引用的国际观文献,多是对成人国际观的研究,缺乏对六年级学生国际观的严格界定;第三,国际观是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台湾和大陆都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中的国际观特定的内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