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活动:教育国际化的“催化剂”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0-11-8 8:39:00 人气:

国际理解教育的“渠道” 拓宽国际视野的“天地”

上海浦东新区迈向教育国际化回眸与展望(活动篇)

教育国际化,是一个积蓄能量、扩大视野,从而提高开放度、容纳度,促进互相理解,走向美好明天的过程。

教育国际化,需要通过内容精湛、形式丰富的活动,尤其是富有特点的特色活动,形成过程化中的活力与激点,打造格局中的形态与亮点。

浦东新区中小学在走向教育国际化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充满创意的特色活动,为教育国际化增添了一道道风景。

主题活动:让国际理解教育“丰富化”

主题活动,是国际理解教育为学生所喜爱,能产生辐射价值的重要方式。许多中小学都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洋泾一菊园实验学校的主题活动,中小互动很有特点。“梦想与团队”学生社团到小学部的志愿者活动,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主题节日、主题教育、主题文化等不同类型的德育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的。

首先,主题节日活动。从9月的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月开始,每学年每月学校还有体育健身节、艺术节、绿色环保节、爱心公益节、国防科技节等主题节日活动。各社团根据自身的特长,会为小学部学生设计主题节日的特色活动,并选拔一定量的中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培训,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作为素质教育实验校,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卓有实效的。有防灾减灾、禁烟禁毒、交通安全、迎世博、庆国庆、迎新年、群星耀菊园六一表彰等,还有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如儿童团知识、入团仪式,少先队知识、入队仪式等。

第三,主题文化活动。学校是直接境外招生学校,归国留学人员子女学生接收学校,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人才子女接收学校等,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祖国各地。主题文化活动多元交融,有国际文化、民族传承文化、民俗传统文化等。在各类主题文化活动中,人文社团中的青杨树文学社、笔友俱乐部、青青草读书会、如梦诗词社等社团都会经过事先的策划和培训、准备,进入小学部各班级,带领小朋友们读英文儿歌,唱英文童谣,诵读古诗文经典,指导小朋友们上网收集资料,制作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的PPT,组织小朋友们开展诵读竞赛、电子小报展览和PPT展示评比,带领小学生到社区开展重阳节慰问老人活动等。

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举办的“星星游园会”是“星星激励机制”中的重要一环,深受学生喜爱。学校以此为抓手,开展异国文化大体验,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了解他国文化。具体以年级组为单位,五个年级分成五大区域五大洲的主题,各班教室成为学生体验各国文化的场馆。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开展多种活动,让孩子们都领略了世博场馆,了解了世博的发展历程和各国特色。如一年级学生制作世博书签、二年级制作世博明信片、三年级制作EXPO小报,四年级制作世博英语日历小书,五年级世博故事书编写等。

福山外国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结合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实际来开展,旨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比较全面地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树立全球观念。一年一度的“福山外语节”是福山学生最期待,也是参与面最广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以主题文化周为中心展开,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以读一读、听一听、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等各种感受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参与,使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学习与体验的快乐,培养了尊重、诚信、合作、责任的精神,加深了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另外还有“形象少年”教育、科技节、艺术节、冬锻节、出国游学活动等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国际理解教育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大教育的时代风貌。

点评:主题活动,内容鲜明,容量大,能给学生带来享受。

特色活动:让国际理解教育“深刻化”

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创造一些特色活动,能使教育更形象生动,从而也更有效。

华东师大二附中“模拟联合国”特色活动。模拟联合国是模仿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依据其运作方式和议事原则,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而召开的会议。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作为各国代表,参与到“联合国会议”当中。代表们遵循联合国大会规则,在会议主席团的主持下,通过演讲阐述“自己国家”的观点,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进行辩论、游说。他们与友好的国家沟通协作,解决冲突;他们灵活应对“危机”,及时化解矛盾;他们讨论决议草案,促进国际合作;他们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模拟联合国”的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特殊平台。

2004年中国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开始向中学发展,学校在当年10月份成立了“模联协会”,开始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2005年3月参加了首届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此后,除每年参加北大模联会议以外,还参加复旦大学模联会议、中国国际中学生模联会议、哈佛模联中国会议、全球中学生模联会议,参会代表多次获得最佳代表,学校也多次获得“最佳组织奖”,并于2007年获得“上海市明星社团”称号,于2009年成为全国五佳中学生模联社团。目前学校模联协会已经成为在学生中颇具影响的学生社团。

浦东外国语学校“模拟联合国”活动成为增强国际理解的有效途。学校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开始于2007年,几年来随着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参与的学生不断扩大,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多,实现了培养学生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尊重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养成他们的地球公民意识和素质的教育目的。

2009年2月,学校一支二十多人的模拟联合国参赛队伍参加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国际模拟联合国会议,当西方国家学生在会议中不断掌握主动权,用藐视的态度对待参会的中国学生时,他们遭遇了最大的考验。但最终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是借助了艺术的方式。在一次会议活动中,全体参会的浦外学生用参加学校艺术节合唱比赛的曲目《梦中的卓玛》征服了全场。一曲结束,台下所有美国学生纷纷起立报以最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化解了中美学生间的冲突,拉近了中美两国学生之间的距离,也给了中国学生自信和力量。当晚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大年三十,美国学生在掌声中向中国学生表达节日问候。学生回国后感慨万千,或许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难免不理解甚至冲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以尊重、宽容、理解、合作的态度相对,一定会冲破文化冲突,实现国际理解。

点评:特色活动,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切入,具有极大的效应。

项目合作:让国际理解教育“实效化”

国际理解教育,不仅包括达成共识,而且也包括项目合作的成功。

东辉职校中英合作专业采用BTEC教学模式,取得成效。这是一个难忘的毕业典礼——06届中英专业的毕业典礼。伴随着音乐声,身着学士服的毕业生们一批批走上台,庄严地接受英国爱德思外审员David Haskins先生为他们颁发的毕业证书。David Haskins先生也在典礼上作了精彩的演讲,并且给予学校BTEC工作“A”级的评价等级,这是多么高的一个殊荣啊!

学校中英合作专业采用BTEC教学模式,学生可掌握国际上通用的新技术,熟悉国际惯例,提高外语水平,培养多种能力,有利于成为外向型人才。通过BTEC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国际上认可的证书。商英教学部主任曾老师说,BTEC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生存技能的培养,分别是:1.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3.交往和联系的能力;4.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数字的运用的能力;6.科技的应用的能力;7.设计和创新的能力。“通用”的含义是不针对某一具体的职业,而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要获得成功所需要掌握的必需的技能。

BTEC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它的教学大纲保证实践性、使用性;强调应用能力;强调“学”和“学的结果”;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学习自主能力比较强。这些收获将会让学生们一生受用。

点评:学生应当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本版小语

活动也是一种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走向教育国际化的“必修课”。这样的课如何上,是大有讲究的。教育是一个过程,是由灵魂串起来的珍珠环节的组合,其中活动占有很大的分量。

活动要产生效果,必须有内容含量,有意义质量,有形式当量。浦东新区中小学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强调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磨练,定位是准确的。

(文见《文汇报》2010年10月24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