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高中国际课程必修“语历地政”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汇报 日期:2013-5-9 14:19:00 人气:

高中国际课程必修“语历地政”

申城即将出台相关规范,公办班招生被列入中招计划

当一些高中纷纷引入国际课程并开办国际课程班成为热潮时,记者从日前在上海中学举行的“高中实施国际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高端研讨会上获悉,市教育主管部门有望于近期出台本市高中开设国际课程的有关规范,从课程准入、课程内容和招生规范、收费标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招生将被列入中招计划。

不办外国学校“预科班”

由市教委教研室和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该研讨会,如何规范国际课程是一大热点。与现有的国际课程引入基本没有设置标准及门槛相比,本市即将出台的有关规定,不仅具有规范性,且具有操作性。

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介绍说,目前在上海读各类国际课程的学生有6000余人,近二三年来都是逐年翻番,充分说明了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有了全球求学、全球就业的新定位。但是风险也已出现,除了出国本身的不确定因素外,一些中介机构以为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渠道,找到学校合作,家长抱着很大的期望来,结果可能与办学机构当初的承诺相差甚远。

为此,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明确表示,有关的政策将逐步清晰化,公办高中引入国际课程,旨在使中国高中的课程更为完善,更加丰富,更加现代化,不是办留学国外的“预科班”。他强调,公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开设“国际课程”,不应成为外国学校的“预科班”、准备赴外学习的“留学班”和国外大学的“招生班”。

“对于国际课程开设,上海会加大管理,同时加大支持。”尹后庆指出。高中实施国际课程,要加强准入的审核,可以开展公办普通高中实施国际课程的试点,可以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以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方式开展实施,也可以开展中外融合课程实践,但需经市课程改革委员会论证。

“课程内容上不可以没有任何底线。”尹后庆强调,高中开设国际课程,本地课程中的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课程应为必修科目。

坚守中国文化是底线

在上海,上海中学国际部成立20年,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作为国际课程,中西方文化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对中国文化的坚守,既是底线,也是外国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唐盛昌认为,在国际课程中开设中国文化的课程,正是中国的国际课程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提出,要建立我们中国自己的国际课程,我们现在吸收也好,引进也好,在借鉴之后一定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国际课程,像美国AP一样和常规课程有区别,英国的课程和常规课程也有区别,专门给国际通用,我们需要创立中国的国际课程。

南师大附中葛军校长提出,中国学习懂得了怎样接好轨道,应该把人家的东西引进来,我们自己的也得输出去。在我们进行国际化课程时候,仍然不忘记自己的文化特色,而我们的外教不仅仅为我们带来国外的新鲜课程,也能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和循环,希望培养的学生是有助东西方交流的人才。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强调,开设国际课程,既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与世界一流的教育接轨,也有利于我们的课程提升品质,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文汇报》 2013年5月3日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