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全会第一分组讨论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2-7-5 16:37:00 人气:

2012年上海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全委会

转变教育发展模式

专题研讨

主持人:许晓鸣 张民选

参加人:薛明扬 李瑞阳 谢一龙 汪歙萍 马德秀 杨福家 张 力 许晓鸣 张民选 
      江彦桥 王德忠 李 韧 王晓科 姚 伟 吴 强 何劲松 田蔚风 王兴放 
      赵 宁 马宪国 仲立新 林 红 夏骄雄 杨元华 晏开利 吕星宇 李芙蓉



2012年6月30日下午,与会领导、委员和专家围绕上海市转变教育发展模式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与会者围绕着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育人模式,规划理念与规划实施之间的复杂关系、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坦诚直言,纷纷献策,体现了对上海教育发展前景的憧憬以及极强的教育责任感。薛明扬主任自始至终认真听取了与会专家的建议并同与会专家积极坦诚互动,会议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精彩论点摘要

一、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变的方向与思路

多位专家指出,小班化教学、师生频繁接触的机会、以学生满意度为标准的考核标准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未来方向。有的专家说,高等教育的“宁波学院”模式以学生满意度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值得上海思考。在宁波学院,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班化教学,教师授课15分钟,其余时间交给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就业率100%。学生坦言学校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当学校成就学生的时候,学生就会回报母校,国外的很多高校可以获得校友的高额资助就是这个原因。宁波学院很重视学生质量,这体现在师资质量的严格把关上,一个老师如果不合格(考核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喜欢),一年后就被开除,如果做的好,五年内可以转为固定老师,为育人质量提供了可靠保障。台大的教育理念是“人之儿女,己之儿女”,学生都会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关爱学生、把心思一心放在育人上是国外很多大学的共同之处。评价老师的标准不是科研水平,而是把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满意。

有专家指出,高等教育应该向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转变。学生学习成效(student learning outcome)是大学想要提供给学生、想要学生学到的东西。或者说经过学校提供的教学或其他学习活动而得到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学生学习成效评价则指通过整合、分析,检查量化与质化的教与学过程中的证据,并对照课程宗旨与教学目标,作为教与学的回馈,以利于改善缺失。这一评价的主旨就是要检查学生在大学经历中是否学到东西、学到的程度以及是否达到大学期待的标准。学习成效关注学习者确实达到的成就。欧洲各国、美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

有专家指出,关于高等教育质量转型,教育部有30条意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也已经给出许多关键指标,我们需要抓住两个核心指标,一是学生的满意度,一是核心竞争力(毕业学生在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个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敏感性、国际比较的视野,表达能力。作为一个群体,一个院系,考虑的就应该是在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

有专家指出,高等教育究竟转向何处去,有两个方向,一是求创新,一是回归传统,即回归教育本源。

有专家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是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他的教育。有的人适合做高素质的劳动者,有的人适合做创新拔尖人才,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教育就是要关心并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二、教育发展路径、政策实施路径

有专家指出,规划有两种,一种是理念式规划,一种是操作性规划,上海的规划理念很多,但是缺少可测评指标和细致的分层实施体系。美国加州的教育体系能够给我们很多启发。在1960—1975年,加州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教育发展规划,它将加州的教育体系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培养顶尖人才的研究性大学,如加州大学和一些私立大学。另一个层次相当于我们的市属高校,是一些公立大学与一部分私立学校。第三个层次是社区学院,类似于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的高职高专,他的社区学院绝对不会搞科研的,社区学院的学生可以申请转到州立大学系统,或者转到加州最好的大学,如伯克利大学。这样一种规划,他们做了很长时间,现在还在不断的深化。这三个体系既解决了顶尖人才培养问题,也解决了普及高等教育问题。分层推进的思想很细致,成功之处在于,各层次学校之间,学生可以凭借某种规定或者标准自由转学。从这个角度看上海的规划,就可以发现,上海不同层次的规划还有提升空间。每个大学应该名确自己的定位,定位以后,并明确不同层次的大学可以获得何种支持,这样像交大这样高层次的学校就不用在搞网络学校,而是集中精力培养顶尖人才。

有专家指出,在政策实施路径上要有三个允许,第一,要允许不同的声音。转变教育发展模式的起点是对现行教育的研判,要既听专家的,也要听其他领域的声音,并且要善于从带有感情色彩的感性要求中吸取政策动力。用协商民主代替选举民主。第二,允许发散型、多元的思考设计,允许更多样化的尺子,第三,允许试点,允许观望,要对观望者、失败者足够宽容,允许不同方向试水。

有专家指出,上海的帮困体系与美国的集中帮困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异。公平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需要处理好地区之间的公平,第二个层次是指组织之间的公平,第三个层次是指个体之间的公平。个人公平才是公平得以真正实现的表征。有专家从公平的内容上指出,总书记在全教会讲的三条公平非常重要,第一个机会公平,第二是资源配置公平,第三是规则公平。我们应该特别关注规则公平,也就是制度公平,协商民主实际上就是怎么更加促进规则公平的。大家都认可的规则是协商制定的,制定好以后就不能随意改动。如果规则没有通过制度确定下来,可以随意变动,那么本届政府确定的发展方向在换届以后可能会遭遇改弦更张,对教育发展不利,所以协商民主、规则公平的事情要高度关注。这个事情,国外是如何处理的呢?美国960年制订的高等教育15年规划,是通过立法保障实施的。上海的教育发展规划没有提请人代会讨论通过,有些遗憾。

在教育评估方面,如何获得真实信息以便做出真实判断是值得关注的。在美国,学校评估专家是在学校生活2年时间,以暗访的形式了解学校的真实信息,以便做出公正评价,值得借鉴。

有专家指出,高等教育的办学自主权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活力来源。目前岗位设置是一刀切,并不是根据学校的需要设置的。对岗位而言,犹如挑选衣服,当你穿不下时,就责怪你太胖,或者太瘦,不是量体裁衣,而是定衣找人。绩效工资的标准也是一刀切,影响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发挥,限制了高校办学积极性,影响了高校办学质量。

有专家指出,对那些已经摸透的教育规律,要固化下来,已经形成共识的东西就要坚持做下去。将正确的政策的持续性保持下去。美国的一个正确的政策会坚持几十年。

有专家指出,教育发展模式转型,核心问题是解决教育自身的主体性,回归教育本源。政府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同时扩大社会参与,发展协商民主,将目前的国民教育体系转变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育体系。教育推进的策略,比路径举措更重要。

有专家指出,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问题:第一、培养什么人?(1)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教育需求没有得到满足。(2)40%的非沪人口,同城化会引来更多的外来人口,对本地人口教育是一个冲击,应该把握好度,这个度就是国家要求。第二、培养人的什么?大学教育发展方向应该是特色发展。芝加哥大学,在美国排名第七,只有几个学科,培养的是专门人才,有26个学生获得过诺贝尔奖。第三,处理好大学的小班化教学与扩招之间的矛盾。第四,怎么培养人?需要拆除几个围墙,(1)拆除城乡围墙(2)拆除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围墙。社会与大学之间应该建立双向的互动。教授可以从学校中走出去承担社会项目,社会的人也应该走进高校可以作为大学的师资力量,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应该倾听社会人员的需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