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抽水机”机制与农村人才流失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日期:2010-8-30 12:59:00 人气: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学院 阮荣平 郑风田 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人才流失现象日渐凸显。有不少学者指出,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利益关系上是城市“盘剥”农村,在人力资源上是高层次人才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长期以来,这一现象被认为是经济效率改进的一种措施。但是,工业化不等于城市化,城市化不一定必然产生工业化,城市化也不一定是工业化的最佳途径。农村不仅有大量的劳动力,还有其他各式各样丰富的资源。如果大量人才外流,必然导致农村人力资本的匮乏,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 我们认为,目前中国教育体制与农村人才外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教育抽水机”予以概括。据此提出教育抽水机假说,认为目前教育体制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从农村抽吸到城市,教育投入的增加未必能够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增加,因此与农村经济增长也未必会表现出因果关系。 教育抽水机假说的要点有两个:一是人力资本具有流动性。目前中国教育体制塑造出来的较高学历的人才,基本无法留在农村,最终教育体制成为农村人才流动的一个途径。这里,抽水机的含义是指教育将农村中的人力资本抽吸到城市。本文将这一要点概括为教育抽水机的流动效应。二是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目前教育体制塑造的只是有利于城市经济体的人力资本。这里抽水机的含义指的是教育将本来可能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人力资本统统变成了仅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本文将这一要点概括为“教育抽水机”的异质效应。 本文对“教育抽水机”假说两个要点的检验方法不同,所使用的数据也不相同。对流动效应检验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综合提要》、《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综合提要》和国家统计局1%机械抽样样本。对异质效应检验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1996--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使用农村人均纯收入指标来衡量。 数据检验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中国历年的人均教育投资增长率和农村经济增长率均大于0,这说明1979年以来,人均教育投资额与农村经济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增长的趋势。人均教育投资增长率和农村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比较大,最高人均教育投资增长率是最低人均教育投资增长率的7倍;相比而言,农村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更大,最高农村经济增长率是最低农村经济增长率的10倍之多。 ........ (文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