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打造县域教育科学发展新“名片”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日期:2012-7-19 15:25:00 人气:

——安徽省固镇县整体推动教育改革发展采访纪行

淮河之滨的安徽省固镇县因为公元前202年的一场大战被后人牢记,“垓下之战”开启了汉王朝400多年的基业,也给后人留下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动人故事。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固镇县把推动教育的整体科学发展作为重要抓手,让教育的整体科学发展这张“新名片”更加闪亮。 

“广覆盖、保基本”,让每个适龄儿童有园上

徐静是固镇县示范幼儿园园长,从去年8月开始,除每天日常工作外,她每个月多了一份额外的工作——到距离县城15公里的刘集镇幼儿园工作一天,帮助那里提高办园水平。说起初到刘集幼儿园,徐静至今依然感触颇深:“教室里只有白墙,一点儿幼儿喜爱的色彩也没有。教室外虽然有一些活动设施,但明显规划不合理,容易造成幼儿意外受伤。” 

从最基本的环境布置开始,徐静帮助刘集幼儿园教师对整个园区进行重新规划。开学后,徐静把帮扶的重点放在提高办园质量上,仅这个学期就已经开展送教活动12次,还邀请刘集幼儿园教师进城观摩。短短半年时间,就让家长感受到刘集幼儿园彻底变了样。和徐静一样,固镇县示范幼儿园里有11名教师参加了帮扶工作,对口支援11个乡镇中心幼儿园。 

去年,固镇县把9所乡镇中心园与县内外的9所省、市一类园全面实行对接,签订帮扶协议,充分发挥优质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地方对幼儿园进行改制,固镇县不仅没有把幼儿园推向社会,反而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倾斜。固镇县教育局副局长徐崇敏回忆说:“那个时候,县委、县政府一致认为,办好学前教育就应该是政府分内的事情。”有了政府明确的引导,固镇县的学前教育蓬勃发展起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26所,其中公办园75所,适龄幼儿入园率达65.9%。 

在发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固镇县始终坚持“广覆盖、保基本”的基本原则,在大力发展优质园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一镇一园”工程,依托乡镇小学的富余校舍,建设村级公办园,仅去年县级财政就专项投入500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园的新建、改扩建以及对民办园的奖励,20所小学附设园的办学条件由此得到改善,安装了栅栏,修建了操场和水冲厕所等基础设施,文体器材也得到极大改善。从去年开始,固镇县还明确每年从教育附加中拿出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学前教育。  

在硬件得到保障的同时,固镇县还把着力点放在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去年暑假,在尚未核定幼儿园教师编制的情况下,县政府决定,从小学中选调106名年龄相对较轻、适合学前教育的小学教师,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同时,向社会公开招录了25名幼儿教师。如今,这些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全部担任幼儿教师的工作。 

“身有人护、心有人帮”,打造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进入固镇县石湖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郑直正在利用中午放学时间跟远在上海打工的父母通电话,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个时间给爸爸妈妈打一次电话,他的旁边,十几名同学也等着跟父母通电话。据校长徐耐介绍,全校622名学生,有118名留守儿童,学校不仅特意安装了两部免费电话供他们跟远在他乡的父母联系,而且在去年一次性投入10余万元,建成累计超过400多平方米的6间“留守儿童活动室”,为他们提供舞蹈、美术、棋类、乒乓球和阅读等活动场所。 

固镇县是一个农业县,外出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全县留守儿童达26631名,占全县在校生总数的28%。为了真正做到留守儿童“身有人护、心有人帮”,从2005年起,固镇县启动“留守未成年人关爱工程”;从2010年开始,全县每所中学均建起能满足留守儿童使用的宿舍、食堂、餐厅,共建成175个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实现了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电脑网络;今年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保证每个留守儿童之家都有电视、电脑、图书、多媒体、文体器材。县政府要求,各校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活动计划,定期统计上报留守儿童的变动情况,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对各乡镇、部门、学校的年度考核。 

在积极为留守儿童打造出一个温暖之家的同时,固镇县还特别关注留守儿童与家长的亲情沟通。2007年,南方雪灾,杨庙中学160多名初中生的父母无法回家过年。学校得知后,在当时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紧急与电信部门联系,在学校开通了视频电话,让这些孩子在新年能听到父母远在他乡的问候。固镇县还在各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配备了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请专家作心理辅导报告。

既督学,又督政,打造新型教育督导服务体系

“固镇县第三中学将整体迁址新建,183亩用地已经征下来,学校建成后,2000多名学生可以在高标准的校园里学习。”固镇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张同锦说。近2500万元的学校建设资金,都是在对县党政部门的教育督导中“督”出来的,去年政府补拨的3000多万元让固镇县的教育再次受益。 

从2004年开始,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规定教育督导考核连续两年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由所在市委、市政府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全省通报批评,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本年度考核不能评优,原则上不能提拔使用,问题突出的,还要追究相关责任。固镇县调整了工作着力点,在紧抓教育教学督导的同时,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教育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在投入方面做好参谋,成为全县教育督导工作的重心。“县领导更加关注对经费投入,就需要督导工作提供更翔实的数据和实例,也就能使政府投入教育的法定义务得到更好的履行。”固镇县教育局局长张允武说。 

为了做好参谋工作,固镇县充实了督导队伍,并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专职督学与兼职督学的结合;二是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科业务人员的结合;三是市、县“教坛新星”与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结合。督学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根据地理位置,固镇县将全县划分为6个督导责任区,责任区督学每月开展督导活动至少4次以上,活动覆盖责任区内所有学校。同时,制定一系列制度,不断强化教育督导结果的运用,将随机督导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并坚持兑现奖惩。在年终评先评优中,责任区督学具有“一票否决”的建议权。 

新的督导体系不仅帮助教育追回了欠拨的经费,更督出了全县发展教育的积极性。依照固镇县的督导要求,新补充的教师大部分被分配到边远农村及薄弱中小学任教,2011年新增加的165名教师中,有140名被安排在乡镇以下学校任教;每年安排教师和干部交流支教,每年都有不少于150人次的教师和干部到农村学校支教,而县城学校由此产生的空岗由农村学校教师到该岗位替补,形成良性的双向交流机制,有效缓解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编制数量不足、结构性缺编和农村基层教师短缺的状况。

《中国教育报》 2012年7月18日 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