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道歉
——回应《口语交际题的背后》
梅燕燕
在做完这道口语测试的答案统计后,教师不能急于去班级中教育或质问学生,而应该冷静下来,根据分析出的几种类型进行深入思考。
首先,要分析答案中各种类型的内在特点。
轻描淡写型和简单道歉型:现在的孩子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受宠,对于他们平时犯的一点小错误,家长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轻描淡写就过去了。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可能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一个非常正式的道歉过程,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做,因此碰到此类问题时就会简单带过。
自我开脱型:“还是个孩子,犯错是难免的。”这样的想法时常会出现在我们家长和老师的脑海中,因此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往往从轻处理。但是这样的想法若被学生误解,就可能成为他们逃避惩罚的借口。
装聋作哑型和火上浇油型:这样的孩子在交际上需要大人进一步的引导,他们在与人交流时经常会表现出故意忽略或是歪曲他人的想法,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
其次,要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1. 开一次主题班会,以如何真诚道歉作为切入口,将在问卷调查中出现的内容排演成小品,要求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刘阿姨,我更喜欢听到怎样的回答——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并且要直接向学生指出,当对别人造成损害时,真诚地道歉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逃避或讽刺很有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可以举一些例子,如最近刚发生的一件事:两个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在前一天两人已经打过一架,但是其中一个孩子心中恨意难平,第二天就将刀子捅向了自己的同学……如果在矛盾刚发生时,他们能够真诚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歉意,而不是互相指责,导致火上浇油,令矛盾激化,这样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 针对当前学生被过度保护,交际环境比较单一的特点,推荐几本介绍交流技巧的书,放在教室里供学生借阅,如《给星期五的信》、《道歉的五种语言》、《编织交际的纽带:青少年人际交往》等。在平时的十分钟队会上可以编一些短小的情景剧,将在书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中。如,不小心将同学的水杯打翻,将其书本弄湿了,该怎么办?让学生进行一次真诚的道歉,并请同学们对此作出评论,商讨如何说才能让对方体会到诚意,除了口头道歉,还可以有哪些补救行动,如把水渍用餐巾纸吸干,把书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等等。
3. 利用家长会的契机,与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家长也能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互动交流活动,也可以在平时更平等地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为人处事提供一些建议和要求。
4. 再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组织一次交流会,可以说说自己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各种交际技巧化解矛盾的。也可以用之前的口语交际题让学生再做一遍,并且做完后与之前的答案作比较,看看在学习之后,自己的想法有哪些变化,哪一种语言交流方式更有利于人际交往。
如何与人交际,使自己的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终其一生不断学习摸索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掌握运用各种交际技巧,但是经过学习,能让学生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依靠真诚和沟通维系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善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上海市高桥东陆学校,上海,201206)
(文见《思想理论教育》20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