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乡迷你小学推展混龄教学的理路与出路
嘉义大学教育学系 教授 陈圣谟
摘要
偏鄉小學採用混齡編班方式在全球許多國家都可見及。許多研究一致表明:混齡班級對學生在學科表現、 社會能力發展與學習策略養成等方面, 均有明顯的助益。但這種有別於制式、單一年級編班的複式教學形式,卻未受到教育學術界、行政人員、教師及家長的重視,甚至被認為是落伍與過時的教育型式。在師資培育機構的養成教育也沒有納入混齡教學的學理與實務課程。 而今隨著實驗教育三法的通過,混齡教學重新受到關注與倡議,成為偏鄉小學發展的新出路。本論文先就偏鄉小學實施混齡教學的發展脈絡、理論基礎、及相關實徵研究進行文獻探討,歸結指出國內推展混齡教學,應先在態度上肯定混齡教學的價值與效果,並依學校條件推展校本、彈性的混齡教學模式,在師資方面應強化混齡教學教師的課程規劃、教學與評量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此外,建構行政支持機制與配套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作為。
【关键词】:偏鄉學校;迷你小學;混齡教學;複式教學
壹、前言
偏鄉迷你學校數量相當可觀,舉世皆然。相對於城市或一般地區,偏鄉地區的教育條件普遍性的處在艱困的情勢中。Brown (2003)就指出:由於教育資源缺乏;學校與社區規模太小;交通位置不便、教師異動率高、家庭經濟弱勢、就業機會貧乏等因素。偏鄉小校在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下,很容易淪為薄弱學校(low performing school)。偏鄉小學的教育發展形同國家整體教育品質的”短板”,是國家教育施政上的重大課題。如美國針對弱勢不利地區與長期表現薄弱的學校,延續不讓孩子落後(NCLB)及邁向頂峰計畫(race to the top)的政策精神,歐巴馬總統在2009啟動了翻轉計畫(turnaround project)。藉由聯邦政府的政策與資源介入,採取大刀闊斧的激進政策,以力挽各州已陷入傾頹的學校。中國大陸也體認到,要提升國家整體的教育水平, 就必須將改革的重心鎖定於確保貧窮不利地區的教育品質提升。因此,中國政府在近年來也不斷增加可觀的經費,導入長期性促進偏鄉地區教育品質與公平性的方案,以面對這項挑戰(Thomas, 2011)。
... ...
点评:陳聖謨教授對“偏鄉迷你小學混齡教學”研究的啟示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常务副主编、研究员 张肇丰
拜讀陳教授大作《偏鄉迷你小學推展混齡教學的理路與出路》,深受啟發。我曾看過一部反映中國西部山區農村孩子上學的記錄片,印象深刻。大陸有大量的同類學校,一般認為這種混齡或複式教學是一種低品質的教學方式,因此,內地近年來普遍的做法是撤並村校,即讓農村孩子進城念書,以得到較好的辦學條件和教育品質。但同時也產生了不少負面效應,如遠離家庭、經濟負擔或交通事故等。
陳教授的研究給我們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條新的思路,就是看到混齡教育的積極意義,並讓我們看到了實踐成功的可能。從陳教授論文的內容看,有幾個值得讚賞和學習的地方。
1. 開闊的視野
陳教授不僅描述和概括了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偏遠鄉村學校的現狀和問題,更把觀察視角擴展到世界各國,並通過多種資料來源,引用和分析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資訊。
如提到在歐洲有高達53%以上的小學學生是接受混齡教育,在荷蘭有53%的教師擔任混齡教學工作,在2005年全球有30%、2億4千多萬的的孩童接受混齡教育。可能是我的孤陋寡聞,顯然對這個問題的普遍性認識不足,所以受到的衝擊和產生的好奇心也是十分強烈的。
2. 學理的辨析
在廣泛佔有資料的基礎上,陳教授顯示了扎實的學理功底,對有關混齡教學的概念、內涵、特徵、意義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澄清了一些以往研究的認識誤區,對明確研究方向和研究領域起到了很好的引導和規範的作用。
陳教授從發展心理學和建構主義教育理念出發,對混齡教學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作了充分的闡述。比如強調要依兒童心智發展階段與狀態進行教育,而非以生硬的年級方式的進行;混齡教學的基本優勢在於能夠考量學生的能力、特質與程度,進行更全面、更兒童取向的教育形式;混齡編班在兒童的合作學習、人際交往和社會性發展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些觀點都是很有啟發性的。
與此同時,陳教授對一些名詞概念做了簡明的分析和闡述,思路十分清晰。如對混齡教學與複式教學的異同的比較分析,對國際上一些類似概念、名詞的說明和概括等。如指出年級班級、組合班級、整合班級、多重班級教室或連續性班級等,儘管所用的名詞不同,但其涵義都是相似且相近。這些學理辨析和闡發,對其他研究者的理解和認識有著很大的幫助。
3. 經驗的提煉
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陳教授著重介紹了分析了幾個實施混齡教學的成功案例,不僅讓人們對實施路徑和實踐效果有了比較具體的瞭解,更有助於澄清一些習慣性認識誤區,增強人們對於混齡教學的信心。
如在哥倫比亞,接受新學校學生的成績表現甚至優於城市學校學生,現已退廣到十多個中南美洲的國家,以及一些亞非國家。對愛爾蘭中部只有兩個教師的學校的研究表明,提供給學生的課程相當廣泛且豐富,與任何其他學校沒有差異。最後,陳教授提煉和阐述了一系列值得借鑒的教學方式和教改經驗,進一步讓人們看到了實踐混齡教育學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從未來研究的發展方向看,我希望陳教授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僅在理論研究上有所貢獻,而且在實證研究或實踐研究方面奉獻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