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评价标准——兼谈美国学生评价标准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1-6-1 13:46:00 人气:

浅谈素质评价标准
——兼谈美国学生评价标准
上海社会科学院 王芳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评价的标准,素质评价方式的完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笔者认为,没有素质评价标准的确立,就没有科学的素质评价方式,也就没有可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文章通过当前教育实践中对三个最基本的素质评价标准的误解说明,目前教育界还缺乏素质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系统理论,更缺少成熟的素质标准实践模式。所以如何确立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情况的素质评价标准,建立有效、合理的评价方式,使素质评价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教育界必须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 素质评价 素质评价标准

一、当前素质标准的现状

素质教育是教育界恒论恒新的问题,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已颁布的《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开篇总体战略部署中首先指出的还是素质教育问题。《纲要》提出:教育要“聚焦战略主题,实现重大突破。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促进教育公平,追求教育卓越,在若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体制机制…” ,在第二部分重点任务中,还是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主题,从教育的不同层面提出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并提出要聚焦素质教育战略主题进行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鼓励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试验。转变应试教育倾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小学生“减负”有效机制,深化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和教学模式改革,凸显各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成长”。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培养模式转变,要“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推进素质教育,健全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形成多样化、可选择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新制度。”所以说,素质教育仍然是接下去十年上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主题。

素质教育的战略地位无可撼动,那么,评价素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在纲要中描述并不多。虽然对于学生素质评价没有提出具体标准,但是纲要里充满着对学生素质评价和素质提升的要求。在体制改革部分,提到了“完善中小学入学和招生考试制度。…在实行全市初中统一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高中阶段入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统一招生录取的办法,逐步扩大学校自主招生比例;….建立与高等教育普及化相匹配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着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招生考试导向机制。” 但是纲要中对学生素质评价并没有给出标准。笔者认为,要实现纲要中提到的重大战略主题,完成重大工程和行动项目,必须首先梳理、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素质标准。这是素质教育与评价的出发点和前提。

一般说来,素质即人所具有的维持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要素,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素质概念受到中国教育理论界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实践模式问题,评价体系问题等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在讨论研究的过程中,许多专家纷纷写出世界各国的素质教育介绍。

在实践的领域,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探索对优秀学生的选拔制度,改革高校招生制度,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文汇报近期报导,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决定,在2010年自主招生时开展合作,实行“五校联考”。与近年各大学各自举办的自主招生一样,五所高校仍将选拔分成笔试、面试两个阶段,但包括通用基础测试(General Exam)、高校特色测试(Special Exam)和面试(Interview)三个模块,简称“GSI模式”。 成绩单变成“考生评价报告”,考生的成绩单不再是各项分数简单的累加,而改由分数和“考生评价报告”组成。针对每一门课程的考试都有分析和评价,具体指出考生在某方面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上的表现。教育界专家认为,这五所高校联合组织自主招生考试,是改革传统高考的又一新尝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北京大学使用校长实名推荐制录取学生的方案公布后不到24小时,人民网2009年11月17日称,在某门户网的民意调查中,质疑实名推荐,认为对多数人不公的占67.8%;认为可以弥补高考机制不足发现素质人才的占24.5%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周大平认为,与其实名推荐,不如探索多元评价模式,与其给校长推荐权,不如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权。 今年12月12日,四川大学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办法出台。川大在招生办法中特别为被称为“双特生”的奇才、偏才和怪才打开自主招生大门,在这一招生环节中同样采取了“高中校长推荐制”,同样引发巨大的争论 。

二、美国学生评价标准

为什么在国外实施已久的评价方法引来如此大的争议?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与部分教育界人士对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素质评价方式片面理解所致。采取推荐的方法貌似与国际接轨,从深层次看,并没有触及到素质评价标准的实质。尽管目前关于美国素质教育的介绍满天,其实美国并没有素质教育的提法。但是人们一般相信,只有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才可能被美国名校录取。因此笔者通过名牌大学对候选人的录用标准来探究美国教育下的学生素质标准。

美国的大学录取标准颇为复杂,一般来说,名牌大学的录取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看高中成绩(年级排名,课程的选择等等)和标准考试成绩(SAT,SATⅡ,AP等),85%-90%的申请者都会符合要求。探后考虑明星效应,以及杰出的领导才能。优先被录取的是明星和名人以及学业突出者,比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西屋科学奖得主等。经过这些录取条件,占录取总额60-70% 的学生已经选定。剩下的能否被录取,主要看老师们的推荐信和申请者的作文。挑选人通过读申请者的申请作文,看学生的写作水平、个性以及在文章中蕴含的激情(passion),领导力(leadership),上进心(determination)和正直(integrity)等素质。

