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河南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9-14 14:41:00 人气:

饮马黄河,逐鹿中原。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千里江山美如锦绣,万古名流灿若群星;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第一教育大省,雄踞中部,举足轻重,事关全局。

这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土地上,曾上演了无数辉煌的故事。近日,当记者行走在太行山下、黄河两岸、豫西丘陵和豫东平原,看新规划、观新学校、听新故事、闻新举措,无不感受到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河南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新成就。

书记省长把舵——巨轮开启新航程

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教育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还多。从多项指标看,河南都像是一只翅膀沉重的大鹏、一艘艰难航行的巨轮。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河南教育的巨轮如何启航?谁来掌舵?怎样沿着“深水区”航行?

2010年8月10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不久,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便走进省教育厅。这次来教育厅调研显然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和深入思考。卢展工仔细听取了教育工作汇报,与教育系统代表座谈交流。他说:“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高认识、强化保障,着力破解教育“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道难题,推进河南教育实现新跨越。

秋去冬来,天空飘起雪花。2011年12月,卢展工又用3天时间到4个城市的5所高校考察调研。他进学生宿舍,到餐厅与学生共进午餐,他深情地对学生说:“我支持你去农村创业,搞出名堂我去看你。”他特别强调,高校是育人的高地、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服务的高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着眼高地、多着力高地、多建设高地、多服务高地。高校在自身发展中要注重抓好人才驱动、学科驱动、创新驱动和品牌驱动。

与此同时,河南省省长郭庚茂也将目光专注于教育。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他多次到市、县、乡和学校调研,曾一天视察6所城乡职业院校。他多次主持召开教育专题会,听汇报、商计策、定规划、谋发展。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对河南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大省,优先发展教育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尤为艰巨。教育办好了,一亿人口就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教育上不去,一亿人口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他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和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提出贯彻纲要“思路要更新、措施要抓准、机制要创新”的三项要求。

作为中央确定的先行制定分省规划的9个省份之一,河南在教育规划纲要起草过程中成立11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安排35个课题,组织129名专家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深入调研后形成了14万字的调研报告,不仅为制定好河南的纲要打下坚实基础,更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编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0年9月16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出台河南省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河南教育未来10年的奋斗目标。

为促进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全省上下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学习活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各类媒体成为宣传纲要的阵地;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进修班,让全省教育工作者对纲要理解更深、思路更清、方向更明。省教育厅还邀请了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来豫作专题辅导报告。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省教育厅在《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署名文章《中原崛起教育为基》,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以此为契机,《教育时报》也开辟专栏,连续刊发了全省18个省辖市学习贯彻纲要的“新十八谈教育篇”。

为保障纲要落实,河南省及各省辖市都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月汇报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为抓好纲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将纲要确定的重大任务分解为128项,并逐一落实给省直40个部门。省教育厅进一步细化分解,所有任务均明确到各个处室和配合单位。

为推进纲要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政部门坚持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调整支出结构,拓宽经费来源,加大教育投入。2011年,河南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185.7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932.5亿元,增长36.9%,增速历史空前,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含教育费附加)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21.8%,圆满完成国家对河南的分解4%的目标任务。

有了这些钱,河南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县镇学校扩容建设,一年新增幼儿园2606所,新增城镇中小学5571所;

有了这些钱,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提速,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有了这些钱,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由2010年的7000多元提高到9000多元;

有了这些钱,全省高校36亿元的债务得以化解,高等教育松绑前行。

在有“水域靓城”之称的郑州市郑东新区,一所所美丽的中小学校园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去年,全市投入10.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34所;今年,仅在郑东新区就将新建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以满足群众上学的需求。”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告诉记者。

在地处豫西南的南阳市,政府两年投入3亿元建设城区中小学,已新建和改扩建学校40多所。

在豫南革命老区信阳市光山县,政府投资建设的寄宿制农村中小学校漂亮的校舍和精细的管理,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口市一年投入1.2亿元建设中小学,新增学位1.4万个。焦作市近年来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已超过10亿元。

创新破解难题——改革蹚出新路子

“300元的学前教育券能当300块钱的入园费用,头一回遇到这好事儿,我明天就登记去!”郑州市民梁先生的儿子今秋要上幼儿园,他听到市教育局发放学前教育券的消息,不禁喜出望外。

