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广东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采访纪行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9-26 15:07:00 人气:

背靠祖国内陆的广袤腹地,面向东南亚,雄踞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枢纽,广东,这颗南中国的璀璨明珠,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在新时代迸发出愈加耀眼的光芒。

随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广东全省掀起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热潮。短短两年里,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种战略措施频繁出台,各项惠民措施纷纷落实,各级各类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这背后,寄托着几代广东教育人打造中国南方教育高地的梦想。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两个月后,2010年9月1日,新世纪以来广东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举全省之力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201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又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走出一条有广东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

在这一目标的鼓舞和激励下,广东教育人奋勇当先。近日,本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走进广东,处处感受到这里洋溢的激情。“广东要当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我们一定要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广东教育人的雄心壮志。

“后勤部长们”的教育手笔

“我带头做好广东教育的‘后勤部长’!”2010年9月1日,在新世纪第一次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这样表态。

省委“一把手”振奋人心的表态背后,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省情的深刻认识。新世纪以来,广东的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广东不仅建成了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大规模教育体系,而且以推进教育机会公平为重点,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消除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从收费到免费的跨越、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跨越,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数量和素质不断改善,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但另一方面,广东虽然已是教育大省,但还不是教育强省;虽然已是人力资源大省,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省。教育发展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还相距较远。据统计,截至2010年,广东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按教育总规模计算,生均教育经费在各省份中仅居中游,部分市、县(市、区)教育财政经费没有足额到位;按常住人口计算,每万人口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在全国仅排第22位,高等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仍需增强。

“虽然现在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实力上还可以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比高低,但教育发展综合实力上的明显差距,却已经开始影响到我省的竞争力。”汪洋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投更多的感情,下更大的功夫,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广东教育的改革发展,纵向比较,成绩显著,我们深感自豪;横向比较,差距不小,必须急起直追!”汪洋下了总动员令。时任省长黄华华也表示,要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后勤部长”。

广东制定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思路:围绕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打造我国南方教育高地,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终身教育全民化、教育服务多元化、教育合作国际化,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广东把五个统筹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着力点:统筹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开放与合作;统筹教育资源配置。

2010年12月,广东印发《实施〈教育规划纲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分工。2011年3月,广东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协议》和《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明确省部双方推动广东省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内容。8月,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省长和主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27个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广东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2011年,广东将“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安排112亿元予以重点推进,其中包括: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56亿元,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缩小校际差距,支持欠发达地区274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建设,新建扩建41所特殊教育学校和100所中等职业学校,提升500所普通高中办学水平;2008年至2012年投入33亿元用于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完善助学机制,安排14.5亿元完善普通高校、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国家资助政策体系,2011年有18万名普通高中生、70万名中职学校学生、27.4万名大学生获得资助,12.1万名中职学生享受免费教育。

2012年,“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成为广东要办好的民生十大实事之一。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25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和500所村级幼儿园;建立学前教育助学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给予补助。引导和扶持欠发达地区建设100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提高城镇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补助政策。投入5亿元用于教师队伍建设。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率先垂范下,广东全省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掀起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热潮。广东省各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实际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规划导向作用,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优先发展教育”有关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将高校建设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等教育建设项目列入全省年度重点项目计划。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配合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和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等“五统一”政策,推动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城乡规划平台上统筹安排中小学用地,确保中小学的合理选址和空间落实,在村庄整治中明确城乡中小学配置标准,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

在省级政府统揽全局的时候,各地市也纷纷从各自实际出发,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工作。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几乎都已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就推动本地教育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各地还建立了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责任制。如佛山市各级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共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梅州、肇庆、清远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创建省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

强化保障为教育改革护航

2011年3月,广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140个涵盖教育改革发展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启动。这次启动的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包括15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和125个广东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内容涵盖了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领域;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学校治理模式、教育交流合作、教育信息化等教育改革发展关键环节。“当这些改革全部发挥正面效应时,广东的教育质量将跃上一个大台阶!”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

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要顺利推进,必须有强大的保障能力做支撑。为此,广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经费保障能力。自2002年以来,省财政已连续9年压缩行政经费开支,将压缩下来的经费和新增财力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投入。

2011年2月,广东又颁布《广东省地方教育附加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广东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税额的2%征收地方教育附加。此外,为加强省级统筹,还拟从全省计提的教育资金中统筹30%,用于全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算上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资金,广东预计全省全年增加教育投入资金约140亿元。

2007年,广东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0年,广东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进一步增至1533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拨款980亿元。据初步统计,2011年广东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增至1885亿元,比2010年增长22.96%,其中,预算内教育拨款为12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3%。

按照广东省教育规划纲要,到2020年,广东各级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将达到25%以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25%,指的不只是各级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支出,而是包括了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支出、上级政府的一般转移支付收入支出、本级政府土地出让及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行政事业费收入支出等,这是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以后对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的考核将以此为口径。”罗伟其说,“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大力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的决心和信心!”