美国《普林斯顿评论》曾把1500多所大学以录取难易程度从60分到99分进行排列,称为录取竞争指数。美国独立升学顾问高燕定认为,所谓“录取竞争指数”也就是个人的“综合素质”。他将这个评估方法归纳成一个公式:
综合素质总分=就读的高中( 0~4分 )+课程难度( 0~21分 )+年级排名( -1~3分 )+平均成绩( 0~16分 )+ SAT成绩( 6~25分 )+全国荣誉学者( 0~3分 )+申请论文( -3~5分 )+推荐信( -2~4分 )+课外活动( -5~30分 )+种族多元化( -3~5分 )+体育活动( 8~40分 )+超级录取( 40分 )+[体育教练点名( 5~10分 )+家住远处( 3分 )+父母因素( 5~8分 )+多元化( 3~5分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综合素质评分的项目主要有12项,前面6项主要体现学业素质,后面6项体现其他素质。能在重点高中学习的学生具有高素质,不在重点高中,但是选修很多最难课程的学生也具有高素质;善于考试能够获高分,也具备高素质;善于准确地用书面形式表达思想,能够获得老师的大力推荐,是优秀素质的表现;花大量时间参加社会活动,甚至打工,是优秀素质的表现;少数族裔学生因为文化背景和家庭的原因,需要较高的素质才能完成其他学生同样的学习;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优秀的运动员,也被认为具备优秀的素质。人才和素质不是单一类型的,某方面不足可以用其他形式和内容来平衡。所以,成绩不好的孩子不必悲观,学习成绩不好也可能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从这个评估公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大学看中的学生素质标准。

具体到实践领域,这些标准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2005年,有3200位SAT满分的学生申请哈佛大学,结果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中56% SAT 在1500分以下。因为在名牌大学,录取的并非是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录取的是将要贡献社会的人。举例来说,一个女孩学习一般,但她以1300多分的SAT被哈佛大学录取。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富裕到她一辈子不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高中的暑假,她没有去暑假班学什么大学预科,而是天天到餐馆打工挣钱,挣的钱捐给拉美两个穷苦的孩子上学。她几乎把全部的课余时间用来做志愿工作了。这个女孩在大学申请里写道:我的父母有钱,但如果我从他们那里要了捐出去,那是他们的慈善而不是我的。这三个暑假是我对社会的贡献 。

而在我国,尽管诸多评价方式改革正在进行。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素质标准,导致改革效果不佳。比如,今年北大公示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90名学生名单,各中学校长对所推荐学生的推荐语也一同公布。在或长或短的推荐理由中, “成绩优异”者60人,占总数67%,绝大多数校长仍选用了成绩作为主标尺。“学生干部”42人,占总数47%。 “奥赛”获奖者35人,占总数39%。此外,20名学生的推荐语中提到了“素质” 。以此来看,北大学生录用中的校长推荐标准基本还是成绩第一,这与通过高考选择高分状元的办法没有本质的不同。从中也折射出当前中国学生素质评价标准的缺失。

三、素质评价标准缺失的具体表现

1、缺乏对品德教育的有效评价标准

当前虽然各级教育机构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但至今没有合理的、可操作的评价方式出现。大家已经认同书面考试不是评价学生道德素质的合适方法,正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但据笔者的了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估还是流于形式,有些只需要在表格上盖章就可完成,而且与大学录取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所以缺乏实施的动力。

美国虽然没有类似国内的思想品德课,但是他们讲究做人的底线,包括做人的善良、自信、诚实、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学校通过体育运动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公平竞争等意识,教育孩子们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违反规则的成本是很高的,会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小到失去参加活动的机会,大到失去同学的信任,没有朋友。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可怕的结果。学生的道德培养也有可以衡量的指标。比如,爱心可以用很多方面来衡量,化成具体的指标,就是学生在做公益事情上花了多少时间,在哪里做的,由谁来证明。通过这些量化的资料,可以衡量学生是不是有公益心。

2、缺乏对人文教育的有效评价标准

中国教育界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基本上是限制在理科范畴内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许是受几十年来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影响。语文,英语虽然也是主科,但与国外的教学深度相比还是有很大距离。钱学森老人一直提醒我们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艺术有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像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学习人文学科能增加社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因丰富阅读所产生的伦理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

