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远程教育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1-28 15:07:00 人气:

终身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远程教育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楼一峰

摘 要:远程教育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改革的契机,也必将对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在发展远程教育中,人们不能仅仅关注采用多少先进的技术手段,更要关注新手段的采用对教育本身的影响。如: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资源共享等,使中国远程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终身教育;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自终身教育理论形成以来,人们多从适应职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它的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视角。但是,人的生存毕竟不同于动物的生存,人除了劳动、谋生的需要,还有休闲、享受的需要。终身教育要使人们“学会生存”,不仅应通过职业教育使人们高效率地从事劳动,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应通过远程教育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一、远程教育概述

(一)远程和远程教育之缘起

首先,远程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同通信技术的发展关系密切,它是工业化社会概念的典型产物。由于生产上越来越多地使用高效的通信网络,使企业的地理位置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雇员的工作地点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也有了“灵活”性,他可以在家中或异地完成,是否能在人最有空闲的时间来完成?后现代性的时空分离、迁移,重构机制等特点改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现实性,减弱了固有的传统思维约束,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自主或学习方式的探讨。可以说,工业化进程中的高级发展阶段——后现代性时期,打破了“身临其境”的教育理念,使远程教育成为时空分离的象征,也使得师生、教学分离的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成为可能。

其次,工业化社会的现实是生产力的发展的信息工具为标志,它一方面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媒体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求谋生者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生产模式。不仅在生产领域,而且在服务领域,生产工具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客观上要求生产者必须掌握新的生产工艺,“追赶”快速发展着的生产力。于是,技能与“通才”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时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便成为全新的教育理念,激励着人们以各种方式去接受新的知识信息。在这种继续教育的潮流中,成人教育很自然地成为主体,因为许多成人在接受了中等以上教育之后,正处在生产实践第一线上,他们最需要了解不断变化了的生产技能。而远程教育所使用的网络技术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发展着的工艺传播给学生;同时,远程教育时空分离的特性,也满足了成人“找空学习”的需求。于是,在众多教育方式中,远程教育是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为远程教育能够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们,从而有效地解决教育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易得性、灵活性和高质低价的特点赋予远程教育一种其他任何教育方式都难以比拟的优越性。由此可见,但如果没有工业化时期工业技术的高度发达,没有后现代性时期的时空分离,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也就不能应运而生。因此,正是人的本质所具有的现实性特征,决定了远程教育手段与其教育对象的有机契合。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运用多种媒体的多种交互手段帮助学习者更方便更有效学习的一种教育形态。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往往是学习者根据它学习的内容、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进行多种的选择和组合。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基本概念:

远程教育的对象。现代远程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将面对所有的儿童、青年和成人(包括老年人),因为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闲暇,都需要享受充实文明的闲暇生活,都需要接受全面的远程教育;而且,每个人本身都潜藏着某种主观能动的力量和支配事物的能力,能够在自由时间中自由地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因而也都能够接受远程教育。如我们十分强调残疾人的远程教育问题,因为从比例上来说,有某种残疾的人往往比正常人有更多自由或可以任意支配的时间,但他们常因患有残疾而缺乏利用闲暇的能力,这正是他们无法在社区中立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在残疾人生活中渗透远程教育的必要性。远程教育对象的大众化、全民化,使现代远程教育区别于历史上仅仅为少数人服务的远程教育,使之与终身教育在对象上完全重合,因而可称为终身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的目标任务。远程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多元的、全面的,“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远程教育也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引导和组织,构筑实现远程教育任务的价值、技能和技术体系,培养受教育者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的工作态度和道德行为。具体包括:(1)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选择、决断能力。(2)培养学习者科学的人生价值观。闲暇时间具有多元化的潜在价值,例如:恢复体力,发展个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等等,这些潜在价值只有与主体正确的选择和积极的活动相结合,才会转化成现实的价值。(3)开发非智力因素。现代教育中,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已不是放在唯一重要的位置,人们更多的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远程教育更是如此。比如,应该注重学习者主动获取与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者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信息,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学习者在学习中不仅要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也要具备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都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4)发掘学习者的自我潜能和增强自我约束力。远程教育将促使学习者成为自身学习进步的创造者和评价者,使单一的“由别人教育”与“个人自我教育”相结合。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习者自我潜能的发掘和自我约束力的增强,也助于学习者人格的个性化倾向。

远程教育的途径。远程教育是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下,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社会知识结构的现状,坚持宽进严出的招生原则,培养社会人才。所谓的“宽”一方面指学生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学历等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学生可通过办学单位自己命题考试录取,也可不需要入学考试,满足基本的入学条件即可注册学习,为想学习的人提供入学的机会;“严”指按照教育目标,通过严格的课程考试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才能毕业,学校从严控制毕业质量。从终身教育角度说,远程教育的形式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

