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的反思——基于中韩政策的比较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6-12-19 10:21:00 人气:

赵俊芳 /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教授  车旭/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长春 130012)

摘要:世纪交替之交,中韩两国作为后发现代性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相继出台了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总览两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实践,均是在国际间竞争日益加剧的总体背景下,以国家作为实施主体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加速优秀人才培养。当然,也存在“重叠”与“兼容”、“单一”与“多样”、“单位制”与“项目制”等差异,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产生影响。

关键词:中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比较

大学作为人类文明的学术重镇,在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源,东亚各国家、地区因其后发性特点,均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大学及高等教育发展,并于20世纪90年代相继实施了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主旨的“211”、“985”、“BK21”等系列工程。中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的差异一是推进方式不同,我国是“重叠式”,韩国是 “兼容式”。我国“985”大学不仅同时得到“211工程”与“985工程”经费的资助。韩国“BK21工程”建设目标比较综合,但兼容性的推进方式导致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顾此失彼,不得不通过其后的“NURI工程”进行弥补、修正,但避免了工程中的重复资助、重复建设等问题,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资助对象不同,我国“211工程”、“985工程”只向公立高校开门,尤其是“985大学”90%以上为部属高校,韩国“BK21工程”消除身份符号,面向本国国、公、私立三类高校,以质优为标准,公平竞争,实现多样化资助。经费拨付方式不同。我国一流大学建设中大学作为独立的整体进行申请并获得资助的方式,政府以大学为对象统一拨款资助,再由大学进行二次分配。韩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在传统行政体制的基础上,以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专家意见为导向,有计划地确定或选择若干亟需领域问题作为项目指南供研究团队参考、申请,形成临时性的“项目实体”或“项目组织”。

因此,在今后的“双一流”建设中应首先确立人为主体,注重内生,持续发展的策略。其次,统筹资源,合理布局,提高效益。再次,加强评估,开放信息,公平竞争。

《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