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动态

我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高端论坛顺利举行

撰稿人: 日期:2021-12-10 浏览量:1441

 

 为了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提出有益的理论见解和可选方案,由我院主办,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教育部基础教育监测中心承办,陕西省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协办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高端论坛,于1126日在我院举行。此次论坛也是2021年上海市教科院重点支持学术活动。

  本次论坛聚焦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前瞻性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涉及政府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相关议题,邀请了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教育部门有关领导、教育评价研究领域资深学者、一线中小学校长等,从政策、理论、实践等不同维度研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学术、实践和政策等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度对话和思维碰撞。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田祖荫,上海市教委总督学、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平辉等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

 平辉在致辞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如何彻底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亟待回答的问题。他指出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着重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破除“五唯”,解决教育评价片面化和功利化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归教育初心。

在主论坛中,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田祖荫作了题为“以强化督政职能为导向,扎实开展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主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的有关情况,指出开展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是强化教育督导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对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评价是一项全面的、严肃的履职“体检”, 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推动解决教育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教委总督学、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平辉作了题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实践与探索”主报告,介绍了自2005年起的十余年中上海市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评价的制度要求与具体实践,并且对未来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思考与展望,指出上海市在未来的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评价工作中,要重点关注评价落实、评价质量、评价均衡、评价配置与评价方式,推动政府履职尽责,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院党委书记汪歙萍作了题为“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主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三个阶段以及国内外就业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其次从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就业质量评价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应用两个维度探讨了新时代就业质量评价的探索应用,最后从就业质量评价应用的体制机制建设、可按需组合的统一性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数据采集标准及采集规范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丁钢作了题为“中国大学学术的国际影响力评价——以教育学为例”的主报告,报告指出衡量和判断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需要采取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既从定量的角度,采用计量统计、可视化、社会网络等方法来考察研究的影响力,也要从综合和整体的质性角度来考察影响力,整合评价的维度、因素、指标及其相关权重为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评价框架。

 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杜瑛作了题为“省域高校分类评价:实践样态与优化路径”的报告,首先呈现了省域高校分类评价的研究背景与实践样态,并结合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发挥评价的价值选择与评价标准的引领功能,改进评价方式、从问题导向转向学校发展导向和目标导向,从办学水平评价走向引导高校发展的增值评价,夯实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基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

 我院副院长、研究员陆璟作了题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应为与作为”的报告,探讨了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政策要求与基层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成效,并且提出综合素质评价与大数据技术手段结合的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

 上海师范大学刘金松博士作了题为“校本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实的关键”的报告,指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校本化”的基本指向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从价值、对象、内容、方法四个方面呈现了真实的“校本化”,并从内容与载体、评价平台、落实途径等方面探究了如何真实地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

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娜作了题为“后人类时代道德教育想象——基于责任伦理的视角”的报告,探讨了后人类主义的兴起与内涵,道德教育的后人类意蕴,以及责任伦理教育如何评价。

 陕西省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心副主任姚春艳作了题为“多样化增值评价探索”的报告,讨论了为何要做增值评价、对增值评价的理解,并通过区域案例、课程案例、学生全面发展案例呈现了多样化的增值评价探索,并从增值评价的对象、功能和实现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副研究员骈茂林作了题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结果用于问责的原理和方法探讨”的报告,在分析政策依据和当前存在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结果运用的理论依据以及运用效果的分析框架,最后以义务教育为例提出了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副研究员胡伶作了题为“区域教育发展评价指标设计的实践与反思”报告,首先阐述了既往对区域教育发展进行评价的三个方面:区域教育公平评价、区域教育质量评价,政府保障评价,其次从逻辑起点,对公平、质量概念的多元理解,评价功能的实现与影响方面呈现了对已有指标体系的反思,最后提出了未来的行动设想。

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研究员杜晓利作了题为“新时代上海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报告,首先阐述了监测体系的构建,其次分析了在长三角6个城市的调研结果与发现,最后从面向时代需求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校长领导能力推动政策落地、加深改革力度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上海市黄浦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张瑞田作了题为“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更好发展的报告,探讨了有关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的相关特征与操作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金卫东作了题为“初中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校本实践——以团队凭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与行”报告,厘清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挑战,探寻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可选路径,分享了进才中学北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校本案例,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谋划进行了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严玮懿作了“成长教室里的评价”报告,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案例,探讨了在始于学生、忠于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下,如何把评价变得有温度、有情感、有质感,以及如何让评价真正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

 

 论坛还特别设置了校长面对面环节,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严玮懿、同济大学附属存志中学校长徐翔、梅园中学校长毛颖以及浦东中学校长倪瑞明就学校教育评价与改革进行了多角度交流。

 论坛最后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编审、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杨九诠进行大会总结,指出本次论坛在领域、主体、教育体系、内容、部门、目标六个方面均有丰富的内涵,论坛中学术话语、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在里面彼此之间转换、对话,给参会者带来了长久启示。

 本次论坛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主要相关政策文件,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对话,兼容学术性、实践性与政策性,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化推进贡献了上海教科院的力量。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论坛采取上海线下主会场、北京连线发言和西安线上分会场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参会总人数120余人。

手机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