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争议问题之我见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6-12-19 10:17:00 人气:

杨德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上海 200234)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在五个方面所进行的体制改革,论述了大学既是事业单位又具有产业性,所以应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和市场,同时也剖析了高校合并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针对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高校“扩招风”屡屡遭受的批评,文章指出要予以理性地看待,并分析了高校扩招的必然性以及高校更名、升格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争议问题

笔者曾在网络里多次看到被转发的著名学者的文章——《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败笔》,可以说,诸如此类的否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文章还真不少。有人甚至说,6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从来就没有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科学规划、协调发展。教育在前30年强调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后20年则要为拉动社会内需、经济增长服务,所以就“一直受到折腾”。凡是在中国高校工作过的,或认真到高校做过调查研究的,就会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其实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从单一的、国有化的办学体制向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转变。二是从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向中央和地方两级领导体制转变。三是从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向依法自主管理转变。四是从单一的投资体制向多渠道集资转变。五是从后勤行政化体制向后勤社会化体制转变。

我们应充分肯定高校扩招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要只看到不足的一面,更不能一叶障目,全盘否定。高校扩招不仅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而且“为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看待三十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正常现象,对不同的观点可以深入探讨。但应该多做一些调查研究,应从当时中国经济社会的状况、改革发展的状况,应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后带来的变化、产生的积极效果,全面的、客观的分析,用事实说话。切忌情绪化、简单化、片面性,要看到主流,而不要把支流当主流。我认为三十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看是成功的,成绩是巨大的。数量上有了大发展,体制上有了大突破,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社会适应性增强了,取得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大面积丰收,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13-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