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教育的保障能力,还需要各方面都得到提升。除了加强财政投入,广东还大力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10月,省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决定省财政5年内安排25亿元实施“强师工程”,今年教师节前,省政府又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意见》,实施幼儿园教师达标工程、中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职业教育教师技能提升工程、高等教育“育英培青”工程、教师管理创新改革工程等五大工程,将“强师工程”列入党政干部考核。

广东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工程,提升教育科研网水平,构建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开展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低年级‘提前读写’”实验研究,通过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的结合,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探索了一条小学“提前读写”新路子。学校一、二年级的孩子爱上了写作,喜欢到校园网的童话频道、成语故事频道去阅读,利用网上的留言板,将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内容随时贴到网上。写作都是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变成“学海无涯乐作舟”。

在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广东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已经初显成效。深圳大学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出“分类管理,全员聘任;人事代理,开放流动;公开招聘,开放竞争;加强考核,薪随岗定;按岗招聘,评聘合一”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多所高校来该校考察,深入了解人事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教育要时刻想着贴近民生

广东是人口大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广东常住人口达1.05亿。怎样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的受教育需求?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广东牢牢抓住教育和民生的关系,制定规划、实施项目、推进改革,使教育民生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截至2011年底,广东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464所,在校生1301.11万人,其中非户籍学生339万人。由于在校生规模庞大,特别是各地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广东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为加快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广东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此,省财政共安排3.7亿元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建设250所乡镇规范化中心幼儿园,支持和引导欠发达地区建设1000所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支持各地新建扩建40所特殊教育学校。2012年,又把“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作为民生十大实事之一,投入5亿元用于教师队伍建设。

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广东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从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式向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转变;规范学科考试测评行为,坚决纠正考试测评偏多偏难的倾向,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入学和升学依据。

在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上,广东把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作为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广东强调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建设;实行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鼓励集团化、区域化办学和民办学校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全省大多数市县(区)都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未来几年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配套具体措施。广州市出台《广州市深化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其配套文件《广州市属机关幼儿园管理改革工作方案》提出,从2013年开始,广州市教育部门、市属机关办幼儿园将拿出70%的学位面向社会,进行电脑派位。电脑派位数还将在以后逐年增加,直至2016年不低于90%。方案提出,未来学前教育以区、县政府管理为主,街、镇共管,形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的管理体制,同时坚持和强化公办幼儿园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招生比例,促进教育公平。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于广东加快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为培养具有国际标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广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内领先,形成了“一校多制”、“企业校区”、“园区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首创中职教育“双零模式”(零学费入学、零距离就业)并在全国推广。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中高职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初步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专业对接。2006年至2011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从803所增加到836所,在校生从118.8万人增加到236.2万人,校均规模从1480人增加到2825人。2011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初步建立。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也是难题。面对难题,广东推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政策规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即可退还上学期间的费用。上岗退费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所需经费全部由省财政统一安排。4年以来,共有近2.7万名高校毕业生到5000多所农村中小学任教,其中任教满一年以上并享受到政策的有2.1万人,有效提升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上岗退费’给了我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连山县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中学韦乙晓说。作为2008年享受“上岗退费”的首批受益者,韦乙晓已经成为获得“全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的优秀教师。“这一举措不仅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了贡献,更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作出了贡献。”罗伟其说。

目前,广东的高等教育在全国处于中游位置,这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匹配。广东加快高教改革步伐,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借助港澳高度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加强粤港澳教育合作及国外、境外大学合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正式签署在广州合办“广外—兰卡斯特大学”协议。中山大学与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特区的大学合作本科项目就有核工程与核技术等8个。深圳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深圳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学院等有关高校也就开展合作办学进行深入探讨。

广东高校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积极实施“2011协同创新计划”,依托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并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出引领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

考试招生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选拔培养人才的“指挥棒”。广东在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把握了三点:首先,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改革片面应试教育模式,建立全面、综合、多元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其次,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再其次,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健全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强调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对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水平大学、一般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方式改革作了明确的方向设计。此外,对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等也提出相应的对策。

正如罗伟其所说:“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时刻想着贴近民生。只有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特别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令群众满意。”

【相关链接】 广东教育概况

广东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2276所,在校生2279万人,专任教师114.2万人。全省共有幼儿园11785所,在园幼儿307.8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9.37%。义务教育学校18464所,在校生1301.1万人,其中,小学15148所,在校生822.1万人;初中3316所,在校生479.1万人。普通高中1012所,在校生220.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884所,在校生231.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34%。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34所(含17所独立学院),其中,本科院校56所,在校生共计84.2万人;高职(专科)院校78所,在校生68.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

《中国教育报》 2012年9月24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