“评选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不愧是咱河南的一项创举。这次被省政府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称号,不但得到80万元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创建活动使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教育,均衡发展也让全县人民得到了实惠。”谈起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的体会,罗山县教育局局长陈国刚十分感慨。

“拿出6000多亩土地,投入近20亿元打造职教园区,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多元投入机制的改革,想都不敢想,做也做不到。”指着吊塔林立的职业教育园区,鹤壁市教育局局长王朝庄激动地说。

教育要发展,改革是动力;破解现实难题,创新成为关键。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在接受采访时说,紧贴纲要,立足省情,河南理出了“围绕一个目标,即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三个协调,即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相协调,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坚持四个原则,即强化服务,主动融入;抓住关键,重点突破;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找准抓手,项目带动”的总体思路。

为破解难题,改革创新,近年来,河南组织申报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地方政府促进高职发展综合改革等3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并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闯出了新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调动区县政府办学的积极性,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河南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活动。评选表彰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对每个获奖区县由省政府给予80万元的奖励。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厅、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制定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强教师资源统筹等6项硬指标,设计了区县自评、省辖市复评、省级评估、实地考察、演讲答辩、专家打分等多个环节。

一石激起千层浪。创建活动迅速在全省掀起热潮。各县均成立了由县长牵头,教育、财政、发改等部门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时间,“创建”、“均衡”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县长上省城答辩、乡长下学校督查成为一道醒目的风景。自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全省已有20多个先进区县受到表彰,创建活动成为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

“一个未经培训的劳动者做普工,一天工资只有30元至50元,而经过职业技术培训成为熟练技工后,日工资可达100元至150元。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成熟技工,一年净收入至少增加1万元。”2012年5月8日,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河南省省长郭庚茂给在主席台上就座的3名副省长和全体与会代表算了一笔账。他强调,河南正处在工业化进程加快阶段,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技能型人才,“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民生、抓产业竞争力。”2009年,河南成为与教育部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后,实施“三改一抓一构建”举措,创造了多个职业教育的“河南模式”。

改革单一的封闭办学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走进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记者看到,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4个进校企业都成为学生的实训和就业基地,结合产业办专业,立足技能开课程,校企结合更加紧密。在郑州商贸管理学校,校企合作成立的淘宝网购、动漫制作等8个经营项目,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扶沟县将职教中心建在产业集聚区,实现了“学生走出校门进厂门就业,工人走出厂门进校门培训”的校企互动。“职教集团”曾被称为发展职业教育的河南模式。目前,河南已组建了60个职教集团,吸纳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及科研机构等成员单位2054家,推进了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建立多元投资办学机制。许昌市按照BT模式(“建设-移交”)和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建起规模宏大的许昌护理学校、技师学院、电气职业学院,全市3年投入职业教育的民间资金达10.5亿元。西平县、滑县“政府招商引资,援建职业学校”,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拔地而起。淮滨县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则采用股份制方式,4家股东投资5000万元建起新校区。民办公助、公办民助、企业举办、校企合办,不拘一格的办学方式,催生出一批批各具特色的职业院校。有专家估算说,如果全靠政府投入,河南职教要达到现在的规模至少要用50年。

改革公办学校的经费供给体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2010年,河南制订了省属中职学校根据在编教职工数量拨付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依据在校生规模和就业质量按生均拨付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公用经费的办法,初步建立起“保学校基本运转+促办学规模质量”的经费保障新机制。从2011年开始,这项改革已在全部省属中职学校全面展开。

“创建职业教育强县”活动也是河南职教的闪亮名片和有力抓手。对获得称号的职教强县,省政府给予100万元的奖励。目前已连续6年认定职业教育强县71个。自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省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技能型应用人才160多万人,把约48%的初中毕业生培养成了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协调发展惠民——教育呈现新气象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须树立办大教育的思想,既要做大教育蛋糕,充实教育资源,又要分好教育蛋糕,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必须强化服务,主动融入,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说,河南着力绘好“两张图”,一张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图,围绕国家和省的重大产业办专业,实现学科和专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无缝对接”;另一张是学校布局变化图,根据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人口布局新变化,调整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布局。

