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0-9-28 8:33:00 人气: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不少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科技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观念落后保守、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缺乏,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进步水平。 调查显示,与父辈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为重视自我奋斗,将物质需要和精神追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渴望更为强烈。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必须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贴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达到“短、高、快”的效果,即“教育时间要短、上课频率要高、教育成果运用于实践要快”。 企业培训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民工非常希望能够在企业边培训边就业,使培训与就业建立起更为直接的联系。用工单位以长远眼光和科学经营理念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在岗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工伤事故、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推动企业发展,还可以使农民工在学好技术、增长吃饭本领的同时,在人格上得到尊重、在思想素质上得到培养,物质和精神获得“双丰收”。 在培训方式上,企业可以根据各个工作岗位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通过以老带新的“师带徒”、“传帮带”方式,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企业还可以通过委培方式,将其使用的农民工交由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采取“订单、定点、定向”培训模式,提高农民工素质以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调查显示,不少农民工在企业的培训和自身的努力下,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实践表明,企业自身或委托培训员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政界、学界应该肯定企业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作出的努力和发挥的作用;要倡导企业教育培训员工,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上,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民工司令”张全收,将松散的农民工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为他们找到用工单位,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技能培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但由于他们就业所需的各种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严重不足,致使其劳动素养普遍偏低,基本不掌握各种新兴技术,因而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只能在低级劳动力市场徘徊。 没有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提高。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与农村的情结不深,但由于其家庭背景以及父辈的言传身教,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思想占居主位,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偏小,容易出现价值观的混乱和选择的偏差。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城市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短时间内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工厂工作;就必须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技能培训,从知识技能、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加立足社会的砝码。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思维最活跃、接受能力最强、学习新知识效率最高、学习效果最好的人生阶段,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意识,收集一些与自身有关的信息,了解自身所从事工作的发展前景以及所从事工作本身所不断产生的更高要求,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城市优越的文化资源等有利条件,扩大知识面,培训专业技能,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掌握一技之长,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样不仅可以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收入水平。 发挥职业学校优势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由于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办学机构在教育培训农民工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的实训设备以及长期积累的教育培训经验等,使得职校、技校等办学机构比企业自身的培训更系统、规范。所以,在企业自身培训的基础上,农民工可以选择这些机构进行提高培训。 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是否切实学到了技术,工作中是否因此而得心应手;企业是否切实感到员工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是检验培训效果的关键。为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政府应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买单、培训机构自由竞争、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点和培训内容的格局,然后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检查验收机构对参训的农民工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培训机构统一到政府指定机构结算,以此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在培训内容上,可以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特殊性, 按照培训内容和时间列出不同的培训工种菜单,根据职业资格证的要求设计课程菜单,构成“模块式”教学体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该放在核心地位,同时增加政策法规、公共知识、心理辅导、思维转变、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等职业素质教育,使职业素质教育尽可能渗透在职业能力培训过程中,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所需技能,提高劳动素养和精神素养,适应城市生活和现代企业等环境变化。 在培训方式上,要有层次区分,模式多样化、方式灵活化。对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要实行深层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一些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应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教学。 (文见《中国教育报》2010年9月23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