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采取有效策略 打造竟成教育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日期:2013-3-25 10:37:00 人气:

采取有效策略 打造竟成教育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张春方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创办于1911年,原名竞成小学,坐落于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是一所有着100多年历史的传统老校。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有特色、高品质、现代化的优质小学”这一办学目标,以“让每一位师生享受成功”为理念,秉承“有志者,事竟成”的校训,主动创造条件,抢抓机遇,动真格,做实事,锐意进行改革,学校内涵得到了全面提升。

策略一:立足现实,继承传统,确立竟成文化理念

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教职工对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逐渐认同的过程。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集体意识,使置身其中的人不自觉地向其靠拢。学校优质教育的深层次内涵其实是文化。为此,我们积极立足现实,梳理历史,最终确立了和谐、向上的竞成文化追求。

1.明确了“让每一位师生享受成功”的竟成办学理念。其内涵为:每一位师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也都有实现成功所赖以存在的潜能。只要建立有利于诱发师生成功心理并为他们实现成功提供保障的育人机制,采取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策略,就能激发起师生追求成功的热情,主动开发自身的潜能,变成功的欲望为成功的现实,并从这一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2.坚持秉承“有志者事竟成”的校训。“志”:志向、志趣、意志。事:事业、学业。成:成就、成功、成才。意思是只要树立理想,敬业乐群,坚韧不拔,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学生在成长中自信、自立、自强,走向成功。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充分享受职业的幸福,学校则在教师和学生的成功发展中不断提升品质。

3.确立并形成了“笃志、明智”的校风,“启智、精业”的教风,“自主、敏思”的学风;发扬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奋发有为的实干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

4.初步建构并践行了竟成教育。竞成教育包括竟成管理、竟成课程、竟成课堂、竟成研修、竟成德育等方面,以校训“有志者事竟成”为核心,激励和引导师生立志成功,追求成功,享受成功。把追求成功的过程与道德养成、知识内化、潜能开发的过程结合起来,通过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形成源源不绝的内动力,使各自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我校基于历史和现实所进行的这些文化梳理和定位,凝聚了全体师生员工的力量,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策略二:建章立制,主动规划,实施竟成学校管理

为了切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力打造竟成教育,我们分别从组织、制度、环境及设施等方面入手,全面实施了以尊重、激励为主的竟成管理。

1.创新机构设置。为了实现管理的高效益,在机构设置方面,只设立校长室、课程中心和发展中心三个部门;其中校长室负责全校重大工作的决策,课程中心负责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发展中心则为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供保障。这样的机构设置,思路清晰,层次简约,缩短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政令传输的信息递减,促使学校上下所有人都能把更大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放在满足学生所需的教学服务上,放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更放在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和求知欲上。

2.实行规划管理。为了有效实施竟成管理,近几年,我们首先是全面修订并落实了学校各项管
理制度,累计重订制度达100多条。其次是积极实行主动发展规划管理。自2005年9月至2011年8月,学校先后实施了两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并两次获“武进区三年主动发展示范学校”称号。第三是积极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有效激发了中层干部主动管理的积极性。

3.创设竟成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人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此学校在整体设计上,围绕“有志者事竟成”这一主题,首先设计了志成、事成、竞成和竟成四个花园,并分别在其中放置了“卧薪尝胆”“滴水穿石”等雕塑小品和集中体现校训精神的相关名人塑像,对校园内所有的道路、长廊、花圃、景点等予以命名,赋于相应的道德文化内容,并构成系列,以彰显竟成文化内涵;其次是在学校主楼金鼎竟成楼的连廊过道上分别镌刻上“我能行”“我又进步了”八个大字,时时激励师生在进校时就充满信心,在出校时能体验成功;第三是实现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道路整洁宽阔,两侧林木掩映,园内繁花似锦……这样,就使学生目之所及,足之所涉,都能感受到浓烈的竟成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发奋自强,努力学习。