河南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路非常清晰: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学前教育求普及;以创建先进县和达标县为抓手,义务教育促均衡;以深化新课改为抓手,普通高中强内涵;以示范校和特色校创建为抓手,职业教育抓提升;以学科专业建设和高校协同创新计划为抓手,高等教育上水平。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中定位教育、发展教育,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6岁的吴明阳是荥阳市高山镇中心幼儿园周托班的学生,父母都在陕西打工。在这个幼儿园里,他不但能做游戏、看电视,还可享受冷暖空调,上学放学都有校车接送。小明阳的奶奶告诉记者:“每次他爹妈回来都说,老师真比爹妈还亲啊,孩子算是进福窝啦!”

但在几年前,河南的孩子上幼儿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公办幼儿园比例偏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缓慢,“入园难、入园贵”成为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河南省政府2011年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

为完成这一目标,省政府把学前教育工作列入对各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与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签署目标管理责任书。2011年,全省利用中央财政学前教育资金8.7亿元、省财政1亿多元和各地10亿多元的财政投入,使学前教育发展力度和规模空前加大。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幼儿园发展到10304所,较上年新增2606所,新增幼儿学位85.54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5%,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学前教育需求。

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热”、“大班额”问题,河南各地多措并举,成效初显。郑州市启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通过“扩建挖潜、一校多区,强校托管、联合办学”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补齐薄弱学校“短板”,仅2011年,全市就净增学位20290个。该市推进优质学校校长一律任被托管校、联合学校校长的“一人双岗”工作制,副校长每周四在托管校抓质量,周一回本校汇报的“4﹢1”工作制。同时,优质学校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课,薄弱校教师到优质学校听课并跟班辅导。此外,还建立了“市聘、局聘、校聘三级教师储备”制度,为薄弱学校选聘了467名来自北师大等院校高质量的免费师范生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作为一所薄弱校,过去,郑州十三中的校长每学期开学都为生源不足发愁,好不容易招来了,上几天课又转走了。在与名校郑州二中联合办学之后,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报名第一天400个学位就全部爆满。通过“年级融合,班级捆绑”,热点学校二七区陇西路小学从每班80名降至60人以下,中原区伏牛路小学每班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

平顶山市在城区确定了8所学校为“控制班额示范校”,从起始年级严格控制班额上限,对成效显著者每校给予50万元奖励。在地处深山区、南临黄河的济源市下冶镇,欧式风格的教学楼、塑胶跑道的操场、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都让昔日的“泥孩子”享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河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应入尽入”,2011年秋季学期,全省农民工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率达到99.9%。

建设中原经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人才支撑必不可少,高等教育担在肩头。为此,河南优化高校布局,在各省辖市均设置了高校,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8所高校相继实现了省部共建,提升了办学实力;启动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提升计划和高校协同创新计划,2011年增设专业385个,今年又新增专业141个,高校成为创新的主力和智力高地。

各高校把科研创新和服务的目标瞄准了区域经济建设。郑州大学先后与商丘市政府、安阳市政府、新飞集团、宇通集团等200多家政府、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联盟。河南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建设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组建,标志着河南省在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河南农业大学与花花牛集团、众品集团、三高集团等联合建立了研发中心或工程中心,共同开展研究,成果共享。河南理工大学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美国西弗吉尼亚矿业学院等校企合作,围绕瓦斯治理、煤矿灾害防治等方向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由“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展的转变,推动了煤炭工业科技进步。

2011年,河南高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万多项,争取经费15亿元,29所学校获48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后,河南高校抓质量的信心更足了,协同创新的方向更明了。各高校正立足河南实际,发挥各自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在河南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教育正以矫健的新姿,策马扬鞭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相关链接】 河南教育概况

至2011年底,河南省有各级各类学校6.6万所,教育人口2933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8.1%。其中,在校生2794.6万人,教职工138.7万人。全省有幼儿园10304所,在园幼儿282.21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55.5%。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24万所,在校生1560.87万人,教职工82.13万人。普通高中792所,在校生189.5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4所,在校生184.7万人,中职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51.28%和49.36%。普通高校117所(其中本科院校47所,专科院校70所),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236.9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50.0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63%。

《中国教育报》 2012年9月12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