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基本状况:专题统计分析报告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2-9 18:15:00 人气:
工业化、城镇化引发的人口流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最大社会变化,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人口流动仍将是我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影响因素。 在人口流动与迁徙中,我国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 规模不断增长。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已达到3025万人,占19%。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上亿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妥善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民心工程,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本报告结合我国政府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政策变迁,从规模、分布、来源以及受教育情况等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已成为社会重大课题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口流动对中长期国家发展以及现有的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相应而生,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将保持继续加快趋势在工业化的推动下,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1990-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26.4%提高到41.8%,每提高大致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约为1000万左右。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大量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地区迁往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地区。1995-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净迁入人口约为2000万 ,人口净迁入约为1.57%;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净迁出人口1300多万和700万,人口净迁出率分别达到1.07%和0.56%。 据联合国预测,随着经济尤其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仍将持续上升,2000-2025年可能上升到64.6%。21世纪前半叶世界人口城市化步伐非但不会停滞,反而有加快的趋势。而这种加快的趋势主要靠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城市化拉动。该项预测表明,2000-2025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例可由45.1%上升到61.2%。 当前我国人口城市化既存在乡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同时也有中小城镇人口向较大城市集中特征,尽管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民工潮”的潮涨潮落,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经济仍处在高速增长时期,同时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当前人口城乡结构比较落后,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未来我国人口仍将保持进一步流动的势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