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民办教育机构被迫海外上市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1-2-22 8:58:00 人气:

“周六和周日早晨8点半前在马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去上各类辅导班的;工作日晚上8点半以后还在路上走的孩子,80%以上是从辅导班回去的。”——一家境外媒体如此描述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红火。

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已被风险资本家公认为最值得投资的行业。上月举行的全国风险投资行业大会甚至认为,教育的投资价值,已经超过了连续多年排名第一的互联网行业,也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被认为最具投资机会的新能源产业。

谁都不会怀疑,教育培训业正处于最炙手可热的阶段。但在业内,谨防扩张风险、突破行业瓶颈的呼声也日益高亢。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生水起的国内民办教育机构,个个还都带着“镣铐”在成长。

行业洗牌:资本介入伴随市场规范

尽管已有11家教育机构在海外上市,但全国九成以上的教育市场,仍由中小型教育机构占领。

“刚进入教育培训行业时,发展前景根本没那么好。”周益清是环球天下教育科技集团运营中心副总经理。8年前,他从传媒行业跳槽到“环球雅思”——这正是如今“环球天下”的前生。

在周益清的印象里,那时对于教育培训业的新闻报道,多属负面。“哪家机构卷款逃走了,哪家机构一夜之间关门了,在很多人眼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就是个体户。”

但在那时,教育培训就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行业了。周益清承认,开设一个培训机构的成本很低,大多数都是像新东方那样家庭作坊式的。“谁都没有想过会受到风险资本的青睐,更不用说海外上市了。”

当时的环球雅思,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型培训机构,靠加盟代理来赚钱,全国只有3、4个中心。“找几个培训老师,租几间教室,发一批传单就可以开始干活了。”几乎所有的培训机构都是如此,流行的是像俞敏洪创办新东方那样的模式——拎着糨糊桶到大学里去贴小广告。

周益清转行的理由,如今看来很有先见之明。谁能料到,2006年新东方上市后,整个行业一下子就受到了风险资本的关注!

从2006年开始,风投“下注”教育培训业出现了逐年翻倍之势。2006至2007年,教育行业只有18起风险投资案例,投资额为2.84亿美元;2007至2008年间,这一领域的投资案例一下子达到30起,投资金额达4.74亿美元;至2010年,投资金额已高到30多亿美元。2010年,正是国内教育培训业的“爆发期”。

然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至今,也不知不觉进入了市场的整合规范阶段。统计显示,尽管国内已有11家教育机构在海外上市,但全国九成以上的教育市场仍由中小型教育机构占领。

“资本介入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一次洗牌,以后的准入门槛会不断提高。”在很多风投眼中,教育是一个抗周期性、抗衰退比较强的行业,加之中国的家长们历来重视教育,因此这个市场很少受经济衰退的影响。上投摩根一位项目经理这样分析:“经济越不好,愿意投资教育的人反而更多,这也是自从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机构看好教育行业的重要原因。”

前车之鉴:谨防NOVA倒闭重演

日本NOVA教育集团在警示信号中被反复提及——她曾被称为“麦当劳式语言学校”,在校学生一度达到48万人。过度扩张导致管理混乱,NOVA最终破产。

无论是新东方,还是学大、安博,这些国内民办教育机构海外上市融资后的第一件事都出奇地雷同,那就是布点。用行话来说,大家都在“抢地盘”,争着扩大规模,花费更多的资金投入新项目。

周益清介绍,环球雅思除了继续做好原先的核心业务——雅思培训以外,最近又新设了10个模块的事业部,未来将加强北美教育、少儿英语培训、少儿综合素质培养,比如小MBA之类。该公司刚收购了台湾的一个品牌以及专门做小语种培训的凯越法语。

海外上市教育机构中的佼佼者新东方,上市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大举扩张、迅速布点。今年1月18日,新东方CFO谢东萤通过电话会议发布了201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营收上升56.3%,达到9570万美元。在家教市场、留学考试辅导和英语培训领域,其收入分别增长了80%,75%和40%。与这些数据同步增长的,则是成本费用的增长。有分析师指出,由于快速扩张,新东方成本增长的幅度已大于营收增长的速度,导致该季度运营亏损扩大,同比增长125.0%。事实上,过去两年间,新东方的教学点数量扩大了将近一倍,从200多个教学点增加到了400多个教学点。谢东萤已表示,随着机构扩大,精简人员是必须的,否则“将会有越来越多无所事事的人”。

风投对于教育培训业仍热情不减,但已经有不少风险投资商发出另一种声音:“或许是时候冷静一下、谨慎看待这一行业了。”其中被提得最多的前车之鉴,莫过于日本NOVA教育集团。

成立于1981年的NOVA,采用巨资投放广告与快速扩张的策略,曾占领日本约一半的外语培训市场。2005年,NOVA的在校学生达到创纪录的48万人,被称为“麦当劳式语言学校”。但到2007年10月26日,NOVA却向大阪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NOVA在日本各地的分校当天全部关门。

发生在国内的“前车之鉴”,亦屡见不鲜。灵格风、环亚西文以及凯恩英语的相继倒闭,都曾引起社会上的轰动。以凯恩英语为例,该公司在1996年就成为首批通过教育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当年招生规模达5000人。2009年倒闭时,从凯恩英语毕业的学生超过了17万人。疯狂扩张后的经营不善,正是导致其轰然倒闭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此,一些风险投资公司表达了他们对国内教育培训业的顾虑:“中国的民营教育企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很多企业才完成第一轮或第二轮融资,完成第三轮或第四轮融资的并不多。这些企业融资后的表现,目前还很难看出。”也有分析师直言,国内教育培训行业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才会臻于成熟。

