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江西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采访纪行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10-31 16:26:00 人气: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1000多年前,唐代文学家王勃登临高楼,眺望赣水,在《滕王阁序》中这样赞誉江西。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汤显祖、詹天佑等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灿若群星,光耀史册。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瑞金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源远流长的文化与革命年代的艰苦,造就了江西人对读书、对教育独特的坚韧和执着。

近日,本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来到江西,恰逢中央批准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面对即将到来的发展机遇,江西省教育厅厅长虞国庆说:“有了好政策,发展更要靠人才、靠教育。”

优先发展率先实现4%目标

江西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还是劳动力大省,4000多万人口中,青壮年占近七成。提高人口素质,教育重任在肩。

虽然多年来江西一直重视教育,但虞国庆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人力资源开发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教育发展的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和学校的知识贡献,都不能满足江西崛起的需求,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更是制约着江西的发展”。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也为江西省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江西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就把编制本省教育规划纲要提上议事日程。历时5个月,广泛采纳社会各界意见,江西教育规划纲要于2010年12月28日正式颁布。该纲要立足江西省情教情,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切实回应群众和社会关注,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的战略目标。

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亲自部署。省委书记苏荣先后4次到高校、中小学调研,就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改革创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实现4%目标、特殊学校公用经费标准、集中财力化解高校债务、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等征求意见。省长鹿心社多次到高校调研,并主持审议了《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等一系列配合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的政策文件。

2011年1月,江西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局局长,各高校和省属中专书记、校长共600多人齐聚南昌,参加新世纪以来最隆重的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长、省党政班子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全部到会,部署未来10年江西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发展路径和工作要求,在全省引起积极反响。

过去,江西人也重视教育,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基础差、底子薄,教育经费投入在全国靠后,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落后于发达省份。因此,对江西来说,优先发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加大经费投入。

一组数据反映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江西在教育投入方面实现的跨越。2002年,全国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253.44元,而江西只有154.63元,省财政性教育经费仅有65.3亿元。2011年,江西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达504亿元,占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11583.8亿元的4.35%,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的目标。

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份,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率先达标,除了从上到下的重视,江西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虞国庆形象地把这个办法叫作“五分法”,即分解兑现,把百分比转换成具体金额数;分级落实,省、市、县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分类筹措,在争取中央支持、推动地方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用足用好征收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附加2%、提取土地出让金10%“三项主要政策”;分年安排,每年新增投入数额具体化;分项到位,把资金逐一落实到项目载体上。

有了明确目标,全省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南昌市2011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55.6%,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为13.7%。

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会昌县,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2亿元,财政总支出14.8亿元,财政对教育投入2.1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34.4%,占财政总支出的14.4%。

“对来之不易的教育经费,我们要切实用好、管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江西省教育厅领导表示,“要推动实现投入目标,把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将教育工作列入乡镇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考核内容,重点考评在支持教育、发展教育方面的履职情况。凡是对教育重视不够的乡镇或部门的领导,由县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不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力度不大的乡镇或部门,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崇义县的做法已在江西多个县市推行。

在这次教育改革中,江西承担了国家7项改革试点任务,启动实施了10个方面111个省级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江西把增加教育投入与完善体制机制结合起来,确保改革试点出经验、出成效。

江西将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重点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补贴、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提高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等31项公共财政政策和民生工程的实施。

心系民生提高教育幸福指数

“通过教育改革提升老百姓的教育幸福指数。”新余市教育局局长胡建华对记者说。

“教育幸福指数”是江西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胡建华对这个概念有自己的理解,就是“不再让家庭因为孩子上学问题而感到焦虑、担忧,形成学校乐办、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生动局面”。

与全国教育改革同呼吸、共命运。江西教育改革心系民生,凡是让老百姓担心的问题,都是改革必须触及的地方。

“会昌有300多所幼儿园,但公办幼儿园只有1所。”会昌县副县长张翠梅介绍说,“学前教育发展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针对这种状况,会昌县加快了公办示范园建设。到2015年,全县城乡将建成公办示范性幼儿园21所,学前一、二、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86%、75%、68%,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要。”