二、远程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仅靠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无法满足我国学历教育市场的需求,对此,远程教育应承担更多的使命,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自1999年教育部批准开展“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以来,我国远程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从绝对值来讲,通过远程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10%以上(全国在校大学生数约为1900万人),特别是2004年,尽管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进行了大规模扩招,但是,注册进行网上学习的人数已达到了当年全国招生总数的17%(2004年全国招生550万人),高于开展远程教育以来的任何一年。各级电大要充分利用远程开放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构建新的全过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我国的远程教育一定会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远程教育在今天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除上述社会原因外,还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远程教育既有始于欧洲的现代哲学思想渊源,更来自今天人们对现实教育的反思,对现代教育功能的再认识。在传统观念中,公共教育一直是为人们“谋生”而不是“生活”服务,因此,当“谋生”不再成为主要问题时,许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去安排“生活”。教育活动固然离不开为谋生谋职服务的功利性,但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劳动本身创造性的增强,及整个社会知识的升值,教育活动应更多地向促进个性发展的目标努力,人们希望在不做工作时身心仍健康充实,生活仍充满意义,单纯为谋生服务的教育模式不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因为教育还要为人们的“乐生”提供服务。总之,教育的功能、价值必须也完全能够拓展和提升,终身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显著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崭新的教育,“从生存的重要意义出发,终身教育包括大量新型的适应个体存在所必需的新的方式”,因此,它需要“冲破学校体制的束缚,以占有既和工作有关又和闲暇有关的人类活动的全部”。社会呼唤为充实人的全部生活,并不只是劳动就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教育“适应闲暇”的职能,实际上是强调教育同时适应人的另一半。终身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所有功能的综合和提升,以为“全人”服务为天职,应寻求“既与工作联系起来,也与闲暇时间联系起来”的途径,这样,远程教育将与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构成终身教育的完整体系,成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它的基础在于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其含义主要是指人适应现代生产需求的劳动能力。马克思称“全面发展的人”为“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个人。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如下的表述:“要消灭使人终身束缚于一种职能的旧的分工;在消灭旧的分工的条件下,使人有可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由于使人通晓整个生产系统,这才可能使人全面地发展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代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和职能的变动,即工人的全面流动。这就要求劳动者能够掌握现代生产的最一般技能,以不致力于在社会分工的转换中造成结构性的失业。换言之,人类为适应高速发展的新形态下的社会分工,必须有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社会分工角色的“流动”状态下,远程教育课程的设置担负起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继续教育的责任。许多远程教育院校对学生实施比较灵活的选课和学分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有若干替代方案。在选课方面,远程教育的选课制较灵活,选课范围和比例都较大,可以跨学科、跨院校选课;可以根据某种需要随时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科目。选课的灵活性是以学分制作保证的。远程教育的完全学分制与传统教育的固定学年制完全不同,其学分往往多年有效,使学生可以自主设定和控制学习进度,最终完成学业。这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体选择与因材施教,学习科目、学分互换的体制,是学习的重大革命。一方面,它满足了个体主观兴趣爱好以及时间允许的需要,另一方面,个体可针对社会市场分工的需要,选择适应经济生活变动的实用性课程,从而完成“动态”中的职业教育。

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和社会分工不再终身束缚于人的客观形势下,远程教育更加注重对跨学科、跨领域的通才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在远程教育开设的课程中,科学技术类课程最多,其次是职业经济类。2000年开始实施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远程教育实践,体现出远程教育对教育市场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在某种意义上说,远程教育为“在消灭旧的分工的条件下,使人有可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基础,提供了“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最佳学习选择。

三、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稳步推进远程教育

(一)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

从传统成人教育看,无论是电大和其它形式教育,主要矛盾是工学矛盾,给学生的学习设置了极大的障碍,严重地约束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对教育来说,应改变观念,积极充分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用全新的理念、先进的手段、合理的制度和管理去改造传统远程教育,适应新经济社会的需求,自我设计学习计划,并允许学生超越时空、跨越地域的学习,学习手段上,应实现让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学习的条件,包括网上授课、课件点播、网上答疑、辅导、网上传递作业、测试等,即建立网络化学习系统,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积极投入讨论思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二)改革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要解决目前传统远程教育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工学矛盾,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改变和教学手段的提高,即教学手段上要让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时间来修读课程,而管理制度对此又要允许。比如现代远程教育能够实现的无所不在的虚拟课堂的存在、教学资源的丰富,让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学习他所需要的学习的任何知识,这就是可能性。在管理制度上,采用了学分制管理,就能避免原来管理中“面授缺席1/3取消考试资格”等规定。
当然,要实现学分制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建立配套的网上管理系统,其核心是实施以课程管理学分化为中心的目标管理,也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学生网上学习信息的管理,也就是开发教育平台,把管理置于信息的收集、处理、传播之上,根本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的状况。对于考试等重点环节,还应该开发专门的系统,比如,开发远程监考系统(监控系统、传输系统、指纹识别系统、试题库自动组卷系统等)。

(三)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条件是资源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课件开发问题,而课件开发又关系到一流师资资源的利用问题。目前各广播电视大学都在开发各自的课件,但由于受师资力量和资金条件等限制,各课件的质量和效率各异,而且在资源建设上是一种浪费。因此,在逐步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这样一个大教育环境中,应该实行课件互用,一流师资共享的格局。当然,资源共享也包含了先进教育平台,各种软件系统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远程教育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形势和需求形势,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人才。

(四)创设一个优良的远程教育环境

远程教育没有固定的形式,往往是学习者根据要学习的内容、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和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进行多种的选择和组合,应该把学校、社区、家庭作为实施远程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与场所。

第一,设计多媒体远程学习材料。既然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就应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从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出发,考虑下述因素: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不同学习主体对学习时空的特殊要求,人的生理发展、老化程度和认知特点对学习材料演示的方法、演示时间的要求;学习内容对虚拟学习环境的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与综合应用;人的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特征与远程学习形式、过程的相适应,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等。

第二,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具学习个别化的特征,学习由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支助的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一有比较详细的对个别进行指导的详细指南,突出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指导如何控制学习过程,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二有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不同的内容宜采用的不同学习技巧,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这要求学习过程有师生之间和学习者之间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交互设计。三能帮助学习者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者要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以使学习者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可以使每个学习者学会学习,对学习过程的选择都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第三,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内容要有实用性和趣味性,鼓励学习者边学边用,用以前尚未接触过的、更有效率的途径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了解探索网络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新功能。学会了一种方法,立即付诸实践,使得学习者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加主动地学习新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楼一峰,顾晓波.创建学习型城市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同济大学课题组,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2002, 11.

(文见《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