根据资料,在美国众多顶尖大学中,加州理工学院对新生的数学和科学等学科能力要求最高,申请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要修的理工类课程的最低要求却总共是7个学分,占其高中总学分的28.6%。钱学森先生在2005年3月29日谈到自己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说: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去听课,生物系有摩根这个大权威,化学系的课我也去听。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这种文理兼修的传统一直持续到现在。比如在普林斯顿大学这个理工类学校只要求4年的数学、2年的实验科学,数理化生学科只有6个学分,仅占28个总学分的21.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理工科排名前列的大学对人文科学要求很高,比如斯坦福大学,要求具有写作和文学训练的4年英语课程。它还要求3年的历史,而且此课程一定要包含论文写作的训练;接下来的才是要求4年数学和3年或以上的实验科学。在美国基础教育中英文课难度很高。比如在加州,十年级的英文课要求学生分析十本英文小说,为了拿到学分,每天需要看几十页的材料,同时还得找资料作分析,一个小时作业时间是必须的。 相比而言,国内的语文教学实在是浅显,所以许多中学生,甚至一些理工科的大学生文理不通的也大有人在。

3、缺乏对创造力培养的有效评价标准

中国式教学的特点想必每个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人都心领神会,笔者在此不赘述。有意思的是有些后来到美国上学的学生反映,美国老师的讲课非常没有条理,似乎老师根本就不备课。笔者在旁听美国大学生的课上,感觉也差不多,发现如果没有学生的提问,老师的课根本无法进行下去。美国学校的教学基本上是点到为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自我表达能力,对学生的独立精神培养非常重视。
笔者看到弗吉尼亚州小学五年级社会学习教科书上有一页评论,题目是:怎样才能知道你所知的是真的?“虽然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的知识,但是不要以为这些知识都是正确的,这些只是目前为止我们所能知道的。就像很久以前有人认为地球是平的,后来才发现地球是圆的。所以永远不要认为已经知道的知识就是正确的,永远不要停止怀疑,因为停止怀疑也就停止了思考,而没有独立思考对人类的进步而言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这样的思考习惯始自小学,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中。中国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也有一个比喻,觉得美国的老师训练的是孩子的咀嚼功能,一开始吃得很费劲,所以看上去还有些缺乏营养。而中国的老师更喜欢对孩子填塞食物,学生们经常吃的是老师磨碎的不需要咀嚼的东西,看上去营养丰富,长久下去孩子的牙齿则会丧失咀嚼的功能,等到没人喂得时候反而不会吃饭了。

与教学方式相配套的是对学业的评价方式。质疑老师的观点,“会提问题”是老师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尺度。即使在标准化的考试中,也可能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看思路。比如,在加州高中的生物学统考中的作文题目是:请举例说明达尔文进化论中的种内进化和种间进化是如何进行的,并对物种的进化做出你的预测。一位学生的写作大意为:当前地球上的少女有美有丑,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我预测将来美女会越来越多。理由是:美女才有人要,丑女没人要,嫁不出去,自然无法繁殖后代。中间举了很多事例论述了他的观点。结论是:美女人见人爱,她们最适应环境等等。这样的回答,在国内肯定是不及格的,不过在美国,由于他的格式正确,主题鲜明,至少可以得到百分之八十的分数。 在2005年3月美国SAT考试中,一位叫杰西卡的华裔小姑娘虽然没有写完作文,但还是得了满分。因为美国SAT的作文重在考核作者对主题的表达,并不在乎小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只要文章有很好的主题,结构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分数。相对而言,国内在作文中错别字扣分的规则和标准似乎也可以改了。

结语

建立科学的素质评价标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恢复教育的本来意义和价值,即养成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成长经验、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体验思想、创造的魅力,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没有教育评价标准,没有科学的素质评价方式,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笔者认为,目前教育界还缺乏素质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系统理论,更缺少成熟的素质标准实践模式。所以如何确立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情况的素质评价标准,建立有效、合理的评价方式,使素质评价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是教育界必须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借鉴国外一些好的素质评价的成功经验,研究新环境下的我国的素质评价标准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1020)》,载《解放日报》2010年9月14日

[2]姜澎,王乐:大学自主招生演变出全新形式 明年"五校联考",载《文汇报》2009年10月20日

[3]《调查称近7成人担心高考加“面试招生”滋生腐败》,载《中国青年报》2010年11月16日

[4]周大平: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热冷,载《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12月16日

[5]参考中国青年网2009年12月14日,文献来源:http://edu.youth.cn

[6]参考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原载美国《世界日报》2005年教育专刊

[7]参考张晨:从名牌大学录取官的角度谈美国大学的录取,文献来源http://exam.gter.net2005-9-02

[8]参考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生名单,来源:北大招生网 http://www.gotopku.cn/

[9]钱学森最后一次谈话:中国大学缺乏创新精神,人民日报11月5日

[10]参考方帆:《我在美国教中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11]参考《The age of exploration and conquest》,Mary Munford Elementary School 教师授课资料,未公开出版

[12]方帆:《我在美国教中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P59

 

(文见《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4期,正式发表时略有调整和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