策略三:营造氛围,提供平台,建设竟成.教师团队

一所学校是否具有内涵,是否能实现所确定的办学目标,关键在教师,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 创建BBS研修平台。自2009年以来,我们成功创建了BBS竟成研修平台,以教学各环节为主要对象,以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为重要内容,以个性化教学设计、网上讨论、集;体讨论、主题研讨、培训学习、课题研究、针对性考试等为研修方式,以制订的相关考核细则为辅助,有目的分步骤地开展了各种研修活动。还分别构建了以BBS论坛为平台的校本备课模式和竟成研修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学校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2.聘请专家来校指导。近年来,我校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除了经常不定期地聘请中央、省、市、区电教馆领导专家,省、市、区教科院教研室领导专家和相关高校名校的专家等来校进行指导之外,还分别邀请了汪履平主任、邵兰芳校长和刘丽华老师来校定期进行语、数、英教学指导,每两周一次,有理念,有操作,成系列,深受教师喜爱,为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聘请专家引领、进行动态管理、领导以身作则、定期开展活动的方式,研究成果丰硕。市级“十五”教育技术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2006年获得常州市教育技术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促进语数英课程目标实现的研究“2010年11月圆满结题,获优秀等级;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文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和“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目标导学的实践研究”2010年12月高质量通过了结题鉴定,同获区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后者还获得了常州市课题成果评比一等奖。我们还于2009年9月发起课题研究共同体活动,与奔牛实小等区内10所学校结成同盟共同开展研究,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连续几次在全国性的教育技术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同时,有150多篇研究论文在全国、省、市各级报刊发表和获奖,有50多节课题研究录像课例和20多个课件在全国获一、二、三等奖,一大批具有一定独立研究能力的骨干迅速成长。

4. 精心实施青蓝工程。主要是设立层层深入的帮教制度,包括适应性帮教,每年进校的青年教师,学校为其安排学科、班主任等方面的帮教教师,实习期为一年;发展性帮教,青年教师中在教育教学上有鲜明特点的,学校征求其意见后。为其安排本校的学科带头人专项帮教;特色性帮教,对所教学科有所作为的老师,由学校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予以帮教,并定期进行组织、总结、评比。

5.努力提供发展平台。近5年来,我校积极争取,多次承办了市、区级研讨活动,为学校老师的展示和学习提供了大量机会。除每学期多次的校级研讨活动之外,片级以上的就有15次之多,如 2008年5月的常州市“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课题培训会议,2008年11月的常州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活动,2009年3月的常州市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活动,2009年4月的常州市英语复习研讨活动,2009年4月的常州市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评优课活动,2009年11月代表江苏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协会大会上的经验介绍,2010年11月的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现场结题活动,2011年3月的武进区新技术、新媒体培训活动等等。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研讨活动的同时,我们还根据本校的定位和实际、分别和原湟里片学校、溧阳实小、雪堰中心小学、射阳八大家小学等结为交流学校,定期开展零距离的交流研 讨活动。每次活动,我校都有相关的老师在活动中进行展示或比武,相当一部分老师参与观摩,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6.积极营造研究氛围。多年来,我校一直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仅研究性地开展工作,还要能把想的做出来,把做的写出来,为他们提供交流发表的平台,如学校《求真集》的定期编写、竟成研修网、校园博客等。我们还制订激励措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投稿发表,逐渐使骨干教师普遍养成了及时总结、积极反思的习惯,形成了从经验走向理性反思的需要和交流争鸣的意识。

一系列平台的提供和活动的开展,使老师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体验了成功,充分享受到了教师职业带来的幸福。目前,学校80名教师中,常州市五级梯队老师有37人。占46.25%;本科学历71人,占88.75%;小中高职称24人,占30%。2009年10月,张春方等三位老师代表常州市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全国NOC网络教研团队大赛,获二等奖。

策略四:围绕核心,抓住重点,创新竟成课程建设

为了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我们积极开展了适切多元的竟成课程研究与实践。我们的总体设想是:加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增加竟成要素,创建竟成课堂;开发并完善校本课程,努力建设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特色课程。

1.大力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主要以学校立项的“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和学校竟成研修网为平台,以制度规范为保障,全面实施了“课题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课题化”的策略,有效促进了语、数、英三门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采用了先试验后推广的方式,即以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目标导学的实践研究”为抓手,以竟成研修网为平台,加强了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的建设。主要路径是要求全校语文老师对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要按规定的内容和格式(主要包括单元分析、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和资源提供六大板块,每一块都规定了相应的操作要点和细目,课程目标以课程标准为准,课程实施过程及内容选择要有利于让学生获得成功;并由成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进行二度开发和教学设计,全部校本化工作分三年完成,步骤是:第一学年(2009—2010)拉出初步框架,第二、第三学年分步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实施与完善;从实施的情况看,小学语文课程第一学年就按规定初步构建出了校本化的框架,第二学年,迅速在数学和英语学科中进行了全面推广。截止目前,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校本化初稿已完成,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当然,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永久性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常做常新。

