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现状分析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日期:2010-8-27 13:42:00 人气:

北京联合大学 王莉方

摘 要:技职教育是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其产学合作有独特之处。文章分析了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为促进产学合作所采取的措施,在产学合作上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台湾地区在从“台湾制造”向“台湾创造”转型的背景下,产学合作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台湾地区技职教育 产学令作 现状与问题

产学合作是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当前的重要政策之一。其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产业化,增加科技知识在产业中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增进科技知识与产业需求间的关联,发挥技职校院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促进台湾地区从”台湾制造”迈向“台湾创造”。近年来,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为鼓励技职院校与产业合作,有效运用学校与企业资源,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产学合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运行体系。

一、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为促进产学合作采取的措施

1.建立6个产学合作中心

为促进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发展,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产、官、学、研资源,于2001年11月成立技专院校产学合作指导委员会。2002年3月完成对产学合作中心的公开评选,同年4月12日,择重点领域成立区域产学合作中心,其目的是配合技职教育的特色发展及区域产业的需求,依照区域产业的需求与学校师资特点,结合技职院校与研究机构,建立产业与技职校院互动窗口。2002年,在台湾北、中、南三区筹设成立6个区域产学合作中心。这6个区域合作中心分别设在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和屏东科技大学。各中心具产学合作中心的专业领域集中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台湾地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区域产学合作中心的工作重点有三项: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与技术转移。区域合作中心的设立充分整合、运用各技职高校内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研究人员。它不仅推动了区域性、跨校性、不同产业领域的合作,也建立了区域性、跨校性、不同产业领域的教育伙伴关系,在技职院校之间、技职院校与产业之间建立了联盟关系。

2.成立多所技术研发中心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为了加强技职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强化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系统整合、中间试验及商业性试验,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验证的环境,并解决技术转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促使学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学校的研发能力与水平,成为产业研发升级的有力后盾,积极提供产业技术研发支持。2003年8月,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重点设立15个技术研发中心,以增强各技职院校研发实力,深化技术研发成果,提升学校实务教学及研究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应用技术研究的发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评选成立40所技术研发中心。

3.修订产学合作法规,建设产学合作信息网

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为促进技专院校参与产学合作,修订了产学合作法规。另外,台湾地区技职系统还为产学合作建立了专用网络——产学合作信息网。自2003年开始,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已将各校产学合作执行绩效纳入校务综合评鉴,目的是引起各技职院校重视,积极推动落实这项工作。

二、台湾地区产学合作中心的运行成效

经过几年的发展,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产学合作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如下。

1.建立产学合作平台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平台逐渐确立,通过区域产学合作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学合作信息网连通技职院校、产业界以及研究单位,共同促进产学教学联盟的建立和产学合作创新研发,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2.产学合作中心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台湾地区产学合作中心的绩效指标中,核心指标包括产学合作件数、产学合作金额、专利成果、技术转移等

本文就2003年-2005年上述几个核心指标进行了查询,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从产学合作中心2003年-2005年的绩效成果可以看出:产学合作项目、产学合作金额、专利成果、技术转移数增长迅速。2003年-2005年,产学合作项目数量逐年递增,2005年是2003年的?倍。产学合作的金额递增速度极快,2005年为2003年的近7倍。专利成果递增显著,无论是在申请中的还是已经获得专利的,递增的速度都非常快。这些数据足以表明,区域产学合作中心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逐渐增强。

三、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产学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产学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产学合作关联,睦较低,产学互动关系薄弱

相对于其他领域,台湾地区教育界目前拥有较多优势的研发资源。以2003年为例,台湾地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有69.8%集中在大专院校,而在产业界这一比例仅为10.1%。在研发经费方面,企业研发经费占台湾研发支出比重为61.45%,大专院校仅占11.83%。另外,大专院校的研发经费来自台湾当地政府的比例高达86.1%,拥有充沛的政府补助研究资源;相比之下,其经费来自产业的比例仅为3.5%,远低于欧美主要国家,背后的因素之一就是产学互动关系较为薄弱。事实上,产业技术的创新除了要靠产业界本身加强研发投入外,更需要许多基础科学的配合,而学校在这方面更具优势。

2.在合作过程中要克服的差异和制度障碍较大

学术界与企业界因为组织功能与目标的差异,双方要合作必须先克服许多认知差异与制度障碍。学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以教育、学术、服务社会为主,企业则以营,利为目标。产学合作使大学的学术中立与商业利益的界线变得模糊,导致双方对产学互动的认知有所不同。  

3.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愿望较低  

在台湾地区,公立大学教师每周有基本的授课时数要求,如果让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教师必须同时面临授课与参与产学合作的压力。在台湾现有的教育制度下,教师的主要任务仍定位在教学及学术研究上。另外,教师的职称等级由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来决定,而产学合作的成果一般都以产业技术成果转移的数量或专利数量来衡量,现行教授晋升制度仍很难把参与产学合作的情况作为主要的评价准则。因此,在教育中,产学合作虽然影响深远,但并没有被学界重视,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

4.产业界参与产学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尤其重视短期的获利,但产学合作多需要长期才见成效。因此,企业在缺乏一定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对产学合作的态度十分谨慎。当然,企业人员进修对工作多少会有影响,但是企业应看到,员工提升了能力,企业可获数倍收益。学校的学生通过产学合作学习产业实务,但最后不一定到企业服务,所以,企业其实为区域发展培养了人才。

四、结语

根据台湾技职教育目前产学合作的现状与问题,如要加强产学合作,今后的发展可能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转变观念,必须意识到只有产学密切合作,才能有效消除产学之间的落差,提升技职教育的质量。第二,产学合作要想有突破,必须创新合作内容、拓展合作范围。第三,需要强化产学合作机制的建设,促进技专校院与产业合作。第四,要整合学校的资源,鼓励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结合教师的奋斗目标与学校目标,将产学合作落实到教师绩效考评中,建立产学合作评比与奖励制度等。

(文见《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