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素质激励与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日期:2010-8-31 12:52:00 人气:

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   黄洪兰

摘要:公益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维护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是高校的重要责任,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探寻和研究;大学通识教育具有基本教育和奠基教育的特性,是一种“成人、成才”教育。高等教育公益性和通识教育虽然不属于同一范畴内的概念,但二者存在相通之处,即追求共同价值观、关注高等教育的长期收益、注重终身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促进教育公平等。大学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益性,是维护教育公益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教育;通识教育;高等教育;公益性;契合

目前,我国学者对大学通识教育理论及实践模式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他们倡导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是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有的是为了调节博与专的关系,有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等等。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其着重点都只是有关教育的某方面,实践过程中很难形成统一的认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也很难用他们“混乱不一的思想和理论来指导通识教育实践”。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转向最基本的教育理论,以此驾驭、引领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这才是最为根本的。本文试图将研究的出发点回归到教育公益性,因为教育公益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

(文见《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