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挤掉课题研究的泡沫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5-4-15 13:12:00 人气: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程红兵

近读某教育报刊,其中刊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社团建设若干问题研究”成果公报》一文,先看标题挺有兴趣,想想这是堂堂教育部的重点课题,而且最后是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我想这个课题对于学生社团一定是做出了颇有创意的研究,研究的成果一定是很有价值的,得出的结论一定也是科学而有意义的,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是独到的、且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甚至还有一定的推广意义,然而看完全文之后大失所望。

文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是问题和困难;其二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问题和困难包括:第一类,制度层面的,既包括整体的教育制度,也包括学校层面的管理体制。第二类,学生自身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素质、态度、学生社团负责人的素质。第三类,指导教师方面的,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态度与能力。第四类,器物方面的,主要是开展社团活动需要的物质条件,如场地、时间、经费。

任何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制度、人的素质、物质条件,而学校中的人主要就是教师和学生,而人的素质无非就是态度和能力,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问题分析,说了跟没说完全一样。一线教师、校长不用研究也完全知道这样的结论。

我们再看研究者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策一: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社团及社团活动。这个标题下的内容是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观念,接下来是学校转变观念、教师转变观念、学生转变观念。

对策二:深化改革,为学生社团本意的回归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个标题下的内容是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对策三:发展学生社团,学校责无旁贷。这个标题下的内容是:第一,开动脑筋,创造条件,保证学生社团活动场所,使学生有地方活动。第二,开动脑筋,创造条件,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时间,使学生有时间活动。第三了解放思想,多渠道筹集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经费。第四,学校应该根据时代的进步情况准备一些学生社团活动需要的物质条件。

上述对策,依然是笼而统之,让人啼笑皆非。它缺少对实践多种可能性的具体分析,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它在实践上真实程度如何,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真的这样;我们不知道它是否可行,可行与不可行的条件和根据怎么样。说到底它是用人所共知的套话代替真实的研究,用空洞的教条概括复杂的教育现象。这个原本实践意义很强的课题却根本无法起到所应达到的实践指导作用。

如果只有一个课题这样“研究”,很好解决。可怕的是有不少这样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规划课题,更有许多省级教育部门的重点课题、规划课题,市级、县级教育课题,都是无研究内容的课题,堂而皇之地申报,无所事事地研究,像模像样地结题,冠冕堂皇地发表,其结果是骗人骗己,浪费了有限的教育经费,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浪费了当事人的时间,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制造了许多一本正经的垃圾,糟蹋了纳税人的钱,污染了整个教育界的学风。如果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不能或不愿以一种冷峻的目光审视已有的教育课题研究,正视教育课题研究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并加以分析、评判、甄别、批判,那么教育界的学风败坏将是必然的了。

我们不能怀疑这之中有没有课题申报过程中的学术腐败问题,大凡没有直接证据的怀疑都是轻率的、不负责任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因此判断:这样的伪课题研究,其申报过程、其研究过程、其结题过程缺失了严格而到位的审查。圈内的人大都知道,课题结题大都是十分草率的。实事求是地说,今天的课题研究本身就有许多问题,首先是课题大多,课题太多就导致课题太滥,无价值的研究充斥其中。其次是课题管理太松,缺乏有效的监督、规范和引导,我们不能推断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不作为,甚或是渎职,因为我们知道承担课题管理的人员十分有限,根本无暇顾及。第三是整个教育界缺乏自我批判精神,笔者绝非危言耸听,当下教育界相对封闭,缺乏深度反思,缺乏自我批判,这样的研究生态已经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了,自说自话,莺歌燕舞,最终导致教育的保守、停滞。正如霍葆奎教授所言:“只有一种观点的学术,是窒息了的学术;没有争论的学术,是死亡了的学术。”

因此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现在到了该洗一洗课题研究的时候了:洗一洗课题,把伪课题洗掉,把课题研究的泡沫挤掉,把不端正的学术之风洗掉,还教育研究一个风清气正的文化生态。

(文见《上海教育》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