据悉,2011年,江西省财政新增安排幼儿园专项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学前教育设施建设;国家将江西省列入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安排资金7000万元,7个项目县建设22所幼儿园;教育部向全国25个省份下达学前教育园舍改建类项目专项资金90亿元,其中拨付给江西的4.4亿元专项资金已全部按项目发放到位。江西出台了《学前教育项目幼儿园设备设施基本配置目录》,对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项目”、“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和省“民生工程”资金支持的农村学前教育项目中采购设备设施的类别、数量、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

“寝室有阳台,学校还有医务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通过动画形式演示,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对物理的兴趣更浓了。”江西省分宜县第六中学初三(3)班学生袁紫婷,去年从农村转到县城新建的分宜六中就读,漂亮的教学楼,崭新的寝室以及老师、同学的关心让她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

据悉,江西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校舍加固改造开工面积8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85万平方米。农村初中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共完成总投资7.07亿元,建设项目学校540所,建设校舍110万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维修改造特殊教育学校49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利用国家资金4.7亿元为全省3582所薄弱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改善寄宿条件。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大幅度向城镇聚集,县城学校生源猛增,造成班额过大,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严重紧缺;而农村学校又普遍规模小、师资弱、设施差、质量不平衡。针对大量学生进入城镇就读,城镇学校“大班额”日益凸显的问题,江西对症下药,提出建设城镇新区教育园区的战略决策。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城镇新区教育园区与“到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同步推进。为此,江西提出了2010年先行试点,2011年全面推进,2012年初见成效的“三年计划”。

3年时间,30亿元资金,3万亩土地,300万平方米校舍,30万名农村进城学生,30万个“大班改小班”,100个左右城镇新区教育园区……江西出台了“保障资金投入、保障税费减免、保障园区土地”以及规划先行等一系列措施;开辟“绿色通道”,明确税费减免政策和具体筹措渠道,用地上实行政策倾斜。截至目前,江西已安排8000多亩教育园区建设用地指标。

“以前我们乡下学校的教室又矮又小,阴暗潮湿;现在的学校又美又安全,爸爸妈妈不用再担心我们的安全了。”一名学生说。在红色故都瑞金,新建的100所长征小学解决了农村学生家长的心头之忧。

“要给孩子们腾出最好的地,以最美的规划设计,建成最安全的校舍。”正如上犹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所言,江西各地教育、财政、发改、城建、国土等部门通力合作,克服各种“瓶颈”,把教育园区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来抓。

教育均衡靠硬件,更靠师资。为此,江西连续4年实施“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定向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一贯制”、高中毕业生三年制进入师范院校学习,目前已培养教师8000余名。2011年,江西将定向计划扩大到学前教育,已招录700余人,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在教师招聘方面,实行中小学教师招聘省级统筹,注重补充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已为全省中小学招聘教师1.23万人,教师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同时,每年投入教师培训经费近1000万元。

如今,崭新的校舍、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管理、优秀的师资,家长们欣慰的笑容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交织在一起,江西各地的教育园区建设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为江西教育描绘了秀丽的发展蓝图。

上高县敖阳小学里的“德仁苑”,是江西教育均衡发展的另一道独特风景线。全县39名孤儿集中在这里就读,免费吃住,由一位副校长专门管理,还有一位生活教师照顾孩子们的起居。异地新建的上高县特殊教育学校占地15亩,比老校区扩大了2/3左右。县财政投入400万元建设资金,包括土地及其他费用,总投入达700万元,这所只有68名学生的特殊学校,平均每个学生花费10多万元。江西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特殊学校公用经费应达到普通中小学校的6倍。

江西把教育视为最大的民生,最新颁布的《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将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都纳入其中,以便实现学有所教;投入1000万元支持民族乡寄宿制学校、中小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建设。

