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辽宁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采访纪行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10-19 12:55:00 人气:

提起辽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工业。作为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摇篮,辽宁曾被誉为“共和国工业装备部”。伴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一大批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发展起来。

进入新世纪,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辽宁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全面振兴,教育先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辽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

2010年11月16日,辽宁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王珉要求,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省长陈政高强调,要努力实现教育工作的新突破,用战略眼光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抓好教育,切实肩负起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

会上颁布的《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与其同步制定的《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全省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构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优良、效益显著、人民满意的现代教育体系,把辽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日前,本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一行走进沈阳、鞍山、铁岭等地采访,亲眼见证并亲身感受到,从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辽宁正在以鲜活的实践,把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蓝图变成现实。

优先发展,实现教育强省目标

踏上辽沈大地,我们最先走进的是辽宁省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在沈阳市炙手可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下午不到四点钟,艳阳高照,本该书声琅琅的校园,此刻却十分安静,不见学生的身影。校长孟宪彬看出了记者的疑惑,笑着说:“我们的学生三点半就放学了。”

学生按时放学了,不补课了,课业负担减轻了,阳光周末回来了……记者采访的第一站,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辽宁已不是一句口号。

带着从辽宁省实验学校获得的好心情,记者采访了傍晚时分刚刚从外地赶回来的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福昌。从事教育工作30年,去年3月从高校党委书记履任教育厅长的张福昌,亲历了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

作为教育厅长,张福昌体会最深的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省委书记王珉两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务会议,研究审定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文本;省长陈政高六次听取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情况汇报,确定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省政府成立教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陈政高亲任组长。

如果说,刚性措施反映了辽宁省发展教育的力度,那么,财力投入则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的态度和决心。

2011年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辽宁省教育经费高速增长,总投入达到784.75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60.49亿元,增长25.71%。

教育经费的高速增长,为辽宁省各级各类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日常运行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统计显示,2011年全省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值分别为1920元、3002元、2041元、4485元、4790元,增长幅度分别为52.01%、47.08%、67.32%、88.75%、109.41%。

2011年,辽宁省在已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了城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小学每生每年610元、初中每生每年810元。同时要求,今后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

2011年,辽宁省将2005年以前形成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全部化解,总额达19.4亿元。与此同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年不低于750元,初中不低于1000元。新标准比原标准分别提高了200元,全省6万余名农村孩子因此受益。

2011年,辽宁将省属高校生均财政拨款从原来较低水平大幅提高到9000元,增幅达52.65%。2012年又提高到12000元。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张玉龙欣喜地对记者说,财政拨款的大幅增长,解决了长期困扰高校发展的诸多难题。高校债务风险得到化解,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增强。

勇于实践,扎实推进试点项目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启动实施了十大改革试点。辽宁承担了8个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包括“建立省部企共建行业划转院校新机制,切实提升两个服务能力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沈阳市探索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等等。

张福昌说,承担国家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目前,8个改革试点项目正在扎实推进中,辽宁正努力将改革试点项目打造成经得起考验的样本。

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统筹乏力等问题是职业教育多年来面临的体制难题,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最大难题。鞍山市是我国著名的钢铁之都。作为重工业基地,鞍山具备职业教育发展的天然沃土。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后,鞍山职教城成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创新是破解难题的灵丹妙药。以创新理念规划建设的鞍山职教城,其建设规模、教学及实训条件、在校生人数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2010年12月,鞍山市委、市政府成立职教城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所做的第一项重要工作是理顺管理体制。打破原有职业学校分别由教育、人社等部门管理界限以及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等学校类别界限,将各部门所属的9所学校成建制划归职教城管委会统筹管理。职教城内实现招生工作统一、人员交流统一、实训基地统一、园区管理统一、制度建设统一。

不破不立。鞍山职教城用四个“打破”,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打破原有学校类别界限,9所整合成5所,解决了原有学校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打破原有各校专业设置“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整合、撤并重复专业50个,解决了原有各校片面追求热点、专业重复建设的问题;打破实训设备为学校所有的界限,“合并同类项”,集中建设8个实训基地和生产实习工厂,面向职教城所有学生和社会开放,解决了原有实训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老化的问题;打破教师身份界限,整合每个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师,形成师资合力,解决了原有各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以及缺乏交流沟通的问题。

经过管理体制改革洗礼的鞍山职教城,如今万事俱备,东风劲吹。

大连市作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计划单列市,近年来,教育事业成就显著。大连市承担了3个改革试点项目。以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例,大连市围绕改革试点区的任务,在工作推进上结合本地学前教育发展实际,每年各有侧重。

2011年,重点解决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通过采取新建公办幼儿园、回收小区配套幼儿园、扶持公办性质幼儿园等措施,在量上实现飞跃。

2012年,大连市重点解决体制机制、科学运转的问题。通过在城乡分别选取试点地区,创新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办园机制、完善农村“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管理体制,深化、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和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2013年,大连将重点解决质量提升和保障问题。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工作力度,为实现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奠定基础。

