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上海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是如何诞生的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日期:2010-9-10 16:44:00 人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诞生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教育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创新进步的源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东海之滨,书声朗朗,黄浦江畔,气象日新。历经百年积淀,伴随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引领下,上海教育飞速发展,取得了卓著成就,在提高市民素质和促进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总动员令。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承前启后,谋划教育科学发展新篇章;《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上海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核心理念,为上海教育未来10年改革发展描画了宏伟蓝图,吹响了上海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嘹亮号角。

遵循“世界眼光、国家战略、上海特点、全局高度、人民满意”基本原则—— 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描绘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蓝图

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2008年8月,国家《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正式启动,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温总理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研究编制国家《规划纲要》,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指示和教育部总体部署,上海和其他8个省市与国家同步编制地区《规划纲要》。

编制好《规划纲要》,意义重大。

编制《规划纲要》是上海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需要。根据国家对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但同时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国家将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对发达地区予以政策支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并发挥发达地区对全国教育的带动作用。中央领导和教育部都希望上海教育要领先发展,为全国教育发展多做贡献。因此,上海教育发展战略需要新谋划,在坚持率先发展中更好地服务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大局。

编制《规划纲要》是上海教育服务“四个率先”的需要。到2020年的未来十年中,上海将全面推进“四个率先”,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上海教育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梳理思路,强化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使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引领。

编制《规划纲要》是上海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目前,上海教育综合水平和主要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有的还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但在素质教育、教育公平、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质量和结构、知识创新和服务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与上海城市定位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上海教育发展战略需要更加准确地定位,把握教育改革发展规律,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实现教育现代化。

从着手编制《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那一天起,上海就具备了高远的立意和宏阔的视野,遵循“世界眼光、国家战略、上海特点、全局高度、人民满意”的基本原则,既实事求是,又追求创新,精心描画出上海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清晰蓝图。

——坚持“世界眼光”。要体现知识社会与创新时代对人才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直面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际人才激烈竞争态势,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吸收借鉴世界教育发展成功经验。

——坚持“国家战略”。要服从并服务于科教兴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坚持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战略相衔接。

——坚持“上海特点”。要围绕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继承弘扬上海教育的优良传统,针对已有基础和存在的问题,走具有上海特色、上海风格、上海气派的现代化教育发展之路。

——坚持“全局高度”。要从市委、市政府统揽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突出教育与经济社会总体的联动发展,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坚持“人民满意”。要顺应人民群众对于教育事业的新需求和新期待,重点解决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让老百姓从中得到实惠,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清晰的顶层设计和完备的编制原则为上海《规划纲要》的成功出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级领导和编制专家运筹帷幄,周密部署,群策群力,上海《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实行“广集众智、平行起草、问计于民、科学决策”编制策略——倾心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纲要文本

在编制上海《规划纲要》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专家和普通老百姓协同参与,广集众智、广纳群言、科学决策,使《规划纲要》文本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2008年10月,上海正式启动《规划纲要》研究编制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第一时间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明确指示上海《规划纲要》的编制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要充分体现“四个率先”的要求和上海的特点。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由市长韩正担任组长,亲自主持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和副市长沈晓明具体指导上海《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上海《规划纲要》的整个编制过程分为调研准备、形成初稿、研究修改、征求意见、完善送审五个阶段。

调研准备阶段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初,主要任务是开展调查研究。上海向社会公开发布了11项重大战略、45项专项研究课题,各民主党派、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参与研究。采取“平行研究起草”《规划纲要》的新方式,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教育主管部门三家独立起草上海《规划纲要》草案文本。此外,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教育工作者、学者、企业界人士等各方面座谈会约30次,当面直接听取约300人次的意见和建议。

形成初稿阶段自2009年4月初至6月底,梳理和吸收各项调研成果,融合三个草案文本,取长补短,编制上海《规划纲要》正式文本初稿。其间,韩正市长亲自召开了部分高校校长、区县教育部门负责人、中小学与职业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5月中旬,邀请全国人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兄弟省市、中央教科所、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境内外官员和专家学者来沪参加咨询会,殷一璀副书记、沈晓明副市长直接听取各方意见。