法律困境:定位是企业,但必须非盈利

已经上市的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在转移利润方面不得不采取钻法律空子的方式。

接受采访时,在国内一家已经上市的民办教育机构担任高管的叶先生,向记者袒露了一些内情:不论是去年上市的安博教育、环球雅思,还是更早上市的一些培训机构,其背后的风投中,都有中国投资方的影子。

不妨对已在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稍作盘点:中国学大教育集团的主要投资者是鼎晖创投;学而思教育集团的主要投资者是老虎环球基金等;环球雅思的主要投资者是软银赛富;安博教育集团的主要投资者是英联投资、麦格理资本、集富创投、华威国际等;中国远程教育的主要投资方是兰馨亚洲、晨星基金;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主要投资者是老虎环球基金等……这些风投都有海外背景,但是具体操作的还是在中国的基金。“毕竟最懂中国教育市场的还是中国人自己。”

“大多数民办教育机构在海外上市,其实都是被逼无奈。”叶先生表示,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其实才是这些机构的上佳选择,因为国内创业板上市的要求相较于在海外上市要低一些,而且国内上市相对容易,二次融资也比较容易。

无奈,国内上市这条路,这些机构根本走不通。

业界人士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国内舆论对于“教育产业化”的认识偏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教育产业化”观念开始流行。民办教育机构获得空前发展,公办大学也趁机发展教育产业。可好景不长,随着大学学费高企,老百姓上学负担加重,一些大学品牌被滥用,学校变为学店,“教育产业化”的说法遭遇质疑,以至于发展到后来,连教育部门官员都否认说从未提过“教育产业化”。“课外培训,或者说终身教育,虽然已成为一个产业,但现在大家连‘教育产业’都不敢多提,更别提教育机构上市了。”

在国内上市的另一重阻碍,来自法律层面的约束。

按照我国2003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业界皆知,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相关的合理回报的规定。

民办教育机构属于非赢利组织,在税收上,这一行业的税收最高只有3%左右,比工商企业5%至15%的税收要低得多。但按照法律,非盈利组织赚的钱只能继续投资,无法转化为赢利。正因为此,那些已经上市的教育培训公司,为了转移利润,只能采取一些钻法律空子的方式。

叶先生曾在国内一所民办学校担任市场推广部门的主管。这所学校由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创办,开办5年后开始赢利,但按照规定,教育机构似乎是不能赢利的。“企业无法得到回报,也没有退出方式,为了确保办学的连续性,投资方还不允许随意更改。”为此,投资方只能通过自己关联交易、增加工资成本等方式,将学校的利润转移到成本中。从学校的账面上看,永远都是亏本的。“这是行业内普遍的做法,但是对于投资方来说,风险实在太大了,一旦企业发生问题,学校的发展也无法保障。”叶先生说。

开投基金合伙人陈洪武在不久前的教育风投论坛也有类似说法。“现在大家都试图在这个灰色地带中找到好的赢利模式。但是这可能会影响未来整个教育领域的投资。”

眼下,有一些民营企业已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但由于政策限制,他们无法实现“发展”,这也是国内资本市场投资教育行业所遇到的最大困境。

几家上市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均表示,他们更愿意以目前国家拨付的所谓“优惠政策”,来换取民办教育领域更加宽松的监管环境。

相关链接

风投眼中的香饽饽

中国现有16岁以下儿童3.8亿人,而中国家庭的开支中有三分之一用于教育;全国中小学生中参加过相关学业辅导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3%,至于其他的各类出国培训、学前教育和早教还未统计在内。

这两组重要数据,构成国外资本看好国内教育培训领域的基础。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份来自国际数据中国公司(IDCChina)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的私人教育支出总额高达5608亿元人民币。其中,单是课外辅导的支出就达823亿元。该公司预计,到2013年该领域的支出将增至1274亿元左右。国际数据中国公司研究经理童华表示:“尽管未来5年学生总数呈下降趋势,但就支出而言,辅导服务市场将出现快速增长。”

2009年的统计数据还告诉人们一个惊人的事实:虽然当时还处于金融危机,但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却达到6800亿元。专家预计,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递增至9600亿元,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近12%,其中民办教育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

相对于已经趋于成熟、商业化运作规范、市场接近饱和的欧美市场,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庞大,产业化运营刚刚起步,蕴含商机无限。

纵观当前深得金融风险投资青睐的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其实大致可分为四个领域:一是外语培训类,如已经在纽交所上市的新东方以及在NASDAQ上市的环球雅思;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类,如纽交所上市的正保远程教育等;三是中小幼教育辅导,如安博教育集团、学大教育;四是网络学历教育,如在NASDAQ上市的弘成教育。

在美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7年,双威教育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板挂牌上市。

●2007年10月19日,诺亚舟教育控股有限公司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

●2007年12月11日,弘成教育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8年1月29日,中国智能化考试服务供应商ATA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8年7月21日,正保远程教育公司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

●2010年1月,中国教育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0年8月5日,安博教育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0年10月8日,环球天下教育科技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10年10月20日,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0年11月2日,学大教育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文见《文汇报》2011年2月17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