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责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0-15 8:49:00 人气: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王树权多年来,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一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潜心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大学的职责是探索未知、传承文明、培养人才。作为世界一流大学要站在谋求人类福祉的高度探索未知,为国家的发展解决关键问题,同时以文化、学术实力和研究成果影响世界。在传承文明方面,既要强调继承,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引进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又要注重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吸收、发展,更新民族精神。培养优秀人才、尖端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传统强势,是哈工大的大学精神之所在。 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努力造就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是哈工大多年来坚定不移的办学目标。从上个世纪新中国建设初期,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培养优秀工程师,到改革开放后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科技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哈工大的办学特色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上。 近年来,哈工大在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科生培养从实验学院到导师制,从设立基础学部,再到开办“英才班”;研究生培养也在全国率先推出“加强基础理论,拓宽、深化专业知识”的两年制硕士生学制,积极探索升学深造方向与就业应用方向分轨的硕士培养新模式。学校开设的本科生创新研修课程,设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题项目,以及“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课程”计划,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发展。 以科技创新成果奉献社会、报效国家既是哈工大的传统,又是哈工大今后坚持的发展方向。哈工大要学习北大、清华这些老大哥学校,以天下为己任,积极争取入主流、干大事,以企业、行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多年来,哈工大和老搭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紧密合作。我们的教授不但承接航天科技的关键技术攻关,还在发展战略上积极提出建议。这些建议企业十分欢迎,双方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 多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出发,承担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原始创新方面,学校牵头承担四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包括因强服役环境与材料耦合的模拟理论和方法研究、微型航天器柔性化和一体化设计概念与方法研究、卫星在轨寿命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长时间超高温非烧蚀型防热材料及其实现技术研究。 在集成创新方面,哈工大完成子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研制的具有明确应用背景的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试验卫星一号”,创造了我国卫星发射历史上的三个第一。在“神舟”号系列飞船研制和发射过程中,哈工大参与了多项技术难题的攻破。学校承担了星-地激光数字通信技术研究,完成终端的科学试验演示验证,使我国卫星通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学校承担的低速增压风洞项目,是国产大飞机研制所需的重要实验条件。学校完成的一项信息安全重大项目,曾获得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哈工大利用对俄合作的优势,研制出四种不同类型月球探测车原理样机和一个着陆器模拟装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我校通过对自蔓燃合成燃烧技术的引进吸收,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产品已投入市场。 在航天、国防科技之外,哈工大牢记责任,坚持以科技创新成果和智力服务广大民用工业企业、服务社会。长期以来,哈工大紧密围绕国家对于行业、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研究骨干企业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与他们建立了多项产学研战略联盟。其中有与中国神华集团签订的煤炭利用产学研战略联盟,与一汽集团、宝钢等企业建立的汽车轻量化产业技术联盟,与中海油建立的海洋石油工程校企战略联盟,与广东省合作建立的无铅电子制造技术省部产学研联盟等。 根据哈工大与国内各类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经验,我们认为争取产学研紧密联盟的成功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实现资金、人才、项目三个落实,二是要建立技术集成平台、配套实施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及国际合作平台四个平台,三是实现科技和需求结合、技术和资本结合、人员和项目结合三个结合。这样就能建立起先进的运行机制,使参与各方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形成合理、有效的技术产业化链条。 作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区域创新中哈工大责无旁贷。在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实施过程中,哈工大一方面向东北地区输送大批高质量科技人才,另一方面整合科技资源,调整研发工作方向,加强与老工业基地的合作。哈工大为此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建立了装备制造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成立了有校内60多个专业、40多个研究所支撑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全方位开展与东北各大企业的合作,探索出合作开发、共建技术中心和研究所、设立科研基金和共建经济实体等模式。哈尔滨市技术转移中心建在哈工大。学校参与了数百项涉及市所属七大老工业基地各领域的技术创新,在高速轴承减振一体化、直升机传动系统、电机和锅炉疑难杂症诊断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了电子封装、镁薄板加工、自动立式连续过滤机等多个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体现了哈工大作为黑龙江省第一高校的责任。 在今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哈工大要拓宽国际视野,站在新的高度搞好国际合作交流。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哈工大地处东北亚,在开展对俄、日、韩等国的国际交流中具有地理优势。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这一独特的地缘优势,培养和吸引国际化人才,努力走在东北亚高水平大学的前列,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23日第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