研究修改阶段自2009年7月初至2010年3月,吸纳领导指示精神和社会各界意见,对上海《规划纲要》文本进行修改完善。2009年7月2日,俞正声书记主持专题会议,审议了上海《规划纲要》讨论稿,提出了重要指导性意见。8月下旬,在全市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和区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分别征求了高校书记校长和区县教育局书记局长的意见。上海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也积极建言献策。

征求意见阶段自2010年3月29日到4月28日,将上海《规划纲要》文本向全社会公开,广泛征集意见。社会各界对上海《规划纲要》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真知灼见纷至沓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共收到书面意见和建议1947条,征求意见的网页访问量达12万人次,通过媒体、网络征求到评论意见10万多条,这些成为进一步修订上海《规划纲要》的宝贵智力资源。

完善送审阶段是2010年4月底至9月初。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专家对上海《规划纲要》文本进行完善修改,总共修改190多处,报请市委市政府审议批准。近日,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讨论通过上海《规划纲要》,并于9月8日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正式向社会公布。

上海《规划纲要》与国家《规划纲要》同步编制,在指导思想、目标方针、重大方针和政策上与国家《规划纲要》的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在发展理念、改革举措等方面,上海《规划纲要》又立足市情、教情,体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2009年6月18日,刘延东国务委员在9省市《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座谈会上,对上海《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上海平行研究起草的工作方法、五项编制原则以及上海《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给予了好评。

在科学策划理念的指引下,在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份承载着两千万上海人民殷切期盼的《规划纲要》文本,历经两年的滋养孕育,精心打磨,终于横空出世,成为既富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实际可操作性的教育改革发展路线图。

秉持“促进公平、追求卓越、推动创新、服务发展”工作方针——一份上海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上海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意义深远。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规划纲要》坚持“促进公平、追求卓越、推动创新、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为2010—2020年上海教育改革发展制定了目标,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了重点任务。

这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

到2020年,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努力使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这一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四个标志,即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新体系,激发受教育者发展潜能的教育新模式,多元开放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布局。

这是一个理念先进的行动纲领——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贯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上海对教育未来的深入思考和长远谋划。这一理念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是要求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惠及所有学生,让每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二是要求教育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增强教育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要求教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率先实现现代化。

这是一个着眼长远的行动纲领——

《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促进公平、追求卓越、推动创新、服务发展”的16字工作方针。促进公平,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为宗旨,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发展。追求卓越,就是要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水平,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推动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增强教育活力,建立与人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终身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服务发展,就是要完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体系,推进教育与科研、产业的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行动纲领——

围绕着核心理念,上海《规划纲要》确定了德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教师队伍、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等11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覆盖面广,重点突出,为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教育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针对“实效性”问题,《规划纲要》提出“德育要让学生更具公民素质、健全人格和理想信念”;

针对“入园难”问题,《规划纲要》提出“学前教育要为所有儿童幸福和发展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

针对“公平性”问题,《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要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

针对“同质化”问题,《规划纲要》提出“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提供知识和创新准备”;

针对“促内涵”问题,《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提升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针对“需求度”问题,《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为变革着的工作世界输送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规划纲要》在11项重点任务中贯穿了改革的要求,同时突出强调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活力,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市民广泛参与的教育公共服务新体制。

依据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和任务,上海《规划纲要》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从2010年至2012年启动实施10项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和10项重点发展项目。从促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发展试验到建立高等学校分类指导服务体系试验,从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到市民终身学习促进工程,这些试验和项目切入口大小适中,极具可操作性。为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项目的贯彻实施,上海《规划纲要》提出,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健全教育法制环境,为教育改革发展构建良好环境。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上海正蓄势待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记者 沈祖芸 董少校)

(来源于上海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