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中定位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教育旬刊 日期:2012-10-25 15:23:00 人气:
本刊记者 涂皓美国的综合高中大约占高中学校的95%左右。美国也有升学预备学校,主要是私立的和教会办的学校。公立学校从大多数公民实际需求出发,以现代人才成长规律为依据,为了体现公平理念,所以以综合中学为主。在欧洲,英国、德国和瑞典等国家中等教育阶段也是以综合高中为主体。其中,英国英格兰的综合高中占高中规模的85%,在威尔士和苏格兰这个比例均为99%。日本的综合高中已显示了良好的发展走势。199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内设了“高中教育改革推进会议”,提出了综合高中的四个基本课题。 美国: 美国高中教育阶段强调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并提高到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力的高度来加以重视。美国的普通高中大多是综合性高中,既为学生升学,也为学生就业做准备;既开设大量学术性课程,也开设大量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课程。学生即使升学,也可以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生涯和技术教育课程。这种学校体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王晓阳在《基础教育参考》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高中教育现状、改革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的文章,即特述了卡耐基教学促进会已故主席欧内斯特·L·伯耶对美国高中调查总结的观点,认为美国高中教育要达到如下四个目标: 第一,通过语言教学,帮助所有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第二,通过核心课程,帮助所有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人类文化遗产、认识相互依存的世界;第三,通过选修课程,为所有学生参加工作或继续接受教育做好准备,培养个性特长和兴趣;第四,通过学校和社区服务,帮助所有学生履行社会和公民义务。 美国教育界普遍存在一种观点:高中教育要求加强“软技能”的培养,在一种日益全球化的技术经济时代,仅仅具有较高的学术能力是不够的。高中毕业生还必须掌握“软技能”或“应用技能”。所谓“软技能”主要包括:日常社交技能;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共同工作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有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进行多学科的思考、用多种观点看问题:能够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做到守时、可靠、勤奋。 日本: 日本文部科学省内设“高中教育改革推进会议”,提出了综合高中的四个基本课题:第一,综合实施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教育制度;第二,创设使学生广泛而自由的选择成为可能的教育形式;第三,采用学分制进行教育课程的编制;第四,使学生有多种出路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高中入学率持续攀升,现在已高达97%,已经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这要求人们必须将传统的“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的高中定位转变成视高中为全体国民的教育机构。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关于应对新时代教育诸制度的改革》指出:“在推进高中教育改革时首先要考虑高中性质。今日高中已不是过去那样部分被选拔者就学的中等教育机构,而是几乎所有完成义务教育后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国民性教育机构。”高中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作为广泛实施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中等教育机构而定位的”,今后要依据高中这种性质,立足于“从量的扩大到质的充实”“从形式平等到质的平等”和“从侧重偏差值到尊重个性、重视人性”三个视点来推进高中教育改革。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社会人的基本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的生存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提高高中的教育质量,日本文部科学省从2000年开始实施《高中教育改革推进计划》,从教育制度、课程设置、管理方法、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建立各种特色高中,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不同类型人才的需要。 英国: 英国高中阶段教育是以单个学科和资格证书为中心的,而不是以教育计划为中心的,其中普通中等教育证书和A水平考试占主导地位。学生在14至16岁学习相对狭窄的核心课程,而16岁后教育具有选择性,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没有共同的,或者是明确表述的总目标,没有法定的核心学习内容,高中阶段结束时没有一个共同的离校证书之类的东西,标志该阶段的结束。 英国的课程改革因而往往体现为对资格证书课程的改革。教育与技能部 2005年颁布的《14至19岁教育与技能》白皮书公布了2005至2015年14至19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对高中课程与资格进行改革。对于全日制普通高中生来说,至少有以下几种宽泛的课程类型:第四关键阶段中等教育课程、A水平课程、文凭课程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等宽泛的职业证书课程、基础学习。另外,也有些学校开设国际业士文凭证书课程和学徒制课程。上述课程中,A水平课程、国际业士文凭证书课程和学徒制针对的是16至19岁学生,其他课程面向14至19岁学生。这些课程的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评价和学习模式都不同,学生获得的资质也不同。 (文见《教育旬刊》2012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