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山西省高平市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采访纪行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2-7-16 14:39:00 人气:

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工程”
——山西省高平市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采访纪行

穿行在山西省高平市的乡间,一条条硬化道路笔直通畅,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引人注目。近年来,高平市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让这里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即便在这样的新农村里,我们还是能轻易认出哪里是学校。不仅仅是由于学校里有高高飘扬的国旗,更是因为在这里,最漂亮的建筑一定是学校。随便走进一个乡镇,你会发现最漂亮的楼房一定是校舍,最美的环境一定是校园。

这一切不过发生在短短几年间。作为晋城市下面的一个县级市,高平的农村教育近年来飞速发展,被称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工程”。

投入4.5亿让农村学校面貌巨变

高平市委书记谢克敏至今还记得,2006年他在高平调研农村教育时的情形。

那时,他刚刚担任高平市市长。当他来到一所村庄的小学时,惊讶地发现这个村办小学的校舍居然是一个破破烂烂的道观,当时高平市村小的办学条件都不好。这让谢克敏心寒不已。

“那时我就有强烈的感觉。改革开放快30年了,高平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我们的孩子居然还在这样的环境里上学,这与高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是极不相称的。”谢克敏说。

高平市政府很快作出决定,要“打一场校舍危房改造的攻坚战”。为了落实中小学的校舍安全攻坚任务,高平市把校舍安全工程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按照“整合资源、规模办学、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的原则,对全市中小学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形成“每个乡镇一所中学、两至三所中心小学”的办学格局。

“十一五”期间,仅为改善办学条件,高平市就投入4.5亿元,新建改扩建了45所农村标准化寄宿学校。高平市教育局局长申青山说:“通过这场集中攻坚战,可以说高平农村的教育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晃山村村民姬香花的女儿在石末乡中心小学读一年级。尽管女儿这么小就住校,姬香花却不担心女儿的生活。

这所全市最偏远的农村小学和其他学校一样,有着明亮整洁的宿舍,生活老师和低年级孩子同睡一屋,随时可以照料。而食堂丰富的饭菜,也让姬香花十分满意。每到周五,姬香花来接女儿回家时,看到女儿蹦蹦跳跳从学校跑出来,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作为家长,我非常高兴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这是政府办的一件大实事!”姬香花说。

“和过去相比,我们镇现在的学习条件太优越了。”马村镇马村中学教师樊会斌说,“教学楼宽敞明亮,实验室设备齐全,有多媒体教室,吃饭有补贴,住宿实行公寓化。说实话,我们的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学习,简直是一种享受。”

投5000万元改扩建137所农村园

寺庄镇中心幼儿园位于镇贸易街东端,占地1700平方米,共有9个班400名幼儿。走进幼儿园,看到这里的各种设施一点不输城市幼儿园。

这个按照晋城市一级一类幼儿园标准建设的镇中心园,设有活动室、休息室、演练大厅、户外活动场所等。活动室配有钢琴、电视机、DVD、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休息室配有保温桶、木床及衣帽贮藏柜等卫生保健设备和生活用品;厨房配有液化气灶及沼气设备、消毒柜、轧面机等现代化的厨卫设施;室内外均配有高标准的幼儿专用卫生间。

记者来到幼儿园时,正值孩子们吃午饭时间。孩子们坐在小板凳上,端着不锈钢饭碗,吃得正香。园长孙贺介绍,幼儿园每天的菜谱都不一样,完全根据幼儿成长规律制订,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些加餐点心,完全可以满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营养需要。

有些吃完饭的孩子已经来到午休室。午休室里,十几张小床整齐排列,统一配置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有的孩子正在整理床铺。孙贺说:“我们很注重从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

“十一五”期间,高平市共投入5000余万元改扩建幼儿园137所。2011年底,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了95%,基本解决了“入园难”的问题。未来3年,高平市还将继续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化的优质乡镇中心幼儿园。最终,全市将形成4所市直幼儿园、16所乡镇中心园、46所单办园及若干所混合班的全市优质幼儿教育大格局。届时,全市学前三年适龄幼儿总入园率将达到97%。

寺庄镇中心幼儿园有25名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在整个高平市,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0%以上,300户以上村办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其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园长、教师达到30%以上。“我们还将逐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经济条件好的乡将基本实现民办幼儿教师和公办幼儿教师同工同酬。”谢克敏说。

乡镇重教社会捐资助学蔚然成风

在高平市三甲镇,有一所现代化的中学,中学建设时存在3600万元的资金缺口,被当地企业家姬五女全部包下,中学也因此被命名为“姬五女中学”。

谢克敏至今对此津津乐道。那时为了这3600万元,他挠破了头皮,始终没能找到资金。后来他突然想到,高平重教氛围浓厚,何不去试试寻求民间的帮助?果然,当他找到姬五女时,对方非常爽快,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高平素有崇文尚德、尊师重教之风,民间既有像姬五女这样为教育进行一次性大手笔投入的企业家,也有数十年如一日,用涓涓细流为教育尽着自己贡献的人。

农村妇女毕腊英就是一例。从1992年起,她就设立了“毕腊英教育基金”。20多年里,她先后奖励了330位优秀教师,帮助1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了学业。而令人惊奇的是,20年来,支持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仅仅是毕腊英家里小作坊式的养猪收入。

毕腊英说:“我父亲没有文化,他对文化人很敬重。从1986年开始,他就开始捐资助学。后来父亲去世,但是有些资助的大学生还没有毕业,我不能让父亲的信念没人完成,于是就设立了基金会。”

正是这份单纯的信念,让这个农村妇女二十年如一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随着富裕起来的农民和企业家越来越多,更多的人也相继在本地设立了民间教育基金,帮助家乡的教育事业。

有的乡镇则举全乡镇之力发展教育。由于有煤矿,马村镇比较富裕,全镇25个村,规模以上的企业有20多个。生活富裕了,马村镇的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把本镇的教育办得更好。一个想法形成了,他们决定在本镇建一个教育园区。

按照规划,这个建在乡镇的教育园区,将包括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教育园区建成之后,不仅能满足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也能为本地的企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站在已经开工的工地上,镇长郑威进说:“煤总有挖完的时候,马村镇将来如果要转型,继续富裕下去,现在就要进行人才储备,这一切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行的。”

这所全市最偏远的农村小学和其他学校一样,有着明亮整洁的宿舍,生活老师和低年级孩子同睡一屋,随时可以照料。而食堂丰富的饭菜,也让姬香花十分满意。每到周五,姬香花来接女儿回家时,看到女儿蹦蹦跳跳从学校跑出来,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作为家长,我非常高兴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这是政府办的一件大实事!”姬香花说。

“和过去相比,我们镇现在的学习条件太优越了。”马村镇马村中学教师樊会斌说,“教学楼宽敞明亮,实验室设备齐全,有多媒体教室,吃饭有补贴,住宿实行公寓化。说实话,我们的学生能在这样的环境学习,简直是一种享受。”

《中国教育报》 2012 年 7 月 11 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