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10-22 14:52:00 人气:

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陈国华

流动人口子女有效融入城市公立学校需要形成完善的国家、群体和个人支持系统。在国家支持上,政策对流动人口子女能否融入城市公立学校起基础性作用。当前一些政策,如在流动人口子女申请入学时需要提供务工就业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和有效期内暂住证等,这些繁琐的条件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带来了困难。在今后工作中,应该改变这种状况,使政策更具操作性,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经费是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学校的保障。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主要由流入地政府负担,但地方财政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此,可按一定比例给省(自治区、直辖市)拨付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专项经费,还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券”制度。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宣传,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政策、法规,使其能够有效维护子女教育的合法权益,并将各地方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有效经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加以宣传。

在群体支持上,公立学校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确实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针对学习特别困难的流动人口子女,公立学校要尽可能安排教师对其单独辅导,关注他们的心理适应情况,消除偏见,帮助其尽快融入学校。企业作为流动人口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流动人口问题也负有责任。企业可在流动人口子女比较集中的城市公立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对公立学校中成绩优秀,家庭贫困的流动人口子女给予一定奖励,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设立奖教金等形式,对促进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学校的先进教师给予适当奖励,提高他们接纳、关爱流动人口子女的积极性。非营利性组织也应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发挥更大的支持作用。非营利性组织应该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支持向城市公立学校拓展,要督促政府加大对城市公立学校接纳流动人口子女的支持力度,影响其公共政策,同时要督促城市公立学校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并呼吁企业、社会公众关心、支持和帮助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学校。

在个体支持系统上,流动人口子女的父母要深刻领会国家相关政策的精神,提升自己的政策水平,深刻认识到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教育特别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如大学生去城市公立学校为流动人口子女开展教育帮扶以及建立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组成的社工服务队伍,这不仅可以给流动人口子女带来知识和信息,还可以给他们以关爱和精神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与热情。此外,在地缘方面,城市家长要充分尊重流动人口子女的这项基本权力,转变观念,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消除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刻板印象。

 

以上文字摘编自成都理工大学陈国华的来稿《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学校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