为走好这三步,大连每年新增学前教育经费5亿元,全市3年内规划投入学前教育经费30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18亿元。当试点项目完成时,大连市城镇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占城镇幼儿园的比例将由原来的3%提高到31%,在园幼儿比例由10%提高到42%,将有近1万名贫困家庭儿童享受免费政策。

辽宁省是全国率先实现校校通的省份。借助先进的技术平台,优质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管理与服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省广大中小学生可以尽情享受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精彩课堂。

本溪市委、市政府重视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设备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按照国家标准配备了计算机,并建设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和电子阅览室,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本溪教育网建有21个资源服务平台,资源总量达3000GB。本溪市还全面启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程,对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全市9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与8个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齐头并进,辽宁省政府还启动了12项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按照辽宁省教育规划纲要和若干意见要求,探索幼儿园连锁经营办园模式、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城镇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推进农村初中学校进县城办学、促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实施普通高中市域内跨县区招生、创建优质普通高中集团化和特色普通高中、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推进职业院校转制、组建职教集团、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改革项目试点,涉及市、县政府和高校等43个实施主体。

注重惠民,教育事业亮点频出

据张福昌介绍,辽宁省在教育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先后梳理出127个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就此开展大规模调研论证,理清工作思路,精心设计实施载体,全力争取在若干重大问题上率先取得突破。

以创新思维直面关键问题,这样的改革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示范效应。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工作的“顽症”。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前,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连续下发两个重要文件,分别从全社会支持教育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在全省范围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省“一盘棋”,各项行动“齐步走”。通过采取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课后作业量,严禁有偿补课,推进“减负增效”和招生改革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落实。

但是,这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张福昌说,我们决心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按照省级统筹、政府主导、整体推进、标本兼治、强化督察、严肃问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有效遏制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现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形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经过近半年的实践,这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

“最近上下班的路上,总能看见很多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笑脸,走在回家的路上,好幸福啊!恢复高考35年,非寒暑假在街上根本看不见学生!披星戴月,累垮了身体,扭曲了心灵,一座独木桥,煎熬两代人,更不曾见过有如此阳光之笑脸!学生减负,辽宁先行,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愿孩子们的笑脸永远灿烂!”这是今年4月份一位家长发给张福昌的短信。

一条不到140字的短信,一句一感叹!从5个感叹号中,记者仿佛看到了辽宁440多万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久违的笑脸。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上,教育教学改革同样精彩。辽宁省启动实施了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精品项目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多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操作技能培养面临着“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的难题:复杂的机器不能拆卸,一些工厂、工地学生不能进去参观学习,一些昂贵的设备、仪器,学生很难有机会现场操作……

如今,在辽宁职业学校中有31个大型和较大型的专业实训仿真模拟系统。辽宁省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07年开始,已累计投入400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省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省80%以上专业、80%以上在校生的三大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职课堂因此变得生动起来,职业教育吸引力倍增。

辽宁是高教大省,目前拥有普通高校112所,其中本科院校63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9.2%。要想实现从高教大省向高教强省的根本转变,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为此,辽宁省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两个“工程”挂帅,促进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辽宁省已有超过80%以工为主的高校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程。13所高校联合54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承担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任务。先后遴选两批35个工科教育基础较好的本科院校与影响力大、管理规范的企业,合作开展辽宁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批准50个工科专业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实践教学,组织开展机械类、电子类等专业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已培训教师600余人。批准10个项目启动校企协同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与实践试点工作,探索并实践学校与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投资举办多种形式的二级学院。

为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辽宁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集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资源共享、宣传展示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本科教学管理平台——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这个平台,使本科教学工作的软指标变成硬指标,使不好考量的指标变得容易衡量,把见效慢的指标变成阶段性的指标。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实现对质量建设的全过程监控,把高校的工作着力点和教师的主要精力有效集中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来。

辽宁省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国内率先以省为单位开发省级大学视频公开课,并研发设计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程模式和展示平台。通过搭建平台,让广大教师把讲台变成展示教学水平和风采的舞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个赶超的过程,如同奥运赛场,比速度,更比智慧。在超越自身、追求又好又快的赛道上,辽宁教育人在奋力拼搏。

【相关链接】 辽宁教育概况

截至2011年,全省有独立设置的幼儿园8661所,在园幼儿总数86.2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4%。有小学5339所(含教学点)、普通初中1637所,在校生总规模为336.4万人;小学毛入学率为114.7%,升学率达到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7.9%,升学率达到93.4%;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7%。有普通高中422所、中等职业学校484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6%,在校生规模达122.4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为58∶42。有普通高校112所(含独立学院18所),其中本科院校63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3.5%。普通高校在校生989309人,其中在学研究生87078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02231人。高校拥有两院院士21人。

《中国教育报》 2012年10月13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