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天津市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采访纪行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8-24 15:58:00 人气:

花草若英芳菲荡,江河汇海波涛涌。天津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是北方的经济文化重镇和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10年,天津牵住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的“牛鼻子”,以改革促发展,掀起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新高潮。

2012年7月,虽然中小学都已进入暑期,但当本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神州行”采访组抵达天津时,天津市教委、各区县教育局仍然一片繁忙,他们正在忙着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做最后的督查和验收。

这只是天津重视教育、在高起点上谋划和发展教育的一个缩影。在采访中,不论是位于市区的南开区,还是远郊的静海县,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师和老百姓只要谈及这两年天津教育发生的变化,“从未有过的重视”是每个人说得最多的关键词。

巨变的背后,是天津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探索教育改革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坚持。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来,天津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三个优先”,在高起点上谋划教育发展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刚刚闭幕,2010年7月16日,天津市委就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全教会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指出,要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天津教育事业科学发展。11月19日,天津市隆重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天津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三个率先,一个达到”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针对天津教育改革发展要着力突破的重点领域,出台了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意见”和“一个行动计划”,对今后一个时期天津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眼里,重视教育,就是重视人才,就是重视未来,就能使天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天津在高起点上实现了教育发展的“三个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安排教育事业;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为了更好落实各类教育的阶段性发展思路、战略重点、重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天津制定了责任目标分工方案,将天津市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157项具体指标任务,逐项分解到46个部门和单位,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天津市教委就落实天津市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16项重大项目,专门制定了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具体责任人。

与此同时,天津市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和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包括市教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5个部门的负责同志,负责统筹全市的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试点项目实施、推动、评估工作。

这两年,“教育如何对接本地区未来发展”,成了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几乎在各种大会小会上最热门的话题。张高丽书记多次强调,天津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要充分认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筑天津发展的新优势。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提出,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大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为破解人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天津市委、市政府在研究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等规划性政策文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项事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对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适度超前的规划部署。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润成感慨地说,两年来,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将教育改革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进行整体谋划,注重人口变化、城镇化建设与教育布局结构的协调互动,在城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优先规划中小学和幼儿园,使得全市教育布局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更加协调。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从规划目标到成为现实,说到底就是一场落实能力的大考验。从哪里落实?怎样落实?需要用行动来回答。

“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思想观念,还涉及人的切身利益,社会期待很高。因此,搞好教育改革必须统筹谋划,系统设计,试点先行,协同推进。”靳润成说,目前天津市承担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高校优势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等6项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同时启动实施了与之相配套的112项市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费投入保障是确保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支撑。2011年,天津市通过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教育支出3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高于当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8.2个百分点。按中央规定的考核口径,在剔除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后,全市通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为293.3亿元,高于当年中央下达的目标比例。与“十五”末相比,2011年天津地方教育总经费、地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增长了222.83%和266.63%。

“越是高远的目标,越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就越需要心无旁骛,强调实干,注重落实的干劲和精气神。”这是采访组所到之处对教育改革听到的最多的话,也是天津指向教育改革发展“黄金十年”的不凡追求。

抓落实,在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寻突破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于天津教育改革发展来说,是对历史的一次检视,更是一次理性的梳理。为了更好地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新要求,天津确立了“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服务需求、争创一流”的24字工作方针。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教委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勾勒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路线图”时,提出了“十年重在前五年,五年重在前三年”的工作思路,并确定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重点,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海河教育园区建设工程、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计划等16项重大建设项目。

为了进一步提升和规范学前教育发展,早在学前教育“国十条”颁布实施之前,天津就率先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120所公办园,提升改造146所乡镇中心园,规范建设500所村办标准园,设立了一批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和农民工子女的“阳光乐园”,并大力扶持和规范民办园。经过近3年的发展,不论中心城区还是边远农村,天津的学前教育都实现了“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的大发展。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天津市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工作,并配套实施了校舍加固和功能提升、图书配送、教学仪器配置等一系列工程。目前,全市最后一批110余所学校正在对照现代化学校建设100条标准,进行最后的冲刺。今年,全市1190所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将全部达标,实现较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千校一面、同质化办学几乎是全国所有地区普通高中教育的“通病”。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天津市“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推进特色高中建设工程,着力促进中心城区学校提升内涵、发展特色。2011年启动实施了首批24所特色高中实验学校建设项目,今年又推出了第二批10所特色高中实验项目创建学校。另一方面实施农村高中建设工程,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到优质高中教育。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天津始终把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在基础教育阶段,天津市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重点,大力实施了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重点培养200名市级、600名区级、5000名校级农村骨干教师),有效带动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职业教育阶段,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职教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积极推进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预计到2015年,全市中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将分别占到45%和65%。

