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高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山西教育 日期:2012-6-8 15:55:00 人气:

晋中市教育局 史进智

近年来,晋中市把实施高中教育工程作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战略重点来抓。全市上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盘活资源,拓展优质,用高中阶段教育带动整个教育的发展,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呈现了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分层发展、特色发展的态势。

一、均衡发展

全市高中教育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等方面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格局。

(一)学校布局均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晋中市委、市政府从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节约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考虑出发,从有利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在尊重客观实际、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整改工作。通过十多年的持续推进,将全市67所高中学校整合为目前的32所,形成了每个县(区市)都有1所优质高中、人口较多的县有2所优质高中的格局,全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基本合理。根据全市学校布局调整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年底,晋中市将按照每10万人设置一所高中的要求,将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整合为30所,校均规模1800人。在布局调整中,晋中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合理整合高中布局。今年,平遥县将对区域内农村高中进行资源整合,把3所农村高中合并搬迁到县城。到今年秋季开学,全市将形成“高中主要集中在县城、初中主要集中在乡镇、小学主要集中在中心村,每个乡镇有一所中心园”的教育格局。

(二)办学条件均衡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10年间,市、县各级政府投资18个亿,新改扩建了一批高中学校:平遥中学、灵石中学、介休中学建成了新校并整体搬迁;太谷中学、太谷二中、昔阳中学等在原址扩建,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榆次区是晋中市所在地的中心城市,2008年在整合撤并5所普通高中学校的同时,投入6380万元在榆次区经纬中学、榆次四中和晋华中学新建教学楼、图书实验楼和科技楼。此外,祁县中学、榆社中学、左权中学、寿阳中学、和顺中学也都将启动新改扩建工程,全市高中教育领域乃至各级各类学校均呈现出“年年有建设重点,校校有重点工程”的局面。目前,全市无论是东山、平川,还是不同高中校之间,均已呈现办学条件均衡的局面。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不仅改善了普通高中本身的办学条件,还拉动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区域内大中专院校办学条件的改善。2003年,山西省教育系统在晋中市召开了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现场会,拉开了全省大规模改善高中办学条件的序幕。

(三)教育管理均衡

晋中市每年都要召开普通高中工作会议,明确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并统一部署高中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同时,从2008年开始,晋中市教育局建立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校长每年两次的例会制度。每次会议都在基层学校举行,并有明确的主题,交流经验,开设论坛,使全市高中教育领域形成了市教育局统筹、所有学校“一盘棋”运行的格局。

(四)教育质量均衡

晋中市不断完善教学研究机制,初步形成了“高中以市教研室为主,初中以县教研室为主,小学以乡镇教研室为主”的教研指导框架。在市级教研室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加强高中教研队伍建设,从全市高中教师中公开选拔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精英担任市教研室高中教研员。市教研室按照“有计划地学习,有目标地研究,有方向地指导,有重点地推进”的思路,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按照《晋中市局长校长教研员听课带课制度》的规定,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教学业务指导。同时,市教育局给教研室的同志提出了“四项基本功”和“五个硬性要求”。“四项基本功”是指,每个教研员必须具备听课、评课、做讲座、做示范课的基本功。“五个硬性要求”是指,教研员每年必须下乡100天、至少听课100节、蹲好1个学校、写好1篇高水平的论文、主持好1个课题研究。最近几年来,有效的教研指导促进了各个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同步提高,各所学校的高考达线人数、达线率基本呈区域均衡状态。

二、协调发展

最近几年,晋中市重点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推动全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一)从办学条件上推进协调

如职业教育设施条件落后,则既无法扩大职业高中规模,也无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促进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协调发展,最近几年,晋中市在职业教育领域确定了加强校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两个工作重点。在实践中,晋中市除采取县财政拨付、置换学校资产、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等办法外,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重点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也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资金支持。2007年以来,全市投资3亿多元,铺开了平遥职业中学、太谷职业中学等7项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工程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其中,平遥职业中学于去年九月投入使用。该校是一所设计理念新、建设规模大、功能完备的高标准职业中学,年招生人数可达3000人,在校生规模可达8000人。左权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购买了原太行师范学校校址,使县职中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目前,昔阳职业中学和介休职业中学实训楼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榆社职中综合教学楼和灵石职中实训楼建设工程也已全部纳入规划。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市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办学条件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再经过一两年的努力,全市职业高中建设水平将完全达到普通高中的建设水平。

(二)从招生规模上推进协调

2008年,晋中市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决定》,不断强化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领导,积极调整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计划,下大力气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结构。近几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一直控制在2万人以内,并逐步扩大职业高中招生规模,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以2009年为例,全市招收职高生14825人,比2008年的14489人增加336人,普职高招生比达到了1:0.74,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1,11个县(区市)都达到了要求,高中阶段普及率明显提高。今年,全市下达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为19750人。

省厅给晋中市下达的职业高中招生任务为1.2万人,晋中市要完成1.4万人的招生任务,并在确保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为1:1的同时,努力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由1:0.74提高到1:0.8。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晋中市在衡量一个县(区、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学水平时,主要看“三率两比例”。“三率”,一是高中阶段普及率,二是普通高中升学率,三是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两比例”,一是普高与职高招生比例高于1:0.7,二是普高与中职招生比例稳定在 1:1。晋中市将“三率”作为今后考核各县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将“两比例”作为考核各县教育工作的下限要求,对不达“两比例”要求的县(区、市),在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

(三)从师资建建设上推进协调

针对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失调的现象,市政府在《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决定》和《晋中市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中,都对加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做了明确规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照普通中专、普通高中学校编制标准,要求全市职业学校要按照1:10的师生比例配备教师,并按照学生总数的1%-3%计附加编制。在配备教师时,按4:6的比例配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同时规定,职业学校可空出10%-20%的编制,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面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其工资待遇由同级财政列入年度预算予以解决。包括兼职专业教师在内,目前,全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比例由两年前的4:6提高到了4.5: 5.5。再经过一两年的努力,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比例失衡现象将会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四)从质量效益上推进协调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最近几年,晋中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全市的高中教育质量十分满意。同时,晋中市积极组织并参加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在去年的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5个、二等奖43个、三等奖45个,奖牌总数在全省位居第一。此外,祁县职业中学代表我省职校参加了全国计算机大赛,并获国家级三等奖,为我省争得了荣誉。

(文见《山西教育》201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