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民办高校如何加快转型发展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1-1-19 9:49:00 人气:

编者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民办高等教育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如何创新人才模式,加快转型发展?由中国职业经理人研究会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本报特约请3位与会的民办高校校长就现阶段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发展思路和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敬请关注。

山东英才学院院长 夏季亭:

举办者还要放宽眼界开阔胸怀

不能总是讲过去的过五关斩六将,要看到自己有很多新的不适应,不能只是靠敢打敢拼闯天下了,应当进一步提高自身方方面面的修养、素质。

目前,从全国范围看,民办高校的内涵建设(质量工程)和公办高校比,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山东英才学院、黄河科技学院等少数几家民办高校有了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本科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但很多民办高校还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对内涵建设重视不够,成效也不明显。

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凭着一腔热血和全身心的投入,克服了种种困难,使自己创办的民办高校发展到今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办高校的举办者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都是成功者。但是,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在面临下一个10年如何发展的关键时刻,民办高校举办者更多的是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

要摒弃私心杂念,开阔胸怀,放宽眼界。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当初都是看到巨大的社会需求,想为社会作些贡献。但是,当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有些民办高校举办者的心理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些人在抱怨政府的扶持政策有问题,特别是产权问题没有界定,没有退出机制,好像他们受到了严重不公的待遇、莫大的委屈。其实这种心态是十分错误的。要看到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是在不断地改进之中,这需要一个过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确信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会越来越好。

要感谢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感谢给民办教育工作者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给了举办者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即使是在某一时期大的环境发生了不利于民办学校发展的局面,民办高校的举办者依然要平衡心态,感谢政府曾经给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只有这样,心情才能愉悦。不要终日牢骚,牢骚太盛防肠断。

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应该是明大事理的人,应当知道再富有也只是“一日三餐一张床”,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即使学校的产权是你的,到自己百年之后,这些东西能带走吗?这都是社会的财富,何必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心情不愉快呢?能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才是人生的莫大乐趣。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竞争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的举办者面临新的考验,不能总是讲过去的过五关斩六将,要看到自己有很多新的不适应,不能只是靠敢打敢拼闯天下了,应当进一步提高自身方方面面的修养、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后学校更高层次的发展,才能使学校发展更好、更快、更健康。

民办学校举办者还要妥善处理二代接班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创业的一批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正面临接班人的问题,一些学校也已实现了二代的成功接班。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有一些举办者把学校的领导权交给了并不太称职、不太合适的第二代手里。在民营企业中,有一个理论——“可以家族式拥有,但不能家族式管理”,并不见得第二代就是最好的、合适的管理者。即使第二代合适,第三代、第四代也会合适吗?“富不过三代”,前人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有远见的民办高校举办者,应当在自己还能把握局面的状态下,积极探索职业校长制度,使之科学、完善,向社会选择合适的职业校长(含合适的二代)从事民办高校的管理工作。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职业校长的制度,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才算是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才能保证学校的长远发展。

中国信息大学校长 余晓芒:

民办高校非创新不能生存

民办高校是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中的产物,民办高校的办学实践表明民办高校具有重视实践、勇于创新的天性,非如此它便不能生存。

民国初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学术自由、学校自治”的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一流的好大学。事实上,当前国家对民办高校也在某些程度上实施了这个八字方针,民办高校相对不那么“官本位”、“学历本位”,只要政策条件好,就可能突破中国大学难出大师的局面。

那么,民办高校当前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是“教育国民待遇”和教育资源的缺乏。

民办高校是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中的产物,民众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推动民办教育的开拓者走上了创建民办高校之路。因此,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过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民办高校的办学实践表明民办高校具有重视实践、勇于创新的天性,非如此它便不能生存。

令人高兴的是,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民办教育是“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出了多项途径与措施。仅列以下几项就可看出一个大概轮廓:

——支持民办高校创新机制和育人模式。

——依法落实民办高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

——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高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

——建立完善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强调,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这些都充分说明,教育规划纲要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重要的是今后如何将其进一步落实。

我国将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就是学习型社会,因为信息化社会与农业社会及工业社会不同,后两种类型的社会分别主要依靠物质和能源创造财富,而信息化社会则主要是依靠信息(包括知识、技能等)创造财富。信息随着时间在迅速地变化,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那种灌输式的传授知识、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也就完全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了。

中国信息大学多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做好人是做好事的基础,德育先行,强调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2006年以来,中国信息大学全面实行学生自主选课的学分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如果课程内容是陈旧的,就必然被学生所淘汰,若设置的课程质量不高,就肯定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学校通识课比例已达到总教学课时的41.5%。学校的通识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计算机通用技术、英语口语以及哲学、世界通史、中国思想史、科学发展史、音乐史等人文素质课。全校学生不分专业均可以通选,落实“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定位。课堂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狠抓“两个改变”,一是改变满堂灌,二是改变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展示和宣讲自己的作业。通过以上措施,在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何根祥:

高职教育模式要与国际接轨

发达国家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有一个共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两个并重、互补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对民众来说是各取所需。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与“秘密武器”。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大办高职教育,2007年成为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新加坡历来重视高职教育,在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国际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的奇迹。

我国去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把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办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战略。

但是,我国高职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发达国家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有一个共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两个并重、互补的教育体系,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对民众来说是各取所需。从来没有人会说,普通高等教育比高等职业教育更重要。就以加拿大为例,世界排名前茅的多伦多大学与加拿大最大的高职院校圣尼嘉学院(SENECACOLLEGE),在加拿大人看来是同等重要的,只是求学者的需求不同。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太明显了,从政府到普通民众,整个社会都认为,普通高等教育比高职院校更重要、更高贵。所以,从生源优势到国家财政支持等方面,高职院校都成了弱势群体。

圣尼嘉学院起步时仅1000多名学生,现已发展成为加拿大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高职院校之一,其秘诀在于:它以就业为导向,成为拥有182种国际执照、证书的培训和考试中心,甚至像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的,也到圣尼嘉学院读一个短期的证书班,就找到工作了。没有人会有疑问:拥有本科以上学位的大学生,怎么跑到高职院校去读书了?现在,圣尼嘉学院拥有4.2万名全日制学生,另有7万名专门来读执照、证书的短期班和利用业余时间就读的学生。这样一个以提高就业质量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们有理由轻视它吗?我想说的是:这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其次,在实际操作层面,人家重视高职教育的机制真正落到了实处。以学历教育为例,圣尼嘉学院从两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到四年制本科,根据专业的不同,学历的年制也不同。以授予的学位来说,大部分专业都可以授予相应的学位,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只是所有学位之前,都加上“应用”二字,以强调与学术性、研究型学位的区别。可以想象,一个学历宽泛、学位齐全的高职院校,哪一点比不上普通高校呢?所以,在发达国家,人们在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之间没有厚此薄彼,是有坚实基础的。特别令我感兴趣的是,圣尼嘉学院也有专升本项目。该校为在读和已经毕业的大专生安排专升本项目,很受学生的欢迎,这也是圣尼嘉学院学生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几年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的“专本套读”项目,帮助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本科学历,这个富有特色的项目可以说是与国际接轨的。特别是面对高职生源危机,我们的探索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1年1月1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