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澳洲归来再反思课堂本质需探究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日期:2013-4-15 15:51:00 人气:

澳洲归来再反思课堂本质需探究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 郑美玲

我在澳大利亚游学期间,了解了一些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归来后,反思犹如一圈圈涟漪,让我得以借澳洲来审视自身,在对比中去顿悟探究型课堂的精神内核,得以在审视中用第三只眼看探究型课堂,得以在反思中理解探究型课堂的本质,从而让自己对探究型课堂有了新的再认识。

第一圈涟漪:课堂到底需要什么

澳大利亚的很多做法其实都能印证探究型课堂的理念,如果谦虚点讲,也可以说是与探究型课堂理念相匹配。在这里不说理论,只想用课堂上澳洲教师最朴素的言行来反射一下我们课堂上最缺少的东西。

澳洲教师在课堂上的流行语,高频使用语是:有什么问题吗?可以随时打断我。不明白我可以再解释一遍,我会很感兴趣给你讲。如果你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澳洲教师课下告诉我底牌:我不教学生想什么,而是教学生怎么想。要让学生学会用,否则什么也没教会。
从这几句话不难看出,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教师的职责是什么?这样课堂便是以问题为主导的课堂。以问题为主导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体取代以学生为主体,这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差别?不是意识上的差别,而是行为上的差别。

教师给学生提的思考问题,教师不注重讲答案,而是注重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旨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领悟。而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也是在教师引导和激发下自己寻找答案,答案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获得了自己寻找答案的能力。

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探究型课堂吗?而最该在我们心灵深处叩问的是,我们为实现探究型课堂真正该做些什么。我想,这就要先从重新界定教学目标开始。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教学的目标一定是要以学生理解学会为目的,要让学生学在可学之处、当学之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切要为激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真正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而设计的,要对学情有准确的估计,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引导方法,并完全以学生思考和感悟为主。

第二圈涟漪:寻找丢失的钥匙

以前总是抱怨工作有多么艰辛,教学有多么艰难,但是当我走出国门,亲身感受到国外的学生和教师的勤奋,我才知道,我们在教学中投入得还不够,不够智慧,不够注重可持续发展。就让那些曾经的臆断转化为客观的解读,让我们在思考中再次回顾我们的教育教学,再次审视探究型课堂,寻找我们曾经遗失的钥匙。

一是澳洲学生轻松与不轻松。澳洲学生在选择课程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学习完全是为自己而学,学习不是负担而是自己需要。第一,课程多但可以自主选择。新南威尔士州为一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共开设三百多种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全国性测试只有语文(阅读、写作、拼写、标点符号和语法)和数学。三、五、七、九年级组织全国性的测试,由教育培训部负责实施:学生阅读、写作和语法评估,三年级和五年级安排三项测试(拼写、语法和标点),七年级和九年级有五个测试(计算能力评估等);十二年级有NAPLAP高中毕业结业考试,NAPLAN测试的面很广,包括科学知识、公民意识,信息与通讯知识等。这样看来,能说学生轻松吗?第二,澳洲学生的课程要求和培养标准也不低。在澳大利亚统一课程对21世纪学生的要求是:自主型的吸收广博知识的学习模式;积极面对并接受挑战的能力;对世界有着深层次理解,并具有适应急剧变化的能力,以及在不断改变的新环境中学习的习惯;最终成为能对社会做出持久的,有创意贡献的人。对成功的学习者的评价标准:是一个积极的有创意的自学者;是一个现代科技、特别是电脑技术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是一个有深度的有逻辑性的思考者;是一个能不断创新改革的谋略者。从以上这些要求标准来看,给学生的压力也是不小的,而且学生培养的目标也是很高的。第三,从七年级便开始个人职业规划。学生除了学科学习外还要学许多,这是给我触动最大的。而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绝不是“你的理想是什么”的幼稚问答题,或者是停留在浅层面的树立目标问题,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在学习和成长中的不断尝试和取舍,真正成为人生目标的终身问题。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人生九字方针:定目标、沉住气、悄悄干。而澳大利亚体现的是:选目标、沉住气、持续干。

二是澳洲教师轻松与不轻松。教师表情阳光,课堂氛围轻松、但工作压力和努力程度绝不轻松。第一,教师很敬业,很勤勉。有相当多的课程仅有大纲,无统一教材,教师自己要根据大纲编教材并准备教具。第二,对教师资格认定非常严格,不是简单地从教资格考试,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张试卷和一次说课就可以决定能否做一位教师。澳大利亚教育部规定教师必备七种素养,尤其是如果学生成绩不好,教师会研究和分析诊断,并给学生提供解决方案,看缺少什么并提出如何加强的可行性的意见。这样看来,不管地域如何,既然选择做了教师,责任和重担是一样的。

三是澳洲功课简易与实用有趣。课程内容修订以实用有趣为标准。学科课程很多都仅有标准,却不一定规范和统一所有的内容,这给学校和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课程内容一切以激发兴趣和培养能力为基准,以培养将来所需各种能力为标尺。课程中出现了烹饪、木工等便不足为奇。我现在清晰地记得,一个学生在木工课上,正在为自己制作吉他。他全神贯注的眼神,精细的手工让我明白了What you wan and what you need。而我们却也要扪心自问,我们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我们想要的是否是学生所需要的呢?学生需要这就是学生自身最强大的学习驱动力,不是任何手段和要求所能企及的。这与中国大一统的中考、高考、考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数成了敲门砖。所以我们要给予学生需要的,必须构建超越课堂的教学理念——赋予能力,而非“考大学”。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像一个丢失了钥匙的孩子,徘徊在家园的门口,却再也无法进入我们曾经的家园……
是的,我们确实曾经握有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是2500多年前,我们教育的鼻祖——孔圣人亲手传给我们的。那上面写着两行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是到底是什么时候,这把钥匙被弄丢了呢?当我们发现教育现状的一些弊端时,当我们迷惘现今的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时,而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要找回失落的钥匙。

第三圈涟漪:数字技术给我的启示

数字技术在悉尼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6月,每一所公立学校提供给孩子每人一台无线电脑,而这项技术称为数字化教育改革。在这里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不是要关注政府投资多少,硬件条件多优越,而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投入更有效。智能白板、视频课堂、远程教育等体现的不应是政府投入了多少资金,而是自上而下更多致力于管理和落实,以让这些数字手段能更好地作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如何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实现效益和效率的双效收益。深深植根并渗透于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我们的白板教学则是教育局投入了如此大的人力和财力,并且一直致力于推广白板教学的运用,致力于对—线教师的培训,而我们能否反客为主,不剧各各种培训当成负担,而是自己多思考,自己多用心留意,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创造性使用白板教学,让白板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澳大利亚完整的教育体系,多元的办学方式,给不同的孩子提供了适合学生的学习机会,对弱势群
体的真正关注,关注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的做法、学校自主的课程设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而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能力的培养者。

所以澳洲之行最重要的是更新了我们的观念,我们要选择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我们要将探究型课堂落到实处。

(文见《基础教育参考》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