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吉林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采访纪行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10-12 15:27:00 人气:

提到吉林,人们往往有两个似乎相悖的印象:一方面,吉林是农业大省、工业老省,经济欠发达,历史包袱重;另一方面,吉林又是科教大省,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

在吉林省会长春,以人民广场为轴心,分别向东、西、南、北延伸20里,分布着一座座大学和科研院所。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吉林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教育并行发展,各走各的路,又各有所困。

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这两条线终于交汇到了一条线上。

7月中下旬,本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深入到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通榆县和桦甸市采访,切身感受吉林省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勇气和决心、成果和经验。统计显示:2011年,吉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跻身全国“万亿元俱乐部”省份行列。

令人欣喜的是,吉林省教育经费投入也大幅提升:2011年全省教育经费达429.4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54.3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32.9亿元,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31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6%、28.9%、27.78%、27.8%。

“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工作虽辛苦,但做起来有力量。”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卢连大这样形容此时吉林人干教育的心态。

加减乘除法则展开工作路数

记者一行在长春采访时恰遇两件事:一是该省31所高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二是省校安办召开全省校安工程三年规划推进调度会。这两件事,一个是政府要出编制,一个是政府要出钱。它反映吉林省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正在扎扎实实推进中。

2010年12月17日,吉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颁布了吉林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把吉林省建设成人力资源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全省上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省长王儒林在工作报告中强调,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要突出重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体现在教育工作各个方面,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回应社会关切,顺应群众期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后,吉林省围绕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先后制定了一整套规划体系,出台了一项项改革举措,以制度建设和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动重点工作的落实,踏上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征程。

在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鹤娟接受我们的采访。她说:“吉林是教育大省,很多教育指标处在全国前列,但吉林还不是教育强省。我们看教育,基本是看三大板块:高教、普教、职教。吉林这三个板块的结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基本反映了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状况,所以我们在谋划发展、板块设计上,采取了一加、一减、一乘、一除的结构策略。对历史积累问题,如高校债务,我们是做‘减法’,把包袱卸下去;对高校缺编现象,做‘加法’,让高校正常运转起来;对农村教师提高补充问题,做‘乘法’,加快发展;做‘除法’的,就是剔除、消解教育发展中的痼疾,把它割下去,让教育发展顺利进行,如学前教育,最难的是农村,公办园极少,‘校代园’普遍,我们是通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把这一块消除掉。”

孙鹤娟还向我们介绍了吉林省在推进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的宏观战略:“吉林省教育规划纲要中的很多内容是列入省‘十二五’规划中的,项目拉动是‘十二五’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教育发展的战略。吉林省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我们是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一步步实现,这些项目都是针对一些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通过项目的实验、实施、带动,通过试点工作的尝试、体制创新,来解决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吉林省教育厅提供的一份整体工作进展情况的资料上,我们看到,吉林省教育工作会后,全省确立的10项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项目和6项国家试点项目,全部顺利进行,其中6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接下来,采访组在吉林省基层的采访中,从一个个细节看到了吉林省的宏观设计正在实施,重点工作正在一个个突破。

强化解决重点难点为改革发展创造条件

吉林是教育大省,但吉林经济发展总量和财政收入偏低,客观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在谋划未来10年教育发展中,吉林还面临着诸多影响、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如高校的债务问题、机构编制问题、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历史积累遗留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突出抓一些重点和难点工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条件、铺平道路。”卢连大说。

化债增编、激发高校活力,一直是吉林大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记者一行在吉林采访期间,正值暑假,但我们看到高校的一些领导和机关并没有休假,因为吉林省为省属高校化债增编后,高校的人员招聘和一些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院长王建华对我们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吉林省为高校做的最大最受拥护的事,就是化债增编,此举化解了高校发展中最大的困难和最大的矛盾。这让我们工作起来心情格外舒畅。”

据吉林省教育厅人事处介绍,受国家编制政策限制和吉林省严格控制编制增长等原因,吉林省属30所高校人员编制基本保持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1999年至2000年部委院校划转地方时形成的编制规模,缺编总量达10725人,有10多所高校缺编50%以上。

一些高校领导说,长期缺编运行,使学校难以合理设岗和进行人员聘任,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编外用人增加开支,加剧了办学经费不足。

2010年12月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省政府将此问题作为第一要务研究立项,很快出台《省属普通高等院校编制调整核定方案》,2011年上半年重新核定了省属高校事业编制数,一次性新增7206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吉林省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国企改革,包袱重,民生问题大,一次性拿出7206个编制,如果没有优先发展的战略意识,是做不到的。”卢连大说。

在两年内为27所省属高校化解债务,这是吉林解决重点问题的又一大动作。2011年启动实施化债工作,按照《化债方案》,省属高校用两年时间化解债务53.24亿元,其中省财政筹集23.43亿元,高校自筹29.81亿元。两年节约利息支出1.85亿元。省财政厅和教育厅还鼓励高校积极挖潜筹措化债资金,最大限度压缩公务开支,减少基建项目,保证化债如期完成。为规范高校贷款行为,防范财务风险,2011年9月,吉林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印发了《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新增贷款审核办法》,以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吉林省出台财政政策措施、提高保障水平的一系列政策和举动,也大大保证了教育的改革发展。2010年7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吉林省原定10月中下旬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但会期却几易时间,最后定在12月17日召开。

“我们在制定全省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一些重大问题的确定,尤其是教育投入问题,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够下决心的。吉林省财政是个紧缺财政,财政这块蛋糕怎么分配?教育如何摆位?这的确需要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决心。在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前的一周,该纲要进行了最后的修改,特别在第十八章的‘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的后面加上了一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卢连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吉林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全省相继出台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为教育规划纲要的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重要的有这样几项:

一是提高各类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100元,按普通学校公用经费5倍标准核拨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按高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100元标准核拨少数民族学校公用经费。在化解债务的同时,省属本科高校生均财政拨款综合定额2011年达到1.1万元。

二是支持实施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项目。如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图书室配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和康复训练仪器设备装备、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各类学校教师培训计划等。

三是从2011年5月1日起,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从2011年1月1日起,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从2010年12月1日起,统一内外资企业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统一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税额的3%征收。

在吉林省教改办提供的资料上,我们看到吉林省教育规划纲要中列出的全省10项重大教育项目和国家6项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也因有一定的资金保障而如期顺利推进。

“有了财政保障,教育的日子、学校的日子就今非昔比了。”我们在基层采访时,很多教育局长和校长如是说。桦甸市红旗镇初中利用暑假正在给两栋楼装修美化,校长李守华说:“维修都是财政拿钱,我们向局里申报立项,教育局和财政局来查看,通过就可以了。这次主要修的是墙围子和暖气管道,如果是以前,只能学校自己想办法了。”

主抓基础教育和师资培训工作的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孙鹤娟说:“过去,培训经费最多200万元,22万教师,啥也做不了。从2009年开始,培训经费迅速增长。2009年是700万元,2010年是1200万元,2011年达到2000万元。”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

吉林的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1998年,全省完成“两基”任务。2008年,在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5%,在全国较早地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国居中上游。

“我们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孙鹤娟说。2011年,按照既定目标,吉林省教育战线披荆斩棘,拉开了促均衡、促公平的一幕幕战役。

为了切身感受吉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我们特别选择了通榆县和桦甸市(县级市)这两个有代表性的县市采访。通榆是吉林最困难的国贫县,桦甸是吉林最富裕的经济冒尖县。通榆县的财政收入不足一亿元,桦甸市的财政收入是通榆的数倍。在通榆县城,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一座现代化的宾馆,而桦甸市则显示出更多现代城市的味道。但在教育上,两地已经看不到这样大的差异了。在通榆农村,我们看到了比省城还要漂亮的幼儿园;每一所小学和初中,都是标准化的校舍和装备;所有寄宿制学校都有标准化的公寓和食堂。

通榆和桦甸是吉林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县市,也是吉林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两大样板。2012年,按照既定目标,吉林省要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的任务,全省上下正全力以赴,向着这个目标奋进。

吉林省首先明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是政府责任,出台了《吉林省义务教育条例》和实施条例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我省推进均衡,就是拉动底层,在资源配置上用好国家的钱,把财力物力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吉林省教育厅领导介绍说。

教育厅和财政厅积极配合,组织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乡镇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和微机教学室教学仪器和设备装备项目、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项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图书装备项目等10余项专项建设项目和计划,集中解决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这些项目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积极推进。

在师资均衡上下功夫,也是吉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一步。“农村学校的校舍、装备都按照标准建设,这方面的差距基本解决了。现在最大的差距在于教师。这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孙鹤娟说。

吉林省在“特岗教师”和“国培计划”两大国家计划上,用好用足国家的政策,可谓大做文章,干出了自己的特色,成绩斐然。

2009年,国家开始在吉林省实施“特岗计划”。吉林省按照国家计划岗位1∶1配套,启动省级地方计划岗位,实施3年来累计为全省10个市(州)、42个设岗县(市、区)、千余所农村中小学校选拔输送11000名特岗教师,3年累计投入5亿元。2012年又新招聘特岗教师2784人。

“全省22万名中小学教师,大头在农村,对这部分教师我们实行有计划、大规模的培训,同时进行大力度投入。”孙鹤娟说。

吉林省早于国家在2009年启动省培计划。“当年制定的《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省民生工程,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保障,并作为省政府对教育厅绩效考评重点工作之一纳入指标体系。”吉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张志霞说。

从2010年起,吉林省积极争取“国培计划”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农村教师培训,3年累计中央财政支持吉林省国培经费7900万元。通过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大类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农村教师8.5万人次,大幅度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吉林省教育厅体改办向我们介绍了全省教育几项突出工作:2010年教师节前,全省提前一年完成补发历史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任务,共投入24.2亿元,解决了30余万名中小学教师拖欠的工资。2012年,全面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政府设专项资金,3年内消除“校代园”现象。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学年750元,初中生1000元;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免住宿费。完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2010-2011学年落实资助总金额1.6亿元,每学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9万人,平均标准1500元,占在校生的19.7%。中等职业学校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免学费政策范围;2010-2011年共发放中职助学金4.6亿元,资助中职学生73.7万人次;落实免学费资金2.1亿元,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为22.5万名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了学费,并对已缴学费的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按照补助金额,退还了相应金额的学费。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各地都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开设“绿色通道”,做到与城市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待。

“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吉林的教育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历经多年累积的丰硕成果,已经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必将厚积薄发,转化为更强大的生产力,为吉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话掷地有声。

【相关链接】 吉林教育概况

截至2011年底,吉林省共有学前教育机构5799个,在园幼儿460348人;小学5600所,在校生143923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3%;初中1230所,在校生75153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52%,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普通高中学校248所,在校生47878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352所,在校生265952人。高职(专科)院校20所,在校生138275人;普通高校57所(其中中央部属高校2所,省属院校30所,市属院校10所,民办高校15所)。研究生在校生55027人,其中博士生9095人,硕士生45932人;普通本科、专科(高职)在校生562831人。独立设置成人高校14所,另有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34所,在校生153161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81所,在校生265952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2894所。

《中国教育报》 2012年10月9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