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发机构促进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5-11-16 14:40:00 人气:

一、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研究解决如何通过赋予原区县教育学院新的功能,使其成为促进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专业支持机构

浦东作为国家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于2004年开始探索构建教育“管、办、评”联动机制,即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专业服务”的基本模式。但随着政府退出具体的业务管理与指导,学校自主办学权力的回归,由谁来承担起地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专业支持责任,构成政府、学校与专业机构之间有机的联动与公共服务的共生圈,目前理论界缺少深入、专业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主体之间的依存关系构建,尤其是地区教育学院转型为教育研发机构,承担地区教育公共服务的专业支持角色与支持行为的行动路径提供理论思考。

本研究期望从浦东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出发,通过对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本身内部组织机制改革,来为区内学校、教师和行政部门提供更为直接、优质的服务,探索出教育研发机构促进地区教育公共服务提升的有效路径,解决学校和区域教育创新不足、专业支持不够、整体品牌培育不充分的现实难题。

(二)核心概念:教育研发与教育研发机构

“研发”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有两种解释,一是研究开发,一是研究发展。我们取其两种含义的综合,从研究对促进教育发展的角度,认为教育研发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研究,创造性的研制出改进教育服务的系统活动。

教育研发在本研究中主要指的是区域研发机构或学校为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品质提升而进行的各种创新性的持续改进活动。因此,区别于大学或其他科研机构的研发既包括理论性基础研发,也包括应用性产品技术研发的活动,地区专业指导机构的教育研发和学校的研发更强调的是对教育服务改进的研发。其目的是促进地区教育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公共价值。因此,其特点一是要有创新性,二是要有应用性,三是要有可大面积使用的推广性,这也就提出了教育研发的创新孵化问题。

就教育研发机构而言,本研究试图从“教育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教育产品的视角,借鉴科技与企业界的“研发”保障概念,迁移在教育领域来思考区域教育研发机构在提升地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中的专业支持作用。广义的说,教育研发机构就是从事教育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机构。本研究特指区县教育学院应根据新的时代要求,从传统的教师教育走向对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创新与质量保障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从建立健全区域教育研发机构的专业支持体系角度,系统思考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效路径。具体的研究对象就是区县教育学院。

从目前各地成立的支持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机构看,主要是区县教育学院、教科所或是由这些机构合并组建的部门。从已有的这些机构的相关研究与实际承担任务看,主要仍然是原来这些独立机构的功能,并未实现功能整合与拓展。很少有机构或相关研究将其定位为是一个区域教育创新孵化、区域教育产品研发、质量监控保障的核心机构。但我们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中又迫切感受到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在PISA测验成绩分析后我们发现,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机构来关注学校教育的高端发展、需要在教育公共服务均衡的同时关注教育公共服务的优质化、精致化发展、高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地区教育质量提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凝聚集体智慧,需要所有教育服务主体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当前存在的这些机构功能的重新赋值,研究解决如何通过促进不同教育服务主体的能力提升来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和服务保障。

二、实施进程

(一)子课题方案设计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

主要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进展,为研究的深入正确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院内各部门根据总课题研究思路,设计部门子课题研究方案,多次组织研讨论证,召开子课题设计思路研讨会、方案论证会。

(二)服务对象需求调查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5月)

总课题组根据课题设计总体思路,策划调研方案。各部门根据子课题设计思路,提出调研对象、调研内容,设计调研问卷和访谈提纲。总课题组统一组织进行面向全区校长教师的网上调研,组织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撰写。在掌握需求和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思考区域教育研发机构促进各教育公共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的可行路径,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三)改革实践阶段(2012年6月-2013年6月)

在理论分析和调查访谈基础上,构建起可行的促进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举措,在实践中探索,并不断反馈、调整,摸索适合时代发展、区域特点的实施路径和组织模式。期间于2012年8月和2013年1月分别召开两次阶段论证会,总结前期实施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完善下期研究改进思路和方案对策。为更好的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进行功能架设,2013年1月,按照课题研究思路和服务路径设计,进行组织管理框架调整,由以往以事为主的四部一室(促进部、教研部、培训部、信息部和办公室)改为以服务对象为主的四部一室(教师发展中心、学校发展中心、区域教育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和办公室)。在运行半年后,2013年6月,完成部门管理人员聘任,实现组织架构与管理人员调整的对接,为基于需求的内部组织管理奠定基础。

(四)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4年6月)

从实践出发,在理论上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探索出适合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品质提升与创新系统构建的有效路径。完成课题结题材料准备,在公开刊物进行研究成果发表和展示宣传。组织完成结题工作。

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成为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在2014年5月的上海市示范性区县教师进修院校评审中特色办学成果的重要研究成果,使本院顺利评审通过获得市级示范教师进修院校。

三、创新之处

(一)理论支撑方面:以教育公共服务与体系建设的理论为支撑,系统思考研发机构作为区域教育公共服务支持组织的内部组织管理建设与服务方式构建,体现了研究本身的时代站位与高瞻远瞻,发挥本研究对地方教育公共服务支持组织变革的思想与行动引导力

(二)组织建设方面:从关注事的完成到关注服务主体的发展,从教育公共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出发,反思区域教育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摆脱固有的功能模式与组织架构,以“服务对象”为基点建构“四体共振”的组织框架,使组织建构从事务性布置走向推动主体发展的服务性研究与设计

