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贫先重教,帮贫困地区孩子圆梦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日期:2013-12-13 10:10:00 人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会议指出,贫困地区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

“总体来说我们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是比较大,这次明确提出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本身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落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据了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来,中央政府逐渐加大了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储朝晖表示,中西部地区由于发展不均衡,财力依然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次提出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由省级政府统筹使用资金,为迅速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方芳说:“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可以说是推动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保障公民依法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措施。”

方芳认为,这次部署针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薄弱环节从校舍、场地等硬件方面和师资、教育信息化等软件方面提出了具体改进目标,操作性很强。

会议强调,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要坚持“阳光操作”、精打细算,并与村镇调整、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严防资金浪费或被套取、挪用、截留,切实把宝贵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造福贫困地区4000多万孩子,托起他们创造未来美好人生的希望。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但资金浪费或被套取、挪用、截留的现象也有发生。”方芳指出,要想真正落实该项政策,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具体执行环节,一是财政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应建立更加规范的运作机制。二是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控违法违规滥用款项现象的发生,从而切实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真正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教育专家刘长兴认为,我国教育力争3至5年改善贫困地区薄弱校办学条件,是依照《义务教育法》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的重要决策。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这一短板问题,有助于从根本上缩小我国城乡的差距,对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每日电讯》 2013 年12月7日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