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中英高校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日期:2010-8-27 16:01:00 人气:
俎云霄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摘 要: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为例,在课程安排、学生管理、教学模式、考试机制、成绩评定等方面与我国进行比较,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理论课内容深度与广度应平衡;讲授课与习题讨论课比例要合理;学分少的课程分段安排;增加综合型实验;班导师制全面实行;改单考评标准,注重能力培养。

关键词:英国高校;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一、英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简介

英国的高等教育培养机制与多数国家不同,本科有两种学位,一种称为B.Eng,相当于我们的学士学位,另一种称为M.Eng,相当于我们的工程硕士学位。完成三年的学业,并达到学校的标准即可获得B.Eng学位,如果再继续学习一年,并达到学校的标准则获得M.Eng学位。

英国高校一年有三个学期,分别为春季学期(从1月上旬到3月下旬),约11周;夏季学期(从4月下旬到6月下旬),约9周;秋季学期(从9月底或10月初到12月中旬),约11周。这样,学生一年只有31周左右的在校学习时间,约占全年时间的3/5。所以,在英国学习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英国大学没有课间,也没有上课铃声,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根据课表安排到相应的教室上课,时间由任课教师自己掌握。上课时间:上午时段从9点到下午1点,下午时段从2点到6点,1点到2点为午饭时间,一般不会安排任何课程。

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本科教育模式

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olege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Medicine,简称IC)为例,从课程安排、学生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介绍英国的本科教育模式。

1.课程及学时安排

在一年的春、夏、秋三个学期中,所有的理论课都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学期,每学期开设6门左右的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都一样,为30学时,并都由lecture和study group两部分组成,其中lecture为20学时,study group为10学时。 lecture每周两次,每次1小时,主要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很少做练习题。lecture是大课,即全系同一年级的学生一起上课;study group每周一次,每次1小时,主要是让学生完成课程作业、进行疑难问题解答和讨论,study group是小班课,学生规模一般不超过20人。

每门课程都会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对内容较多的课程则分为两部分,例如电气电子工程系的“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和“通信”三门课程,均分为模拟电子1、2,数字电子1、2和通信1、 2,并分别在两个学期讲授。

课程结束后并不立即进行课程考试,任课教师只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测验,所有的课程考试均安排在夏季学期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在结束一门课程的学习后,不能将所学知识抛到九霄云外,特别是秋季学期的课程,要想得到好的成绩,必须实时复习。夏季学期主要是一年所学课程的考试和实验或小组项目(group project)。

所有的实验都单独设课,而且实验课与理论课也不一一对应,实验课是几门核心理论课的综合。一、二年级每学期都有实验课,每周为5个小时。

一、二年级的课程都是必修课,三年级除个别课程外均为选修课。学生在三年级要完成一项个人项目(individual prqlect),类似于我们的毕业设计。

2.导师制

学生的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方面,导师制是一种公认的比较好的管理模式。

帝国理工学院的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学生入学没有班的概念,学校也不配备专门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但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被分为6人一组,称为一个tutorial,并为他们指定一个tu tor,也就是导师。这些tutor都是系里的教师,一般每个tutor会负责两组学生,每两周与他负责的一组学生有一次正式的会面。Tutor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任何问题。所以,除每两周一次的正式会面外,如果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与tutor联系会面。除此之外,每门课程都会给学生留tu torial作业,但数量不多,要求学生在tutor的指导下完成。因此这从另一方面也对tutor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三年的本科学习中,学生不会一直跟着一个tutor,每年系里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重新指定tutor。当然,如果学生对分组有异议。也可以进行调整。

3.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教学模式中很重要的方面,帝国理工学院在理论课讲授、实验课指导、毕业设计、考核机制及成绩评定等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理论课讲授。每门理论课有一个主讲教师(lecturer)负责lecture,另有多位辅助教师(有些是博士研究生)与lecturer一起负责studygroup,通常每人负责两组study group。该主讲教师所在教研中心的教学秘书负责整理并复印相关的教学资料。各门课程均没有固定的教材,老师只指定参考书,所有的讲授内容和课程作业都会印发给学生

(2)实验课。实验课单独设立,其内容是几门核心理论课的综合,例如电气电子工程系一、二年级的电子实验课是电类专业的核心墓础课——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的综合。实验课教师由实验室教师、理论课辅助教师和博士研究生担任。每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组,在不同的时间做实验。实验课教师基本不讲授实验内容,所以学生要自己预习,有问题可以在课程时间内请教指导老师。实验室是开放的,如果学生不能在课程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则自己再找时间完成。

实验课的一个特点就是比理论课超前的内容让学生提前接触,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来完成,由此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课的成绩评定除考虑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外,还要进行presentation和oral exam,即陈述和口试。学生需要向指导教师陈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或按照要求进行理论公式的推导,从而验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除实验外,还会有一些小组项目,即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project。

(3)毕业设计。学生在三年级要完成一个 individual project。此项目在二年级的夏季学期开始实施,并完成选题。课题的选择是双向的,即教师首先发布自己的课题,供学生选择,然后教师根据选报情况确定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学生一边学习课程,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题工作,在三年级的夏季学期考试结束后就完全投入到课题工作中。

(4)考核机制和成绩评定。各门课程在夏季学期进行考试,考试题由一个教师组拟定。除各门课程的成绩外,每学年还有一个总成绩,该总成绩由理论课成绩和实验课成绩两部分构成,其比例基本是7:3。其中的理论课成绩由该学年、所有理论课成绩按照不同的加权得到,即在每一学年的所有课程中,虽然各门课程的学时相同,但根据课程性质,其成绩所占的比重不完全相同。学生最后的毕业成绩评定由三年的总成绩决定,而每年的成绩所占的比重也不相同,年级越高,成绩所占比重越大。各门课程的成绩分为6级,分别是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和很差,最后毕业时的荣誉级别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四类。

