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转变发展方式开创天津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8-24 16:00:00 人气:

天津市副市长 张俊芳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天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天津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战略目标。市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两年来,我们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把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教育事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优先发展,着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只有办好一流教育,才能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城市。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市政府制定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系列配套文件,出台了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将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157项具体指标任务,逐项分解到了46个部门和单位,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保障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我们认真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规定,大幅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2011年,全市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教育支出3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通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为293.3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6.41%,高于当年中央下达的目标比例。落实按土地出让收益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以及按流转税2%的比例征收地方教育附加等政策,全市教育经费大幅增加。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改善偏远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各级各类学校质量内涵建设等重点领域。今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将达到17%。

三是完善督导体制。天津市率先推行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成立相对独立的天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完善教育督导体制,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制定了3个督政检查标准和5个督学评估标准,对区县政府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情况进行专项教育督导,切实做到了督政和督学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

二、抓公平普惠,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我们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连续几年把教育重点项目纳入全市20项民心工程,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强烈愿望。

一是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120所公办园,改造提升146所乡镇中心园,规范建设500所村级标准园,对所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审核认证和分类规范管理,年底前全部完成,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将提高到96%以上,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二是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按照城乡一体的原则,我们制定并推行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的100条标准,配套实施校舍加固和功能提升、图书配送、教学仪器配置等一系列工程,以专项督导的办法提升“短板”,消除积弱。2011年,我市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整体达标率达到90%,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今年,全市1190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部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实现较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三是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2011年我们启动实施了首批24所特色高中实验学校建设,通过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培育特色课程等举措,引导普通高中走上高质量、特色化、能选择、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今年,我们还将启动实施农村优质高中建设工程,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四是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两为主”的原则,采取与本市居民同等对待的政策,合理有序地解决了17.7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三、抓创新示范,着力促进职业教育高标准领先发展

天津正在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高端管理人才可以引进,但百万产业大军必须靠自己培养。我们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

一是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我们紧贴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岗位需求,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十二五”综合投资计划,加强示范学校、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推行顶岗实习,开发“岗位技能培训包”,组织职业院校与工业园区、与企业签署职工培训协议,进一步形成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互动融合的新机制。

二是创办一流职业教育园区。为了解决职业院校布局散、规模小、条件差等问题,我们按照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在海河中游地区规划建设了占地37平方公里的海河教育园区,分三期建成。一期工程已在2011年年初建成交付使用,二期工程2011年年底已开工建设。未来全市中高职院校和主要职教资源都将集中到园区,办学总规模达到20万人,年培训企业在职职工30万人次。

三是发挥技能大赛引领作用。天津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永久举办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我们一方面不断提高组织服务效能,着力提升大赛的开放度、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组织相关院校根据赛项内容开发特色教材,把大赛成果转化为引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有效资源。

四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之一,我们充分发挥海河教育园区集约化办学优势,开展高职、本科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选择有关专业试办中职、高职5年系统化培养试验班,推进院校间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共享,努力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抓内涵发展,着力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我们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着力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按照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引导各类高校合理定位、凝练特色,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启动实施“十二五”高校综合投资规划,投入24亿元,重点建设84个市级重点学科、150个品牌专业和5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打造与优势主导产业对接紧密的学科专业群。

二是着力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我们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难得机遇,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优势,重点建设了一批国内领先并产生重要影响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形成了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凝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98%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出自高校,高校科研人员作为973计划首席专家承担973计划项目13项,高校日益成为我市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三是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坚持把科学研究与我市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落实高校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十项政策措施,着力提高高校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成功举办两届高校创新成果展洽会,共展出540余项科技成果,达成合作意向126项。出台服务文化强市建设10项重点工作计划,推出首批38项社科研究重大项目,建成一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五、抓人才聚集,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抓教师队伍建设,就是抓基础、抓长远。我们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启动实施了27个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一是基础教育坚持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为重点,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程、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等17个项目,加快培养一批专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建立一支能够引领农村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增强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推进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职教名师培养计划等项目,聘请企业技能高手到职业院校兼职兼课,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机制,全面落实以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目前,我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已接近50%。

三是高等教育坚持以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项目、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扎实推进高校中青年教师资助与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落实“一校一策”高层次人才集聚战略,教育系统正在成为我市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

抓教育就是抓未来,就是抓可持续发展,就是抓民心工程。我们将深入贯彻国家和天津市教育规划纲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为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落实天津城市定位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国教育报》 2012年8月24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