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教育竞争力直追英美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参考消息 日期:2012-10-8 16:08:00 人气: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8日报道】题:美国大学能保持顶尖水平吗? 印度和中国都有激烈的国家考试制度来为其精英大学寻找最聪明的学生。其竞争之激烈、准备之繁琐以及举国对考试结果的期待,使得美国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似乎成了小儿科。 在中国和印度,这些“精选出来的人”也就是排名在前1%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上的大学,从此踏上一条通往一帆风顺的事业、更高的收入以及享有中上层社会所有福利的道路。 目前来说,美国的大学体制仍然遥遥领先。但是在下一个10年,全世界将展开一场教育下一代的竞争,而中国和印度有可能会改变力量的对比。随着大量合格的学生步入成年,中印两国已经把大学的改革当成头等重要的大事。 它们落后的差距有多大?波士顿咨询集团开发了一种新的排名制度来判断各国在教育领域的竞争力。该制度基于四个要点:经费(政府以及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入学人数(学生的人数)、工程师人数(进入工作岗位的合格工程师的人数)以及精英机构(全球顶尖高等院校的数量)。 按此排名制度,美国和英国分列第一和第二,主要是因为它们投入巨大并垄断了全球最好的大学以及工程人员毕业率;中国第三而印度第五,主要是靠入学人数。 美国大学目前在让学生们准备就业方面做得更好。世界经济论坛估计,81%的美国工程系毕业生可以立即“上岗”,而印度和中国的毕业生只能达到25%和10%。中国一所重要大学的系主任说:“我们中国的学生会做题,但是在原创思维和创新方面就不行了。我们力图弥补这方面,打算把技术类的教育作为基础。” 2009年,中国启动了一个造就中国的常春藤联盟九校联盟的计划,北京大学就参与其中。该计划的目的是靠一批资金雄厚的院校来吸引最好的毕业生和老师。这些学校最近分别得到了政府2.7亿美元的资金,同时也在吸引“海归”海外的中国博士来领导这场复兴运动。 尽管九校联盟的成员是最有潜力进入全球精英大学行列的,但中国的官员还选出了下一阶段的100所重点大学,总共的投资将达28亿美元。 与中国相比,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印度理工大学的一名系主任表示,他每天要面对仪器短缺、教师报酬低等问题。他说:“我们的资金不足,教师队伍中的博士很少。” 但与中国不同,印度的私立教育机构占很大比重。世界银行以及私人投资者正向印度的教育投入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政府也计划扩大名校和社区大学的规模。目前的五年计划提议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要超过180亿美元。 即便按照这样的计划,印度和中国总的高等教育投资也只是刚刚赶上哈佛大学一家所得的320亿美元赞助。不过它们能否取得成功,既取决于资金也取决于态度。中国和印度拥有一代渴望改善生活质量、有紧迫感的天才学生。北京大学学生宿舍的布告板上有一句话很好地总结了力求上进的心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参考消息》 2012年9月30日 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