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天津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成立了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两个系统,行政系统由教育督导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专家系统由专职和兼职督学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教育督导室下设4个职能处室,组织协调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区县政府及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教育督导工作。总督学聘任4名首席督学,分别负责对上述四个方面的教育督导工作。天津还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教育督导限期整改、通报与公报、督导检查标准等一系列规范与制度,明确了“一票否决”的“红线”指标,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督导制度,通过对全市16个区县政府进行教育督导检查,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教育职责。

目前,天津市的一项项教育改革正在按计划扎实推进,改革的成效已在各区县、各学校得到显现。南开区中心小学教师顾振红激动地告诉记者:“现代化学校建设100条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入格入位的现代化建设标准,让学校硬件设施实现了至少20年的跨越,教学质量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现在,在学校,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们教得舒心。”

回应社会期待,教育改革紧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盘”

历史上,天津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公办大学,南开大学是我国近代民办高等院校的典范,曾涌现出了严修、张伯苓等一大批爱国教育家。

2006年,中央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即“到2020年将天津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了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对天津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新的挑战。人才能否成为新战略安排的支点,也就自然成了天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命题。

加快构筑优秀人才高地,是天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确立的雄心与抱负。为此,天津市一方面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实施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计划,加快学科专业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科研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另一方面,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和特点,实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积极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近年来高端制造业集群的产业发展实际,天津加快国家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深化体制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力争将示范区打造成为支撑高端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此同时,天津借助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平台,不断提高大赛的质量和水平,使大赛成为推进职教改革创新的重要引擎。在此基础上,天津还启动实施了海河教育园区建设工程,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学校集中园区、学科专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学生集成培养的优势,为本地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高技能人才。

一系列扎实行动的背后,是天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整体提升。近两年,天津高校新增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着力建设84个重点学科、150个品牌专业和5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6所高校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知名院校签署了33项合作协议。同时,天津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主动服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搭建了大学软件学院、产学研战略联盟、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滨海新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等多层次服务平台,目前天津与教育部共建的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已投入运营,吸引了一大批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这两年,是天津教育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不仅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一向很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靳润成说。目前,天津4所国家级高职示范校通过国家验收,3所高职骨干校、13所中职示范校、4个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得国家审批。2011年4月,海河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经过整合的7所职业院校、6.5万名师生迁入了新校区。去年12月,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和3所高职院校以及广播电视大学在内的园区二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园区全部建成后,全市主要职教资源将集中到园区,办学总规模达到20万人,年培训企业在职职工30万人次,成为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大赛为一体的职业教育标志区。

两年来,天津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主攻方向,按照“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的部署要求,签署了一批部市合作共建协议,有效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2011年,天津市与教育部集中签署了共建国家职教改革创新示范区,共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及其新校区,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几个合作协议。

惠民生是天津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的行动,换来的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为缩小校际差距,天津市一方面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2011年和2012年分两年将中小学按在校生人数平均折算后的最低公用经费水平提高了400元;另一方面深化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改革,2012年,将优质高中40%的招生指标分配到了区内初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为了确保师生安全,优化教育布局,天津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3年共加固重建457所学校,彻底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在全国率先按期完成了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

近年来,教育乱收费始终牵动着社会敏感的神经。2011年,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今年,又出台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15项措施。这些措施为教育赢得了百姓的掌声。

经过短短两年的改革,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当学校每一块新操场建好后,孩子们在晨光中做操时,我就由衷地感到兴奋和自豪,总觉得我们今天推动的改革,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感动着自己!”记者在天津采访时,当地教育工作者深情地说。

如今,天津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已经完成,千锤百炼的教育科学发展方略正以“干”字当头,将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汇聚成强大发展合力,化蛹成蝶。

【相关链接】 天津教育概况

天津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29所,在校生182万人,教职工17.1万人,专任教师12.7万人。

全市共有幼儿园1455所,在园幼儿22.6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4%。义务教育学校1190所,在校生78.1万人,其中,小学874所,在校生51.9万人;初中316所,在校生26.2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普通高中209所,在校生18.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0所,在校生12.8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高职(专科)院校26所,在校生15.1万人。普通高等院校55所(含10所独立学院),其中本科院校29所,在校生共计49.6万人。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4500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5年。

《中国教育报》 2012年8月24日 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