(三)研发创新方面,以研发机构促进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建设为目标,以创新项目设计为依托,借用产品流程管理理念,提出从评价诊断、创新研发、质量监控角度来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

(四)研究方法方面:以多元研究方法,进行积极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提炼地方教育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的创新经验与做法

四、研究发现和结论

(一)教育研发机构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支持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教育研发机构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支持中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区域教育研发机构的内部组织架构不适应学校与教师发展的需求

2.区域教育研发机构为教育行政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意识有待加强

3.区域教育研发机构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引导停留于技术表层

4.区域教育研发机构内部运作机制制约了内设部门合力的有效发挥

5.区域教育研发机构作为区域教育研究前沿的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

6.区域教育研发机构符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队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二)教育研发机构促进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实施系统建设

1.变革组织行动框架:以服务理念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工作服务体系

由教育研训走向教育智库,可能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由于长期的工作惯性带来的工作路径依赖,进而由此产生的工作惰性所造成的改革的矛盾问题。为此,要想走向新生,承担起基于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而组建的地区教育智库的责任,就必须首先要从组织架构角度来思考教育研训机构转型为研发机构的问题。

有研究者认为,服务的要求、服务的意识与态度会对服务提供者的工作行为产生引导与约束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 因此,在一个机构开展服务过程中,是否能从服务的理念与要求方面进行更新就成为服务能否转型的重要基础。作为社会组织的区域教育研发机构,其根本目标是通过提供支持服务,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育研发机构在内部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中,就必须打破过去以事务为中心的条线划分方法,建立起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工作支持体系。

从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角度,我们在上文分析中已经指出,教育公共服务主体包括:承担教育公共服务提供的政府、承担教育公共服务生产的学校,具体进行教育公共服务生产的技术人员——教师等。为此,教育研训机构在转型建设中,就不能再按照以往的事务工作划分部门和工作条块,如教研、科研、德研等,而应该是根据服务对象,建立基于服务对象的工作组织。基本的构架应该是:以行政决策者为服务对象的决策咨询系统;以学校管理者为服务对象的学校发展服务系统;以具体的教育教学执行者为对象的教师发展支持系统;以有利于同行协作的信息共建共享为主体对象的信息支持系统,等。

2.变革组织工作模式:以产品研发流程为工作主线,建立起教育公共服务支持的工作系统

以往研训机构因其工作主要是贯彻和执行,故其主要工作流程是接受上级单位指令——制定本地区相关工作贯彻实施方案——邀请专家或本机构人员以讲座或研讨等形式进行指导。

根据产品研发是基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育研发机构工作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诊断评价——研究孵化——质量监控,并由此构建基于对服务对象工作质量评估诊断相对应的诊断评价支持系统、研究孵化支持系统、质量监控支持系统来实现其功能。

3.变革组织工作内容:围绕智库功能,着力加强以设计研发和应用指导与推广宣传为主的工作实施

研究者普遍认为,智库作为一种专门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生产公共思想和公共知识的社会组织,它的主要功能应该包括提供思想产品、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公共人才、引导社会舆论等。 根据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一个符合智库特征的教育研发机构在服务内容的提供方面,应围绕以上方面进行。

五、分析和讨论

1.创新理念引领下组织变革如何有效实现

本研究本质上是对一个区县教育学院如何由传统的教研培训指导走向地区教育创新研发引领的组织变革研究。这首先要求研究者对引领组织发生变革的社会和教育背景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对组织应该改革的方向有准确的判断;其三是对如何组织组织变革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最后是对支持组织变革的制度和心理环境要有足够的配套。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较好解决,则组织变革无法产生其预期应该达到的效果。

对于区县教育学院,组织变革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如何变革、怎么变革问题,而是组织内部人的心理冲突与阻抗。主要表现为:惰性心理造成人们习惯于既有的管理框架和服务模式,无法接纳新的组织框架和新的服务理念下的工作行为变革。这可能导致组织内部人员面对组织的革新,出现沉默的对抗。对此,可能需要有足够的预先宣传铺垫和改革进程中的坚持不懈。

2.专业支持路径与支持策略如何有效转化为区域内各公共服务主体的能力

本研究对区县教育学院组织变革研究是放在区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架构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来思考的,因此,其组织变革的框架设计也是基于对服务体系内各服务主体需要专业部门给予的支持而进行的内部组织架构。并从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角度,从质量标准建立到项目引领创新到质量监控这一流程角度设计了各部门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但这些服务如何有效的转化为被服务对象的能力提升,不是专业支持部门主管输出就可以单方面实现的,需要的是行政部门的支持、基层学校的配合、教师等服务对象的接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的是一个有效的教育公共服务支持组织合作网络架构下每一个组织自觉的变革与推进,是一个协同变革的组织模式。

六、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教育研发人员能力标准的诊断模型和培养对策研究

本研究过程中,尽管已经对内部人员能力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于其特有的专业能力的分析和诊断,仍有所欠缺。适合于区域教育研发机构的能力模型尚未构建。

2.进一步加强对组织变革过程中,组织架构、发展与组织内成员个人的目标、动机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组织变革,组织框架与制度建设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但人的变革是长期而缓慢的。但组织变革成功与否却往往受制于人的因素。因此,如果能将组织变革与人的需求有机统一,则必定可以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