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民办教育:期待正面交锋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瞭望 日期:2010-9-28 9:04:00 人气:

民办教育:期待正面交锋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

俞敏洪在“两会”上的提案之一是国家应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具体而言,就是由民间机构举办一直由国家巨大投入支持的孔子学院。“民办来做会更认真、时间更长,不浪费钱。”

3月7日上午,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联组会在位于北京东三环外的21世纪饭店举行。这是教育界别最为重头的一次发言讨论。

民生教育集团董事长李学春是唯一讲到民办教育问题的发言者。在教育界别的130多位政协委员中,有三位来自民办教育界。

李学春说,部分法律法规妨碍了社会资本进入教育行业,同时对民办院校的支持政策无法落实。“政府应该创新职能,为民办高校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随后委员们继续发言,焦点集中在大学自主权、促进西部教育发展等话题上。在自由发言的尾声,一位委员出人意料地站起身,高声要求教育部履行前部长周济“对学术腐败零容忍”的承诺,顿时成为全场高潮,掌声热烈。
散会时,守在门口的本刊记者几乎听不到谈论民办教育的声音。

这一天也是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截止的日子。12位代表委员在一份提案上签字,希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关于民办教育的条款。

这份提案在“两会”前就开始酝酿。到3月2日,参加两会的民办教育界代表委员几乎全部聚集到北京翠宫饭店,讨论如何在本次会议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两会开幕以来,分布于各会场的民办教育界人士不断申明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声音却迅速被淹没在关于教育的大讨论、大争论中。

“这说明我们还很弱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黄藤说。明年,他们仍会在全国两会前聚集,继续期待属于自己的关注目光。

抱团和联名

3月2日的那场“中国民办教育贡献力并《规划纲要》意见征集座谈会”,由一家中央媒体和两所民力高校——北京吉利大学、北京人文大学作为主、协办单位。

由此酝酿出的提案,是自2008年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以来,民办教育界第二次联名提案。2009年全国两会,50多位代表委员联名建议国家设立“民办211工程”。

今年,联名人数虽然少了,12个人却都是民办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校长和投资者。

2009年民办教育形势严峻,曾经容纳6万多人、30多所学校的东方大学城,如今只剩下3万多学生、十几所学校。

“《规划纲要》对于民办学校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董事长张杰庭说。
张杰庭几乎是北京最早的民办教育投资者。1994年,他投入1.6亿元建设北京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这所学校如今珍藏着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两会之外他几乎从不接受采访,他觉得两会可以解决—些难题。
他回忆说,多年来他曾就民办教育的诸多问题递交过提案,教师职称、民办学校水电费高等问题陆续得到解决,“还有不少没有解决。”

当本刊记者问他是否经常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邀请、参与重大问题的讨论,他想了想说“过去有”。
1998年,全国两会上只有一名民办教育界代表:江西蓝天学院董事长于果一。但他却联合了以江西代表团为主的其他31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民办教育法的议案》,推动了新中国第一部关于民办教育的法律——《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诞生。

从此,两会就成为民办教育界表达声音的主要窗口,联名提案是最有效的办法。
一家媒体在回顾2009年民办教育界发展时,用了这样的字眼“抱团前行”。

我们不浪费钱

在今年的联名提案上,民办教育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必须制定、健全、落实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告诉本刊记者,《规划纲要》的内容都提得很好,关键是如何落实。

《规划纲要》第四十二条写道:“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俞敏洪说,教育虽有公办、民办之分,但都属于公益事业,应该享受同等待遇。

联名提案建议,在《规划纲要》最后修订时,应当写明国家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有相应的拨款和扶持。

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民办学校教师在退休、养老等社会保险方面如何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和《规划纲要》都有相关要求,“但实际退休金差一半。”张杰庭说,这样民办学校就无法与公力学校在平等条件下竞争教育资源。

联名提案建议,在《规划纲要》最后修订时,应写明民办学校的教师在退休、养老等社会保险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并要给出具体的可操作实施的条例和办法。

“问题很多,集中在一点上就是给民办教育以平等待遇、国民待遇。”张杰庭说。这几天,他和其他几位民办教育界的代表委员先后在多个网站作客,谈民办教育遭遇的不公平。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式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学院院长黄藤表示,教育改革应该是“国退民进”。

他认为,教育的真正公平和均衡发展需要让国家资源和民间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国家教育资源的投入首先应保障公平。”

在谈及这一问题时,俞敏洪也表示,如果国家愿意将几所公立大学交给民办教育机构管理,“结果不会更坏。”
他在“两会”上的提案之一是国家应大力支持民间力量参与对外汉语教学,具体而言,就是由民间机构举办一直由国家巨大投入支持的孔子学院。

“民办来做会更认真、时间更长,不浪费钱。”俞敏洪说。

如何分饼

不过更多代表委员担心,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因为与公办学校存在密切的行政、人事和财务关系,很难让二者在同一平台竞争,“国家政策好,基层却很难落实。”

张杰庭提到了这样的故事:在他的学校周围几公里范围内,曾一夜之间出现了10所名牌公办学校的“校中校”。“当时我就预言,民办校会死掉一半。现在不仅死了一半,剩下还有30%勉强维持,百分之十几算是不错的。”
这种情况也牵扯到学校资金问题:公办学校可以获得财政拨款进行扩张,政府却禁止民办学校贷款和抵押,“遇到一些困难就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只好倒闭。学生因此得不到安置,外界就质疑民办校不行,招生更不容易,由此恶性循环。”

(文见《瞭望》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