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智库论坛】我院举办“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与高质量协同发展”2024上海智库论坛
撰稿人:科信处 日期:2024-11-25 浏览量:425
11月23日,由上海市哲学社会规划办公室指导,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青浦区教育局主办的“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与高质量协同发展”2024上海智库论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浦区举行。来自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以及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浙江省嘉善县教育局的教育管理人员,聚焦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与高质量协同发展主题展开学术探讨。
我院院长桑标、青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致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康宁,我院原副院长张珏,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兵,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陈先哲,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程卫国作主旨报告。主论坛由我院科研与信息管理处处长李伟涛、青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冷彩花主持。
桑标在致辞中指出,我院以“服务教育决策、关注教育民生、引领教育发展”为宗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重大需求,科学开展监测评估与决策咨询研究,服务长三角区域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与监测评估。
张彦在致辞中指出,长期以来青浦区和上海市教科院坚持优势互补、协同合作,有力促进了双方各项事业发展。“青浦实验”是全国和上海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在“青浦实验”研究推广中上海市教科院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青浦正在加快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协同一体发展机制与示范区教育创新。
李安方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市教科院今年获批上海市重点智库,在上海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要不断推出有创见、有价值的智库思想产品,推出更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建设性的研究成果,擦亮“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与高质量协同发展”智库论坛品牌。
康宁在“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的创新”主旨报告中,提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是动态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监测指标选择的底层逻辑与学理支撑非常重要,具体分析了现代性、复杂性、跨界性三个特征对指标选择的影响,建议推动教育监测创新,更加关注区域、领域、场域的差异,多维考察分析同一类发展或现象指标,多元分析数量与质量非线性关系指标,多点关注进程中的关联关系、因果关系指标,以及尝试探索区域特殊特色比较指标的构建、增加过程动态指标的监测等。
张珏在“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高校分类发展研究的历史脉络以及国外情况、教育强国建设中继续推进分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明晰了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原则与思路:建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指导下的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制度体系,立足高校承担的培养人才基础功能、兼顾科技创新及服务设计高校分类体系,处理好利用资源、政策引导与激发高校内生办学活力的关系,将高校从被监测评估的地位转化为提供服务和协商的对象。同时提出了建立三维的高校分类总体框架,基于大量多方面数据分享了实证研究成果,指出了高校分类思考转化为实操方案的路径。
高兵在“教育强国评估指标的历史逻辑与首都发展的实践探索”主旨报告中,界定了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三个概念的关系,梳理了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指标的演进与北京教育现代化指标设置变化特点,分析了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历史演进和基本特征、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路径。
陈先哲在“从竞争到竞合: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主旨报告中,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提出了集群竞合发展——一个实然性的理论逻辑与框架,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竞合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政策逻辑。
程卫国在“打响三大品牌,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青浦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分析了青浦打响“上善”育人品牌、打响“实验”改革品牌、打响“融合”发展品牌的主要路径、核心举措与成效,展望了进一步推进青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愿景。
与会专家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实施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发现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引领”“区域教育协同一体发展机制与示范区先行区行动创新”议题,在两个平行论坛研讨中,开展了深入交流,发表真知灼见。两个平行论坛研讨分别由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副所长潘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刘皛主持。来自我院的李伟涛、潘奇、公彦霏、王中奎、陈越洋,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副院长吴立平,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季诚钧,安徽省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汪开寿,华东师范大学刘皛,青浦区教育局高健华、张筱琳等专家作了专题发言,开展学术探讨与案例分析,为更好促进监测评估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探寻新思路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