2.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近年来,为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我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统筹规划,制订了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在每一项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都要求事先设计好方案,制订好周密的活动计划,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体验活动。在活动开始阶段,我们还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资料搜集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能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如帮助学生学会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还要求能对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等方面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为学生活动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每个活动都实行了档案袋评价。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还充分依托实践基地,如吴海军烈士纪念基地、敬老院活动基地;校园绿化基地、“金鼎活动”基地等,不定期组织开展相应活动,有效拓宽了课程实施的渠道。

3. 扎实进行多门校本课程的实施。我校以培养“基础素质和谐、身心素质健康、个性特长鲜明的高素质学生”为目标,以建设并实施“竟成课程”为抓手,不仅每门校本课程都有具体的标准和内容,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排人课表,扎实实施。具体包括三类校本课程,第一类是提高类课程(或为拓展类课程),主要是与语文、数学、英语相关的趣味数学、阅读欣赏、小作家培训、英语口语等,目的是对国家和地方课程学习进行拓展或加深,以适应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第二类是个性类课程,如国画、儿童画、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摄影、民族器乐、合唱、舞蹈、科普、计算机、机器人、航模、车模、数棋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和个性发展需求;第三类是特色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为了渗透学校文化,涵育学生的竟成品质,如“有志者事竟成”“走近绿色”“队旗飘飘”“文学与人生”等校本课程。其中“走近绿色”“有志者事竟成”分获常州市校本课程实施成果评比二;三等奖。2007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2009年,学校被评为“常州市艺术特色学校”。

策略五:合理选择,精心打造,创建竟成特色项目

近年来,为了寻找突破口,丰富竟成教育的内涵,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合理定位,着力打造,初步创建并形成了少先队工作和教育技术两大特色项目。

1.大力加强少先队特色建设。对于少先队工作,我们学校着力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在基础建设中,除了认真抓好组织、阵地、制度的建设之外,重点打造了三个品牌活动:手拉手活动、环保先锋在行动 (地球村活动)、中队文化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中队文化建设,每个中队都有自己的名称,每个名称都蕴含着辅导员和全体队员的期望,也是整个中队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2009年,我校六(5)中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扛苏省总辅导员华耀国专程来我校颁奖;2011年5月,我校四(2)中队 (毛岸英中队)又被授予“江苏省英雄中队”的光荣称号。

二是注重辅导员专业发展。近几年我校全面系列地组织辅导员进行了思想、知识、技能三大领域的学习,有效搭建了教学、活动、名师、博客四大平台,建构实施了辅导员培训、管理、活动、考核四大体系,全面促进了我校全体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多名辅导员获得了全国省、市、区级表彰。

三是致力少先队科研引领。近年来,我校的少先队课题“少先队队前教育——苗苗儿童团组织的实践与研究”获江苏省少先队科研成果一等奖;“少先队中队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获全国少先队科研成果二等奖;“少先队中队辅导员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获全国少先队科研成果一等奖,人选正式出版的《少先队科研成果》一书。特别是在后两个课题研究成果的影响下,我校先后承办了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和全国辅导员高峰论坛两次大型活动,提供的现场赢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先队专家和辅导员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2.积极创建教育技术特色。主要以普及应用交互电子白板的运用为抓手,以硬件建设、课题研究和大型活动为基本策略。2007年3月,我校引进了三块交互电子白板,分别安装于低、中、高三个研究试点班,并参加了“基于交互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对比发现,运用交互白板开展课堂教学的班级学生在学习风貌上明显优于其他班级。电子交互白板尝试运用的成功,使我们感受到了交互白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巨大促进作用,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全校推广普及的信心。经过反复研究商量之后,我校郑重地向镇政府提出了所有教室都装配交互白板的申请,镇政府、镇人大通过调研,批准了我们的申请。2008年3月,一次性添置了39块白板,加上原有的3块,学校总计有42块白板,全校37个班全部装备到位,音乐、美术、科学、计算机四个专用教室也都进行了安装,从而为我校利用交互白板全面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积极装配交互电子白板的同时,我们分别通过全面培训、多种评优、提供平台等一系列方式,有效促进了交互白板的广泛应用,一大批老师快速成长,先后有46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录像课例获全国大赛一、二、三等奖,100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发表或获奖,其中有40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杂志。课题组成员2008年11月被常州市教育装备管理中心聘为“交互白板项目应用培训主讲教师”;张春方副校长多次代表常州市赴福州、宜昌、北京等地进行全国交互白板应用专题发言;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多次对市、区内其他学校进行交互白板应用经验交流、现场指导。2009年中央电教馆领导在会见巴西教育代表团时,把我们学校作为典型向外宾进行了介绍,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实施状况称为“湟里现象”。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贯彻落实“两条一规”优秀级学校、常州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常州市首批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常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常州市首批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文见《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