三、中英本科教育模式比较

1.课程内容的综合宽广与纵深单一

在理论课内容方面,英国高校的课程内容浅但知识面宽,课程之间相互渗透,因此通过一门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很多的知识。我们的课程内容多而深,但课程之间界限分明,特别是学科基础课,这就造成课堂上完全是单调的理论知识的堆积,不利于思维的拓展和知识延伸。

在实验课方面,帝国理工学院电气电子工程系的实验课程是几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的综合,并且有超前的内容;我们的实验课则与理论课相对应,内容也与理论课中讲授的内容基本一致,缺少深层次的、综合的内容。综合实验的好处是可以使学生将各门课程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了解各门课程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实验项目的完成,可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锻炼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超前的实验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的多与少

在理论课学时安排方面,我国高校课程的总学时数都多于帝国理工学院相应课程的总学时数。但从形式上看,我们主要是讲授课,习题课较少,讨论课更少。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除了知识点的介绍,还穿插练习题。单独的习题课安排较少,即使安排,也多是做练习题,而且是大班课,学生参与较少,师生难以互动。英国的讲授课只讲知识点,师生之间很少互动,但习题课是开放型的,学生可以自由讨论,而且由于每班的学生很少,非常便于师生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安排小班的习题讨论课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实验课学时安排方面,则正好相反。英国的实验课学时多于我们的学时,而且实验课教师不对实验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学生必须提前预习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内容,否则就要另找时间完成。在国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在理论课方面,成绩很好,而在实验方面,就逊色了。很多外国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而中国留学生多数对实验感到痛苦,这与我们的大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实验,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有关。

3.导师制的全面实施与局部试点

英国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导师制。我国已提出这种管理模式,但由于生师比较大,所以全面实施还有困难,但是有些高校已经进行了试点。这种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是有益的,因为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还可以让学生及早接触一些研究项目,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4.实践环节的延续与分散

英国的夏季学期,除了一年的课程考试外,剩余时间就是进行实验、完成小组项目。我们的小学期也会安排实验和课程设计,除此之外还有参观实习等内容,二者差别不大。英国的毕业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就开始进行,只有最后的一个夏季学期属于集中完成时间。我们则是集中安排整一学期的毕业设计。毕业课题的确定与我们相似,即教师发布课题,由学生选择。此外,英国高校除在夏季学期安排实践项目外,在春、秋学期的实验课中也安排小组项目。英国的个人实践.项目贯穿大学本科三年,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而我们基本是分段进行的。

5.考评标准的全面与单一

在考核机制和成绩评定方面差异很大。目前,我们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基本上是笔试成绩再适当考虑平时成绩,最后的总评只与各门课程的学分有关,并没有考虑课程的重要程度,也没有考虑不同年级成绩的权重。

四、思考及建议

结合实际情况,笔者就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1.理论课内容深度与广度应平衡

理论课是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的方面,教学内容既要有经典的理论,也要有前沿的学科知识,还要与相关课程相互渗透、与实际相结合,即要实现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平衡。目前,我们的理论课讲授内容多,理论深,但知识面窄,也就是说内容仅限于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联系不紧密,而且联系实际较少。这与我国的专业划分过细,过于强调专业知识有关。其实,相关课程之间要有一定的交叉和渗透,既要有基础性,也要有广博性。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把他的专业学习和毗邻学科或相关学科联系起来,使其不但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2.讲授课与习题讨论课比例要合理

习题讨论课是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通过习题讨论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潜能。从提高教学质量考虑,我们完全可以将理论课分为讲授和习题讨论两部分。如果能安排习题课,针对讲授课的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和讨论,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3.学分少的课程分段安排

我们可以借鉴英国高等教育“短、快”的特点,即将我们学分少的课程安排在较短时间内结束,不要占满一个学期。有些课程可以考虑安排在半个学期完成。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习,也可以解决课程安排不能很好衔接的现象。例如学科基础课与公共基础课的安排。如果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安排在同一学期的前半段和后半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4.增加综合型实验

综合型实验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很好途径,可以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目前,我们在各门课程中增加综合型实验的比例是可行的。

安排超前的实验内容也值得我们去尝试,要求学生必须自己查阅资料,对实验进行设计,并根据已学的知识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这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可以没计小组项目,由此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5.班导师制全面实行

我国一直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行学分制。实行班导师制将加快这些目标的实现。考虑目前我国高校生师比较大的现状,做到6人一组配备导师不太现实,但每个小班一个导师是完全有可能的。班导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特长,指导其学习和发展,还能够发现优秀学生,从而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此外,班导师制的实施也可以使部分学生提前接触科研项目,不仅实现了实践环节的连续性,而且还能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6.改革考评标准,注重能力培养

在考核方式上,目前我们的理论课考核主要是笔试,而成绩又是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指标。如果能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应该能够更全面地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课考核基本上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动手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最后的成绩根据平时操作、实验报告和最后的实验考核综合评定。如果能让学生做口头陈述,不仅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水平,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技能。

为适应时代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点。改革现有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大学最后的成绩评定,也能够根据课程性质及其重要性考虑其在学生总成*中所占的比重,则会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评定更合理、更全面。

(文见《人民日报》2010年3月25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