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上海职业教育需“做精、做特、做强”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上海教育》半月刊 日期:2010-10-22 8:41:00 人气: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马树超

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将是未来十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考验。上海的职业教育要积极探索符合经济发达地区对技能人才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笔者作为职业教育战略专题组副组长参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职业教育部分的起草工作。几乎是同期,笔者还参与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起草研究。虽然这两个《纲要》所属国家和地方两个不同层面,但是都将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使我们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十分振奋。

聚焦《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任务可以看到,如何增强吸引力,这是未来十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目前职业教育培养的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就业环境、劳动强度、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等都不具优势,这些都使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因此,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将是未来十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考验。

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上海的职业教育更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符合经济发达地区对技能人才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做精、做特、做强”上海职业教育。这不仅是上海经济发展特点和生源规模所决定的重要战略思路,也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笔者曾经陪同德国专家参观上海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课,看到一个老师带50个学生在一个教室同时开展实践教学,德国专家表示惊讶,对实践教学工位不足条件下的动手型人才培养质量表示怀疑。客观上说,这一教学状态反映了我国人口众多、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和资源相对不足的阶段性特征。近几年,上海这一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教育资源的量与质都有明显提升;而在另一方面,户籍生源出现连年减少的局面,这为上海做精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

上海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已从普通技能人才转向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是具有前瞻性的目标导向,也是提高上海职业教育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特色的基础。这将引导职业院校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时代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发展潜能,从而满足学生就业和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面向未来,上海将进一步确立大职业教育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员工和转岗、再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开放教育培训资源,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做特、做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在这一过程中,要增强政府的统筹能力,运用市场调节机制,调动行业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完善校企合作机制,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吸纳社会资金发展职业教育。前段时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因此,构建职业院校和企业“双主体”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格局,将是上海职业教育“做精、做特、做强”的重要举措。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精、做特、做强职业教育,根本还在建立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提高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另一方面,要为教师培养培训与企业挂职锻炼提供良好条件,鼓励专业教师获得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技能资格,成为“双师型”教师。

面向未来,上海职业教育必须“做精、做特、做强”,才能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满足学生成为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成为上海职业教育走向国际的关键。

(文见《上海教育》半月刊2010年第09B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