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均教育经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核心指标及其修正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3-9-27 10:12:00 人气:

杨晓霞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刘晖 /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关于如何衡量并监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已有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完全评价、问题取向、单一指标。但是,无论在指标的选取还是在指标的处理方面,上述指标体系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以修正后的生均教育经费作为核心指标,不仅有助于克服前述不足,而且符合以投入均衡为主要内涵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对生均教育经费的修正包括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引入地区价格差异因素,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综合主观满意度指标,等等。

关键词:生均教育经费;义务教育均衡;核心指标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监测制度,首先要解决用什么样的指标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当中都已有较多的探索,各种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纷纷研制出炉。2012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出台了对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然而,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的争论并没有停止。本文认为,以修正后的生均教育经费作为核心指标,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