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成果

《欧盟职业教育质量同行评议模式及本土化应用》正式出版

撰稿人: 日期:2021-04-21 浏览量:2186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王启龙博士的《欧盟职业教育质量同行评议模式及本土化应用》于2020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成果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正式走向科学化道路,积累了丰富的评价经验。在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基于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评价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成为当前评价制度改革重要挑战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欧洲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采用同行评议模式评价职业教育质量,该模式在激发职业教育机构提高质量,促进各国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本论文从欧盟职业教育质量同行评议模式入手,以该模式具有哪些本质特征、具备哪些优势、是否在我国适用、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潜在问题和现实需求是什么、如何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如何提供政策保障等为逻辑线索展开研究。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同行评议模式在欧盟国家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内涵要素和本质特征;通过试验研究法和调查法来验证同行评议在我国职业院校的可行性;尝试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同行评议模式与现有评价模式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解构,分析各自存在的优势与潜在问题。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同行评议在欧盟国家的发展经验,以及对我国职业院校试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论文由六章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从研究的缘起出发,分析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可视化聚类分析,进而界定主要概念,阐述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和技术路线等。第二章,欧盟职业教育质量同行评议模式的起源与发展。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欧盟职业教育同行评议模式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同行评议主要是伴随着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技术人员跨国就业日渐频繁,需要通过质量评价的方式来确保欧洲劳动力水平整体提升,以及国家间职业教育质量相对均衡发展等背景下引入的。其发展先后经过了初步试验、规模拓展和成熟推进三个阶段。该模式具有评议动力多源、程序高效、过程民主、结果有效等特点。第三章,欧盟职业教育质量同行评议模式的要素与关系结构。同行评议实施程序包括评议准备、同行访问、结果反馈和质量改进四部分。其相关主体呈现出一种"双次级"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同行评议不存在传统评价模式中的结构塌陷问题,但存在"知识剽窃" "效率低下"等固有问题。第四章,同行评议的应用研究。基于上海四所职业院校进行试点应用,分析评议对象对同行评议的认可程度、接受程度和需要程度。对评议过程和结果进行元评价,发现样本职业院校具有开展同行评议的主观需求,同行评议能够发现潜隐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并能够"协助"学校解决;同行结构与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是影响评议效果的关键因素,评议的过程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五章,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现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呈现出"套层式"结构,面临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可通过完善评价导向与标准、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健全"代理人市场"、建立多主体参与机制、优化评价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完善。建议政府尽快出台第三方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发挥职业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作用,建立评价机构的准入与激励制度和质量评价的元评价制度,以及培育职业教育评价市场。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本研究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提出后续研究思路与计划。

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同行评议模式相关主体构成"双次级"委托代理关系,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机构质量的提升。二、我国职业院校步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任务的发展阶段,具有以发展性评价促进质量提升的需求,同行评议可作为现有评价模式的补充。三、同行团队结构与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是影响评议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推广需要完善其设计。四、我国以行政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内部为"套层式"关系结构,具有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潜在问题,需要在代理人激励机制、培育代理人市场等方面进行完善。本研究从理论和方法层面对欧盟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理论层面上,采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欧盟同行评议和我国现有评价模式进行了结构关系剖析,提出二者分别展现出"双次级""套层式"结构,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风险。在方法层面,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对欧盟同行评议的发展历程、内涵要素、实施程序等进行了分析,并选取部分职业院校进行了探索性应用研究。研究结论加深了对同行评议模式的认识,拓展了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领域,为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理论研究和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完善提供实践基础。当然,由于研究者以及研究样本存在的局限,本论文对同行评议模式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后续研究拟在扩大研究样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理论分析框架,丰富理论视角,拓展研究广度与深度,构建适用于我国的可行模式。

手机扫码分享