2011年,江西全省各级财政投入48.8亿元,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与此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达到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小学500元、初中700元。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全面进入了“免费教育”时代,“农民种田不交税,学生上学不收费”成为现实。

内涵发展打造人力资源强省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古人因江西的重要地理位置将其称之为“形胜之地”。如今,紧邻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江西,在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依然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

“毕业1个月内,我们的学生就会全部找到工作!”江西新余职业教育中心校校长周清华自信地说。

抓住当前企业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江西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打造人力资源强省。

为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水平,从2006年开始,江西要求各级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如今,省级职教专项资金已由过去每年500万元增加到了1亿元。此外,江西省还加快中职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全省有38所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萍乡市素有赣西门户之称,萍乡职业教育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全省的一面旗帜,探索出“学校+公司+农户”,“人毕业、树挂果、家致富”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新路子,曾被原国家教委誉为农村职业教育的一大创举。现在,萍乡职业教育再次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萍乡蓝翔职业学校与江西希尔康泰药业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办学,由公司提供专业教师、实习场地,学校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全部到企业就业,实现了校企的“无缝对接”。芦溪县职教中心则根据该县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开设园艺、根雕盆景等专业,为森林苗圃、赣西生态园等单位提供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通过互利和对接,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开课率达95%。

江西省财政每年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从2006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5亿元。省财政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从2007年的每年每生200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生每年900元。全省已建成8所县级职教中心、12所省级示范性学校、18个高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

近3年来,江西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2%以上,学生就业稳定率一直在96%以上,就业对口率在96.8%以上,就业满意度达99.3%,出现了“进口旺、出口畅”的喜人局面。

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少不了深造渠道的畅通。近年来,江西高等教育始终按照定规模、定方向、定特色的要求,加强内涵建设,优化层次结构,提高办学质量。

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建成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12所;以国家、省示范高职为龙头的优质高职院校群正在形成。继2010年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新余高专两所公办院校成功升本后,2011年又有江西赣江职院、江西服装职院两所民办院校成功升本,全省普通本科院校增加至24所。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单位,南昌工程学院、宜春学院、井冈山大学3所高校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省高校办学层次结构不断优化。

与此同时,江西省启动实施了“十二五”高等教育质量建设计划,组织实施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科技平台“311”工程,重点建设了240门省级精品课程、8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和30个高水平重点学科、70个一级重点学科、10个高水平实验室、10个高水平工程中心;扎实推进了4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项目、30个与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的科技创新项目、25个卓越工程师专业。2010年度省自然科学奖的100%、技术发明奖的60%、科技进步一等奖的60%为高校获得。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为促进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道路上,江西的民办教育更是一枝独秀、生动活泼。

江西科技学院董事长于果说:“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就没有学院的今天。”江西科技学院原名江西蓝天学院,创建18年来,办学规模从当初的2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余人,生源覆盖全国30个省份,办学层次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

“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一同推进。江西省坚持推进民办教育发展,全省上下形成了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舆论氛围。”江西省教育厅领导介绍说,2011年省财政拿出150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奖励。在建校用地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均按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优先规划、优先审批。对一些办学质量高、社会信誉好的民办学校,政府免费赠送土地。在学校建设规费方面,政府给予减免,有的地方实行“零规费”政策,努力从各方面降低投资者的办学成本。

环顾这片红色热土,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改革正在各地生机勃勃地开展,江西人正在以自己特有的勤劳和智慧,谱写着教育的新篇章,满怀信心地迎接发展的新机遇。

江西教育概况

截至2011年,江西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842所,在校生1038.37万人,专任教师50.61万人。其中,小学11633所,在校生434.0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普通初中(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2116所,在校生200.91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8.33%;普通高中438所,在校生78.3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63所,在校生73.73万人。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96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102.1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7.5%,比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省共有幼儿园9431所,在园幼儿145.51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各级各类学校师生比分别为:普通高等学校(按折合在校生)1∶16.87,普通高中1∶11.25,普通初中1∶17.56,职业高中1∶27.92,小学1∶22.79。

《中国教育报》 2012年10月30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