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衢州职教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12-28 14:29:00 人气:

作为浙西一个欠发达地区,衢州市近年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迅速,特别是光伏产业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60余家光伏相关企业年产值达到60亿元,成为该市工业经济发展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衢州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衢州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以自身的专业、人才、技术、服务优势参与招商引资,做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同时,职业学校按照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依靠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专业,在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中职学校成招商引资“金名片”

事情追溯到3年前的8月份,两个人15分钟的一次谈话,成就了一项十几亿元的投资项目,这在衢州已成为美谈。这两个人,一个是企业老总叶志庆,而另一个人就是时任衢州中专校长的翁孝川。

当时,叶志庆意欲投资光伏产业项目,在此之前,他已经考察过好几个地方,但都不太满意。恰巧他和翁孝川同在浙江大学总裁高级研修班学习,于是翁孝川就向叶志庆介绍了衢州中专,没想到,听完介绍,叶志庆当即拍板要在衢州投资。

后来的事实证明,叶志庆当初的拍板绝对正确。首期投资2.8亿元的浙江乐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衢州市东港经济开发区后,衢州中专就成立了“乐业光伏班”,工厂建设一完工,衢州中专60名毕业生马上到岗,开动了第一批机器。截至目前,衢州中专已经为该企业输送了150多名员工。

今年,衢州中专又增加了一幢实训大楼,挂在大门上的却是一个特殊的牌子——“衢州中专(盛邦)模具实训基地”。现在,温州市盛邦模具有限公司已经把大部分生产能力搬到学校的实训基地里来,这个基地已经成为该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模具企业,也是集中培养模具专业人才的实训基地。

不仅是衢州中专,近几年,衢州职业学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吸引了一批企业家的眼球,成为在衢州投资企业的人才储备基地。衢州市教育局还牵头成立了校企合作协会,目前已有109家企业和25所职业院校加入协会。学校和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办班,共建实训基地。学校在企业开工前就提前介入,为其准备“技术工人”,促使企业早投资、早动工、早投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学校还根据企业的需求,采用“引进来”的方式,组织企业员工来校系统培训,又采用“走出去”的方式,送教到企业车间。近两年来,学校为各企业培训员工几万人次。

现在,只要有企业老总来衢州投资,经济开发区领导都要带他们到衢州各职校走一走,看一看。开发区领导说:“招商引资离不开衢州职教这张‘金名片’。”

校企合作力促职教转型升级

衢州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上世纪90年代,全市几十所中职学校以农学为主。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职学校也进行了调整,但当时本地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吸纳新员工的能力不强。很多职业学校在开办工业、机械等新专业时,机器设备不足,没有很好的实训场地,在本地很难找到实习单位,影响了职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毕业生也很难在当地找到岗位。近几年来,衢州职校紧扣当地经济发展,广泛联系当地工业企业,通过联合办班、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2009年,衢州中专的光伏专业被列为浙江省示范专业。今年9月,该校创办的光伏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实训基地。衢州几所大的职业学校也相继成立了光伏专业。同时,衢州学院成立了氟硅研究院,为衢州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做好技术和人才保障。衢州职校在服务企业、服务产业的同时,一步一步地实现职教的转型升级。

衢州中专在引进光伏企业的同时,还邀请企业师傅进校讲课指导,指导建设实训基地,把学校的光伏实训基地建成了国家级实训基地。学校的专业教师则走进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专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该校专业教师郑军还编写出了全国第一套光伏教材。学生学有教材、练有基地、实习有企业,光伏专业的毕业生大受欢迎,这个专业也成为学校最为热门的一个专业。在中西部合作办学中,该校还帮助宁夏青铜峡职教中心创办了光伏专业,建立了光伏专业实训基地,培养了光伏专业的教师。

2010年,衢州中专在引进温州盛邦模具有限公司后,双方共建了模具实训基地。该公司200多万元的生产设备和20多位模具师傅与学校共用,模具专业的办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职校的办学水平。

职教转型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职校参与招商引资,其主要的成效不仅仅是多招商,而且是通过招商引领当地经济转型升级。

3年前,衢州中专引进的乐叶光伏企业快速发展。据乐叶光伏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刚刚上马了一条25兆瓦的生产线,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在全球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家公司目前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底。

乐叶光伏的进驻,引起了一连串反应。乐叶光伏进驻衢州后,广东省内外30多家相关企业纷至沓来,截至目前,衢州已经拥有了60余家、年产值达60亿元的硅电子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少有的光伏产业集群。

衢州的光伏产业发展较早,1968年,在该市开化县就创立了浙江省首家半导体材料工厂——浙江开化601厂,后来又有多家企业进驻,形成了“工业硅粉—高纯多晶硅—单晶硅”的产业链条。而专门生产电磁片的乐叶光伏的加入,等于把光伏产业链条延长到了光伏组件生产和并网发电领域。目前光伏产业已成为衢州的一个重要主导产业。一位单晶硅企业的老总说,当初他们选择衢州时,除了考虑到当地的优惠政策外,更重要的就是当地完整的产业链和职业学校对后续人才的保障。

“学校招进一家企业,更为重要的是想让它引领衢州经济的发展。”现任衢州中专校长张玉琴说,今年学校新招的温州盛邦模具有限公司,是温州地区规模最大的模具生产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与生产能力。而衢州现有模具企业数量少、技术差,当地企业的模具生产业务都要找温州、宁波等地,成本很大,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业内人士预计,随着衢州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机械等产业的发展,对模具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进一家模具企业,就是要通过引进企业、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从而带动衢州模具产业的发展。”张玉琴说。

今年6月,衢州市政府决定对全市20多家职业院校进行资源重组,合并原来分别由劳动部门和交通部门主办的衢州技工学校(衢州技师学院)和衢州交通中专,成立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另外有3所民办中职学校合并成立了衢州经贸职业中专。同时,在全市进行专业调整,砍掉了十几个过时的专业,增加硅电子等新专业。调整后,每个职业学校的专业数平均减少了4个,各地各校专业设置不重复,错位发展。衢州职业学校在服务工业企业的过程中,职教功能成功转型,在逐步实现自身办学能力提升的同时,引领地方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12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