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全会第四分组讨论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1-6-20 16:34:00 人气:

2011年上海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全委会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专题研讨

主持人:胡瑞文 王懋功

参加人:杜慧芳 佘国平 曹荣瑞 袁振国 傅爱明 薛喜民 陈国良 胡 凡 沈 军 
      陆建国 张德海 周国明 陈其昌 王向群 刘玉祥 吴小蕾 王 辛 卢晓明
      唐立兔 晏开利 张 红 王 琴 李晓玲


精彩论点摘要

2011年6月18日下午,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第四组讨论由胡瑞文和王懋功主持。各位与会代表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需要关注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

1、要深入研究和科学确定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的内涵、范围与重点

有专家认为:

实现教育均等化要有一个过程。关于大型居住区的教育问题,要研究是否可以在政府主导下,拿出一部分房子相对优惠,吸引老师和医生到这一区域来。第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基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还有领导者的认识水平及价值取向。均等化要有一定阶段性的指标,在全国、上海市、区、学校范围都存在不均等,都要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第三,要处理好均等和创新的问题,我们国家未来发展要靠原创的科学技术,因此,同样应该讨论的是如何鼓励创新,在逐步改善最差的情况下鼓励更好的地区发展,才会为这个城市和国家带来持久发展的动力。另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考虑人口变动的影响。要把人口出生的规律、外来人口的趋势,以及不同年份、不同情况下的变化特点,包括已经出生的人口的数量等做很精细的研究。

有专家提出:

要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进行明确界定。第一,什么是基本,是不是仅仅就是义务教育?均等化到底到一个什么状况,有一些什么衡量的指标,还有很多的现实问题。就基本而言,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有关系,是否与社会主流的公平价值取向一致;是否与大多数公众的需求相符合;是否与政府的公共财力和监管能力相匹配;是否与市场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完善程度相适应。第二,对于均等,首先是资源配置要均等;其次,是机会的均等。什么叫机会均等呢?现实情况下,机会实际上是不均等的,同样一个标准,对于不同的对象,已经是不均等了。机会均等到底包含哪些内容是需要研究的。均等还应包括服务过程均等,服务结果的均等,也就是说,涉及每个学生的发展均不均衡等问题。

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的是,一,如何处理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民多样化的选择问题;第二,如何处理好既要坚持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公平性的要求,又要强调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第三,高档社区配置的高标准的小学、幼儿园、初中、高中与其他地方的标准配置不一样的问题。另外,在实际操作上会有一个巨大的人口压力,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怎么办的问题。总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这个问题理论上搞清楚是非常难的,在实践上难度更大,涉及政体制问题,特别是观念问题,还有不同利益的冲突等等。

也有专家提出: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首先必须从国情的初级阶段出发,重点是义务教育和扶持困难群体。上海在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在全国做的比较好,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面,应该比全国水平高一点,不仅要在区县范围内推进均衡,而且要在全市层面推进均等化,这应是长期追求的目标。第二,要关注外来人口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所有在上海工作的,直系的、自己的子女都应该享受义务教育。第三,上海的公办高等教育现在平均成本是2.8万,上海的民办高校,本科1.3—1.4万收费,大专是1—1.1万,这种情况下又不平等,应给上海的民办学校,特别是困难一点的,给予一定的补贴,也要加强监管。第四,关于上海的学前教育。可以少办政府办幼儿园,可以由政府提供基本的校舍和设备条件,然后给予民办的或者街道办的或者社会团体办的幼儿园一定的补贴,否则公办与民办越来越不均衡。第五,推进上海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要加大市的统筹力度,通过市教育附加等等措施缩小差距。教育附附加应该重点用于义务教育的人口导入区,用于解决外来人口的教育资源问题。第六,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主要是达标、缩小差距,要达到教育质量的均衡是不可能的。另外,基本教育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的思路可以更加开放,要有利于全社会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不能一刀切。

2、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和重点

部分专家表示: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是我们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第一,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应指基础教育阶段。第二,基本的公共服务重点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教育的均等化问题,一个是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化问题。教育均衡化核心问题是软件的均衡,重点是教师的均衡。今后,教育经费应更多投入到教师队伍的建设,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当教师。至于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在上海主要是解决人们都受到良好教育的问题。上海的教育公平问题,要在原有工作成绩基础上,能够更高一层。上海的高职,大大落后于全国,这与上海的整体水平绝对不相称的,建议重视高职这块的教育。

还有专家提出: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要把握一些原则和重点。第一,入学机会或者教育公平的机会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而教育公平的机会,从社会发展方面来讲,可能存在一些新的情况,这就是教育评价的标准。我们的教育评价从原来主要注重分数到注重全面的素质。但是,综合评价也不能一刀切。如美国大学的综合评价,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或者不同经济状况的儿童,评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评价标准的管理方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我们研究教育公平要跟我们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教育面临的新的形势联系起来,把机会公平做好,就是要有评价上的一些配套的标准,要与时俱进。第二,财政的均等化或者说自身保障的均等化决定了教育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财力保障的统一必须要有一些标准,就是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应目标来保障这个财力保障的标准来实现统一。但是,现在有一些标准不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如公用经费的基本标准没有变,这样,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就不够。

3、上海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仍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与困难

专家认为:

上海基础教育的均等化是走在前列的,但是现在面临一些新问题。第一,上海大型住宅区和人口导入的城市化地区的义务教育如何跟中心城区的义务教育实现均等化,尤其是教师和教育质量的均等化。我们调研发现,这些地区最缺少的不是学校,最缺的是好教师。如何建立一种机制促使优秀教师到这些地区任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建议,要形成一个好的制度,教师要服从教育部门的安排,除了纵向流动之外要横向流动。第二,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上海是以区为主,就要区统筹实现教育投入的协调平衡。目前上海的城市在扩大,人口的流动在变化,人口的集聚区在重组,上海现在确定要建七个新城,还有若干个比较大的镇。这些大镇80%—90%是导入人口,当地人口只有3—6万。但是这里的学校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教师包括学校的日常经费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够的。因此,我建议,要有一种横向的财政转移。第三,上海要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一定要增加市统筹的比重。因为有的区外来人口特别多,增加市统筹的比重,能够更好的让上海义务教育均等化做的更加完善,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专家也提出:

教育不均衡主要是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上海城市化进程当中流动人口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深层次的文化瓶颈,即阶层差异,这个方面按照现在政府为主去解决的话是很难的。第一个是户籍人口的问题了。义务教育均等化主要是讲人、财、物三个指标,从人的角度来讲,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教师的待遇差异已经不多了。从物的角度来讲,校舍面积和设施配置差距也不大。在财力上,因为人均教育经费还是有点差异。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两条:一个是制度创新,一个是市场调节。政府要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规模和数量,多吸收一些孩子,化解这个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