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课程15年实践探索

发布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8-11-30 10:25:00 人气:

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课程15年实践探索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王月芬



内容摘要: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从无到有的基础型课程,一门在上海小学阶段实践了15年的综合课程。自2003年起,为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能力,避免科学、劳动技术内容的简单重复,上海着力探索科学与技术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历经15年,确立了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功能定位,系统建构了小学阶段科学与技术课程七大模块,形成了“问题需求-设计探究-综合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建立了科学与技术完整的配套资源与师资队伍。

关键词:科学与技术,综合课程

科学与技术课程是上海二期课改中研制的一门全新的综合课程,在小学一至五年级实施,替代分科的自然、劳动技术,一到五年级的周课时分别为2,2,2,3,3,总计408课时。作为基础型课程,科学与技术课程于2003年下半年启动研究,从编制科学与技术课程标准到编写教材再到杨浦、虹口的区域整体试验,迄今已有15年的历程。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研究自然现象和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技术改造自然,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科学发现转化为技术成果,技术成果又推动了科学发展。科学与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学与技术日益紧密的联系,对学校的科学与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

对《小学科学与技术综合课程15年实践探索》的评论
评论人:林玉霞 嘉义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主任副教授



我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觉得非常佩服,我今天要跟大家评论的主要是针对这个文章我读过以后的心得。

我先说一下我看到的,研究问题是在2003年上海教委研究室发现了在小学生的综合课程里面提到了科学和劳动技术课程内容很简单,有一些会重复,所以他们想要对这个课程做一个重新的定位,建构小学阶段的科学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型。台湾的科学研究委员会思考一下科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科学主要是了解自然现象跟自然变化的规律,所以通过这样的技术去改造自然,来满足人类的需求。所以科学和技术是互相促进的,科学的发展可以转化为技术的成果,而技术的成果又可以回到科学的发展,所以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密不可分,而且会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的背景是2003年之前综合课程是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做的实施,当然自然和劳动是分开的,一到五年级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三个小时这样的周课时数,这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介于科学的技术课程需要亟待突破,一些科学的课程密切的观点将来可以成为综合的课程,再加上刚才研究员提到的这个学科的重叠性太高,所以希望对这个地方做一点改革。他们会提出来以下四个问题:综合去做定位,以及根据功能,系统化课程体系应该怎么做,怎么通过这个方法来提升学生科学技术的素养?

通过这15年的耕耘得到的成果:

第一个首先去做这个课程定位,报告里面提出了定位有四种,最后淘汰了其他的三种,选定了第一种,就是发挥与自然学科和劳动技术学科的主要价值,发挥科学和技术学科课程的独特教育价值。

第二个建构了核心素养的模型,成立了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好奇心与态度,科技尝试与技术,评价与选择,探索与创新,这四个作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素养,也从当中提炼了八个具体的学习表现。

第三个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建构了一个有层次、有结构的课程内容架构,这个架构注重的是综合性,整合科学技术的重要内容要求,设置了七大种类和21个主题,如此之外也根据不同年级的特性有层次、有结构地分布这些主题到不同的年级,创造理想的内容特色。

第四个研究成果,展现了科学与技术模型的纵向内容以及要求,根据这些内容要求也体现了它的层次性。

第五点发现,就是以科学技术为指导,通过活动环节,能力要素以及水平要求,这样的思路去建构综合能力的矩阵。

第六点将科学与技术的活动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偏向于科学类的活动,科学类活动里面主要以包含了解事实、了解特性、了解概念这样的活动为主。第二种是偏重技术性的活动,技术性的活动包括一些设计,还有改造,改进产品,还有操作制作。第三种结合科学的技术类活动,除了这些之外,他们也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学习特质,不同年级的学生可能成熟度、认知能力不一样,所以有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色,学习活动做一些区别。

第七点科学跟技术课程在技术教学实验中从微观的层次到中观的层次逐步形成一些基本的教学范例。

第八点从15年的成果的实践探索和积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步去建构和完善,完成这个课程的资源。所以他们从很多的工作坊参与、网络的课程、教师手册这些活动不断去积累。

最后是台湾很流行的“赞”来评论这样的文章。科学技术这个课程成功从虹口整个的区域到整体的实验体验,总共参与累计100多所学校,参与的老师有400多名,参与的学生有十万名,接受这样的科学跟技术课程的系统性的学习。所体现出来的成果有两个:第一个是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的素养,尤其是对科技的兴趣与好奇心;第二个是打造一支具有综合课程开发还有实践的教育研究员和教师团队,这是很不容易的工作。尤其这样15年的经历有相当好的坚持力,能够持续,从无到有,把整个事情做完。这样的研究工作,这样的课程研发是会持续不断的。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预见未来,也更希望能够有机会在听到20年后这样的成果发表。

评论总是要有一点点建议,所以我想要了解的是:在这样的15年的研究成果当中,在台湾讲究考试,不晓得学生的学科表现怎样?不知道参与的这些学生在学习学科方面分数或学历能力表现方面的成果是如何的?还要加强对于这样一个方案的看法是如何的?这是我的评论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