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制订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思考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日期:2010-8-31 13:04:00 人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程永波 李雪飞

发展战略规划对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逐渐被我国高校所认识。但对于规划的内涵及规划编制的程序、规划内容、实施与监控等,每所高校都有各自的理解,更有一些学校,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定的规划,并不是一个为指引学校发展方向的,脱离实际,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差,结果只能沦落为“墙挂挂”的命运。战略规划是高校对自身发展目标的设定以及对如何达成目标的战略举措的整体谋划,是学校长期、中期和短期等不同时期发展思路的重要指导。一个好的战略规划,必须注意处理好各方协调发展的关系,以科学的环境分析为逻辑起点,以合理的战略思维作指引,以关键要素的优化为落脚点,以缜密的战略规划过程为保证,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科学的环境分析: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制订的逻辑起点

战略规划理论诞生之时于上世纪60年代,几乎同时开始运用于高等学校,并于近些年成为世界高等学校普遍采纳的行为。战略规划是高校对未来发展的谋划,它不仅仅是一种关注大学内部问题与短期行为的思维模式,而且是在对高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的发展进行的谋划,因此,战略规划与学校所处的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战略规划在世界高校的发展源于高校所面临环境的巨大变化不得不在考量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的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在环境的重大变化中也同样面临着方向的变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制定学校的战略规划已成为高校的自觉行为,同时也源于政府对高校的要求。高校不能再沿袭旧有的发展道路,而必须在准确把握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

一个好的战略规划来自于对高校所处内外部环境的科学的全面分析。既要考虑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要深入分析学校自身的内部状况,才能获得科学的环境分析结果。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对影响学校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趋势以及高等教育具体环境状况的考察。一般而言,影响高校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经济环境,即国家和所处地域经济发展状况,这是影响国家或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以及高等教育费用支付能力的直接因素。人口环境,这是决定高等教育入学人口数量与生源构成的重要因素。技术因素,包括高校教学方法以及形成高校竞争新对手等重要影响的因素。政策法律环境是影响高校资金来源、学校声誉与合法性的重要因素。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包括接受高等教育态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又容易被忽视因素。此外,高校还应针对高等教育的具体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分析;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对利益相关者对高校要求的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包括对高校自身的文化传统、价值观与发展目标的考察以及对学校的学术和财政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进行考察。正确的环境分析为高校战略规划的科学制定奠定了科学的基础,能避免高校发展计划制订的盲目性与不合时宜性。

(文见《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